一种煤沾污性的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45435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1025927.1

    申请日:2015-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判别高碱煤在不同燃烧温度下沾污性的判别方法,引入了燃烧过程中挥发的钠的量来判别沾污性并突出了煤中可挥发性Na对于沾污的影响,具有判别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对高碱煤的沾污性作准确判断,可使锅炉选型和设计更加合理和具有针对性,并可作为锅炉运行时煤种适应性的重要判断指标,对于我国含量丰富的高碱煤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多功能乏燃料容器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797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51420.1

    申请日:2018-0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乏燃料容器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多功能乏燃料容器支架,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左框架和右框架,左框架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一个可拆卸式鞍座,右框架上固定连接有一个鞍式固定支座,乏燃料容器的两端分别置于可拆卸式鞍座和鞍式固定支座上;在左框架上于可拆卸式鞍座两侧分别设有一条框架竖梁,两条框架竖梁的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一块可拆卸式耳板,并在可拆卸式耳板和框架竖梁之间设有一根辅助翻转销轴;本发明的乏燃料容器支架集辅助翻转、支承、运输以及长度可调等功能于一体,且其还能实现模块化拆卸及组装,吊运十分方便,占地空间小,非常适合在核电厂现场及乏燃料处理厂使用,操作方便,效率高。

    发夹式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02098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141206.X

    申请日:2017-0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6 F28F9/262 F28F226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夹式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发夹式换热器包括管箱、管板、位于换热器内的U形换热管管束以及两节相互平行布置的横向筒体,两横向筒体的同一端分别与一块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两节管箱分别与两块管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两横向筒体的另一端分别与一节相对于横向筒体垂直布置的纵向筒体的两端固定连接,U形换热管管束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管板固定连接,其弯管部分位于纵向筒体内,其直管部分分别位于两横向筒体内,两横向筒体内均布有若干块折流板,纵向筒体内还设有防振装置。本发明的发夹式换热器不仅能够避免管板热应力过大,实现换热管管束的自由伸缩,还能降低发夹式换热器壳体的制造难度及制造成本。

    一种气化炉激冷环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3518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68803.6

    申请日:201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J3/8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化炉激冷环,包括环形固定板、通道环、隔环、内环、分布环和若干根激冷水进口管,通道环固定在环形固定板的底部,分布环上开有若干排错位排列的喷淋孔;隔环设置在通道环的中部并把通道环分隔成外侧的通道室和内侧的分配室,隔环的底部与气化炉的下降管对接并且隔环的高度可调,隔环的顶部与通道环的顶部内壁之间形成有激冷水通道,分布环与隔环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控制分布环与隔环之间环隙的定距钢球;内环具有半管结构并且固定在隔环上,内环位于分配室中并且内环上开有若干个通液通气孔;若干根激冷水进水管设置在通道环的下外侧并与通道室连通;通道环的内侧上表面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渣钉,渣钉之间敷设有耐火材料。

    一种多功能乏燃料容器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797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810751420.1

    申请日:2018-0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乏燃料容器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多功能乏燃料容器支架,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左框架和右框架,左框架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一个可拆卸式鞍座,右框架上固定连接有一个鞍式固定支座,乏燃料容器的两端分别置于可拆卸式鞍座和鞍式固定支座上;在左框架上于可拆卸式鞍座两侧分别设有一条框架竖梁,两条框架竖梁的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一块可拆卸式耳板,并在可拆卸式耳板和框架竖梁之间设有一根辅助翻转销轴;本发明的乏燃料容器支架集辅助翻转、支承、运输以及长度可调等功能于一体,且其还能实现模块化拆卸及组装,吊

