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797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372961.0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
IPC: E02D5/30 , C04B28/04 , C04B28/08 , C04B28/10 , C04B28/12 , C04B28/00 , C04B18/16 , C04B38/10 , C04B111/40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一种旋挖成孔‑预制膜袋轻质土桩加固冻土地基方法,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并以钻渣、固化剂和气泡群为原料制备轻质土,在施工现场用模具和膜袋预制成桩用于加固冻土地基。轻质土的配合比按原料重量份比为:固化剂10‑100份、渣土80‑100份、气泡群2‑45份以及水20‑400份。本发明采用现场异位预制轻质土桩,避免原位成桩的水化热造成冻土层热融,也避免原位搅拌和注浆带来的串浆及冒浆,施工质量好、效率高;轻质土的导热系数小,地温上升时能减缓桩周冻土层的热融,有效改善冻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抗冻融性能;且轻质土桩体自重小,变相提高了地基承担上覆荷载的能力;并能再利用钻渣,节约原料和处理成本,降低造价,简化工艺,对绿色低碳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8806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792327.0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废轻质土轨道交通隔振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为:按预设标高开挖基槽,依次进行测量定位放线、机械破碎、开挖和人工清基底;在基底分两层铺设碎石垫层,并用推土机碾压整平;采用固废轻质土以台阶式浇筑施工,形成多层级的固废轻质土路基;在固废轻质土路基顶部依次铺设防冻隔水层和级配碎石层,施工路面结构层,完成固废轻质土路基施工;沿固废轻质土路基延伸方向开挖呈梯形沟槽至设计标高,在沟槽倾斜面上铺设聚氨酯隔振垫;在沟槽内吊放接头管,分层、分区浇筑固废轻质土;待固废轻质土终凝后拔出接头管,对管孔回填固废轻质土,形成固废轻质土隔振墙。本发明使用的固废轻质土路基填料具有轻质、高强、经济环保、隔振性能强的优点,可显著减轻土层上覆荷载,从而显著减小路基沉降和轨道变形,从振源处减轻振动强度,并能有效阻止振动波向下传递;振动波传递至固废轻质土隔振墙后,经历多重反射衰减,在传播过程中减轻振动;固废轻质土路基和隔振墙的双重减振效果可显著抑制轨道交通诱发的振动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6655851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310725260.4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8F226/06 , C08F220/54 , C08F2/48 , C08F2/44 , C08F126/06 , C08F222/38 , C08F212/36 , C08K9/10 , C08K3/08 , C08K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低温环境中的光热转换水凝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先将金属离子锚定在Ti3C2MXene带负电的羟基上,得到金属离子和Ti3C2MXene静电自组装体;其次利用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得到M@Ti3C2MXene杂化体;然后将M@Ti3C2Mxene杂化体、热敏性单体、光引发剂和交联剂溶于溶剂中,得到预聚液;最后预聚液经紫外光聚合后得到水凝胶。该水凝胶利用M@Ti3C2MXene杂化体的激光腔镜作用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高效地将近红外光或太阳光转换为热量,在低温环境下依然表现出优异的光热转换和体积收缩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65585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25260.4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8F226/06 , C08F220/54 , C08F2/48 , C08F2/44 , C08F126/06 , C08F222/38 , C08F212/36 , C08K9/10 , C08K3/08 , C08K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低温环境中的光热转换水凝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先将金属离子锚定在Ti3C2MXene带负电的羟基上,得到金属离子和Ti3C2MXene静电自组装体;其次利用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得到M@Ti3C2MXene杂化体;然后将M@Ti3C2Mxene杂化体、热敏性单体、光引发剂和交联剂溶于溶剂中,得到预聚液;最后预聚液经紫外光聚合后得到水凝胶。该水凝胶利用M@Ti3C2MXene杂化体的激光腔镜作用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高效地将近红外光或太阳光转换为热量,在低温环境下依然表现出优异的光热转换和体积收缩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