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密度高真空多层绝热结构及其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82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38919.3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密度高真空多层绝热结构及其优化方法,所述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变密度高真空多层绝热结构的设计参数和性能指标,基于所述设计参数对各所述性能指标进行函数化表达得到各性能指标的仿真函数;基于所述各性能指标的仿真函数建立变密度高真空多层绝热结构的最优排列问题,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所述最优排列问题,实现变密度高真空多层绝热结构的优化;所述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最优排列问题时,基于变密度高真空多层绝热结构各反射屏间的隔热层数生成种群个体,将变密度高真空多层绝热结构的热流密度函数作为适应度函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有效提升隔热性能、效率高等优点。

    一种防爆型LNG管壳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662514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485643.9

    申请日:2023-0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爆型LNG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内层的换热空间及外层的缓冲空间。换热空间由封头与换热器内层壳体通过轴向连接构成,固定管板与浮动管板分别设置于换热器内层壳体两端,多根辐射状换热管组成两组换热管束,两端分别与固定管板与浮动管板连接。辐射状换热管可有效增强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并且径向及轴向子流道具有高弹性,可有效减缓LNG大温差低温运行工况下导致的大热应力的影响;浮动管板及换热管支撑机构的应用也增强了极端工况下运行的稳定性。缓冲空间由缓冲层外层壳体与换热器内层壳体构成,在缓冲空间内充注有高化学稳定性的气体,隔绝外部空气与换热器中LNG。本发明可为LNG冷能利用过程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LNG冷能型数据中心冷却装置及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6138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517930.3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NG冷能型数据中心冷却装置及协同控制方法,数据中心冷却装置包括LNG预处理模块、换交换模块、储冷模块、数据中心服务器及泵驱两相回路冷却模块。泵驱两相回路连接于LNG预处理模块和数据中心服务器,充分利用LNG冷能为数据中心服务器提供冷量。数据中心服务器的热量通过均热板传递到泵驱两相回路冷却模块,均热板采用截变槽毛细芯型平板热管,提高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冷却性能及均温性。蒸发冷却器配置阀门‑液位自保护结构,保障蒸发冷却器中冷媒的精准供应,并且在蒸发冷却器顶部配有梯级毛细分液芯,实现气液高效分离。此外,基于数据中心冷负荷需求驱动的协同控制方法,实现数据中心24小时持续稳定供冷,达到数据中心高效冷却目的。

    一种防爆型LNG管壳式换热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2514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85643.9

    申请日:2023-0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爆型LNG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内层的换热空间及外层的缓冲空间。换热空间由封头与换热器内层壳体通过轴向连接构成,固定管板与浮动管板分别设置于换热器内层壳体两端,多根辐射状换热管组成两组换热管束,两端分别与固定管板与浮动管板连接。辐射状换热管可有效增强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并且径向及轴向子流道具有高弹性,可有效减缓LNG大温差低温运行工况下导致的大热应力的影响;浮动管板及换热管支撑机构的应用也增强了极端工况下运行的稳定性。缓冲空间由缓冲层外层壳体与换热器内层壳体构成,在缓冲空间内充注有高化学稳定性的气体,隔绝外部空气与换热器中LNG。本发明可为LNG冷能利用过程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一种LNG冷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4302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784873.5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 LNG冷能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复合朗肯循环发电子系统、单工质朗肯循环发电子系统、制冰子系统和直接膨胀发电子系统,所述复合朗肯循环发电子系统包括LNG蒸发器,混合工质增压泵,换热器,混合工质蒸发器,混合工质过热器,混合工质膨胀机,第一单工质增压泵,第一单工质蒸发器,第一单工质过热器和第一单工质膨胀机,所述单工质朗肯循环发电子系统包括第一NG过热器,第二单工质增压泵,第二单工质蒸发器,第二单工质过热器和第二单工质膨胀机,所述直接膨胀发电子系统包括第二、第三、第四NG过热器和NG膨胀机。本发明利用LNG-162℃到-10℃的冷量,实现LNG冷量的最充分综合利用。

    一种混合烃类工质单级朗肯循环系统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577316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211527008.4

    申请日:2022-1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烃类工质单级朗肯循环系统平台,属于LNG冷能利用技术领域。该循环系统平台由混合工质配比单元(A)、混水换热单元(B)、再换热单元(C)、冷混换热单元(D)构成。本发明综合设置了混合工质输送组件为低压液相混合工质增压、混合工质‑水‑换热组件、水‑混合工质‑换热组件、混合工质减压组件使高压气相混合工质减压、冷介质‑混合工质‑换热组件使低压气相混合工质冷凝为低压液相混合工质等各种工况,通过适当切换调控即可对混合工质冷能利用及不同种换热器的循环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对系统内各个换热器结构以及各相连管路的流动数据进行有效监测,进而对基于混合烃类工质单级朗肯循环系统的各种工况进行传热性能分析。

    用于化工流程的调试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406358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111443680.0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化工流程的调试平台,属于流体输送控制技术领域。该平台包括空压机、储水罐、泵、换热器和控制系统,空压机与储水罐形成气连通并设有气流量调节阀和旁路气压调节阀,泵含有并联的至少三台泵且并联有第一水流旁路管,储水罐与泵形成液流连通,泵与换热器形成液流连通并设有旁路调压阀和水流调压阀,储水罐通过进水管连接自来水,泵的出水口与储水罐之间设第二水流旁路管,水流调压阀并联有第三水流旁路管,换热器的出口到末端出水口依次串联设有水流量调节阀和背压阀,水流量调节阀和背压阀分别并联有第四水流旁路管和第五水流旁路管;空压机、储水罐的加热器、泵、换热器和各种阀与控制系统形成控制信号连接。通过该平台可以验证并找到用于工程化应用的不同动力源下的最合理流体输送形式。

    一种水平管外冷凝换热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8987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010139246.2

    申请日:2020-0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管外冷凝换热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该装置的低温储罐分两路进入位于中间介质汽化器腔体且具有不同管外粗糙度的第一管和第二管;中间介质汽化器的腔体下部装有供热介质流通的下管束;第一管和第二管分别装有相应的入口压力变送器、入口温度变送器以及出口压力变送器、出口温度变送器探头;中间介质汽化器腔体装有腔体温度变送器和腔体压力变送器探头;下管束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装有进端温度变送器和出端温度变送器探头;各流量计以及变送器的探头信号输出端分别通过PLC与电脑主机通讯连接。采用本发明能实现在同一时间内对多组不同粗糙度换热管的对比试验,精确计算出不同粗糙度的管外传热系数的具体数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