    一种带柔性密封的双叶片绝热风门

    公开(公告)号:CN109442051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407096.8

    申请日:2018-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柔性密封的双叶片绝热风门,包括风门框架和装配在风门框架内的风门叶片,风门叶片通过转轴及执行机构带动其转动,风门叶片包括叶片框架和两块分别设于叶片框架两侧的叶片,在叶片框架内于两块叶片之间填充绝热材料,在风门框架与风门叶片之间设置波浪形柔性密封垫片,在风门框架与转轴之间采用带石墨盘根的密封盒进行密封。本发明带柔性密封的双叶片绝热风门通过将风门叶片设置为双叶片结构,并在内外两块叶片之间的风门框架内部填充绝热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换热器风门的热量损失;同时,通过在风门框架与风门叶片之间设置波浪形柔性密封垫片,从而能够保证风门叶片与风门框架之间的密封性能,有效避免工质发生泄漏。

    带渣室的全热回收型合成气冷却器

    公开(公告)号:CN103146437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100392.4

    申请日:2013-0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8 Y02P2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渣室的全热回收型合成气冷却器,包括合成气冷却器和“U”形渣室,“U”形渣室的一端与合成气冷却器连通,所述渣室的底部设出渣口。还包括气化反应室,气化反应室的底部出口与“U”形渣室的另一端连接相通。在渣室转向合成气冷却器的通道内设捕渣器。本发明带渣室的全热回收型合成气冷却器,在高温合成气进入合成气冷却器前,有效的将液态熔渣和灰滴从合成气中分离,从而解决合成气冷却器常见的结渣、堵塞、粘污等难题;由于合成气中的灰浓度大大减少,对流受热面的磨损减轻,合成气冷却器中的气体流速可以相应增大,换热增强,设备更加紧凑,降低生产成本。

    发夹式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02098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1710141206.X

    申请日:2017-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夹式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发夹式换热器包括管箱、管板、位于换热器内的U形换热管管束以及两节相互平行布置的横向筒体,两横向筒体的同一端分别与一块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两节管箱分别与两块管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两横向筒体的另一端分别与一节相对于横向筒体垂直布置的纵向筒体的两端固定连接,U形换热管管束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管板固定连接,其弯管部分位于纵向筒体内,其直管部分分别位于两横向筒体内,两横向筒体内均布有若干块折流板,纵向筒体内还设有防振装置。本发明的发夹式换热器不仅能够避免管板热应力

    一种气化炉激冷环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63518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1611068803.6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化炉激冷环,包括环形固定板、通道环、隔环、内环、分布环和若干根激冷水进口管,通道环固定在环形固定板的底部,分布环上开有若干排错位排列的喷淋孔;隔环设置在通道环的中部并把通道环分隔成外侧的通道室和内侧的分配室,隔环的底部与气化炉的下降管对接并且隔环的高度可调,隔环的顶部与通道环的顶部内壁之间形成有激冷水通道,分布环与隔环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控制分布环与隔环之间环隙的定距钢球;内环具有半管结构并且固定在隔环上,内环位于分配室中并且内环上开有若干个通液通气孔;若干根激冷水进水管设置在通道环的下外侧并与通道室连通;通道环的内侧上表面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渣钉,渣钉之间敷设有耐火材料。

    一种W火焰锅炉深度脱硝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7321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07829.7

    申请日:2016-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4 F23C7/00 F23C9/003 F23C2202/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W火焰锅炉深度脱硝燃烧方法,将燃煤通过前后墙炉拱上数个主燃烧器一次风喷口内的一次风送入炉膛燃烧,通过二次风喷口及拱下二次风喷口分别通入二次风和拱下二次风,通过前后墙上的乏气风喷口通入乏气风,通过燃尽风喷口通入一层以上的燃尽风,主燃区的过量空气系数范围为0.7~1.05,燃煤进行低氧燃烧;燃尽区的过量空气系数为1.05~1.3,进行富氧燃烧;在最上层燃尽风以下喷入一层以上的氨基还原抑制剂,在炉膛内还原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并抑制新的氮氧化物生成。本发明不仅可显著降低炉膛出口的氮氧化物排放值,实现超低排放,且不需要严格的温度窗口和催化剂,大幅降低了脱硝成本,并防止炉内水冷壁出现高温腐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