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40185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510087274.3
申请日:2015-0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IPC: H04W5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基站协作的小区休眠节能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动态规划的网络节能目标分解方法、CoMP‑JT(Coordinated Multi‑point Joint Transmission协作多点联合传输)模式下小区动态成簇的低复杂度方法以及干扰条件下的CoMP小区功率及OFDM子载波分配优化方法。通过本发明,可在实现小区休眠节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基站协作技术带来的高频谱效率和较低的同频干扰,实现进一步的网络节能效果提升。此外,本发明提出的低复杂度算法也十分适合在真实网络中开展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301975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621019.8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 H04W52/242 , H04B7/026 , H04B7/0426 , H04B7/063 , H04W52/0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点协作传输模式选择的网络节能方法,首先定义系统的频谱效率和能耗函数,利用定义的函数分别构建最大化系统能效的目标函数。目标问题是一个非线性分数优化问题,先使用参数化方法将问题转化为一个等效问题,接着通过迭代算法获得最优的功率分配。最后,选择节能效果好的模式进行传输。采用本发明的多点协作传输模式选择方法,能够提高网络整体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04038995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74579.0
申请日:2014-06-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Abstract: 目前异构网络节能大多通过网络站点的业务量来进行评估分析的,没有考虑站点地理位置及业务负载分布情况,部分研究方法存在系统复杂度高,不能用于现实网络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低复杂度、高性能、高适用性的异构网络节能策略,采用基于中继地理位置及业务分布的成簇模型,以能效优先原则进行接入归属判断,首先以多中继簇的业务量分布中心与宏站为基础建立搜索区域,在满足系统能量效率提升的情况下进行区域内的中继关闭,然后引入中继休眠概率代价的计算方法,根据多中继的地理位置及业务负载分布得出中继关闭的概率评估队列,并在满足用户接入及系统能效提升的基础上,优先选择休眠代价最小值的中继进行关闭,在此基础上完成节能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4038995B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410274579.0
申请日:2014-06-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Abstract: 目前异构网络节能大多通过网络站点的业务量来进行评估分析的,没有考虑站点地理位置及业务负载分布情况,部分研究方法存在系统复杂度高,不能用于现实网络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低复杂度、高性能、高适用性的异构网络节能策略,采用基于中继地理位置及业务分布的成簇模型,以能效优先原则进行接入归属判断,首先以多中继簇的业务量分布中心与宏站为基础建立搜索区域,在满足系统能量效率提升的情况下进行区域内的中继关闭,然后引入中继休眠概率代价的计算方法,根据多中继的地理位置及业务负载分布得出中继关闭的概率评估队列,并在满足用户接入及系统能效提升的基础上,优先选择休眠代价最小值的中继进行关闭,在此基础上完成节能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4301975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410621019.8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点协作传输模式选择的网络节能方法,首先定义系统的频谱效率和能耗函数,利用定义的函数分别构建最大化系统能效的目标函数。目标问题是一个非线性分数优化问题,先使用参数化方法将问题转化为一个等效问题,接着通过迭代算法获得最优的功率分配。最后,选择节能效果好的模式进行传输。采用本发明的多点协作传输模式选择方法,能够提高网络整体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04883725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510344911.0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IPC: H04W5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期演进网络中基于站点实际负载的网络节能方法,整个方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1)基于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 B,eNB)历史和实时负载数据的休眠站点预判决;2)基于eNB站点休眠前后系统整体负载、能量消耗变化影响的负载快速估算和休眠eNB站点判决方法;3)根据相邻活跃站点负载变化情况,对休眠eNB站点进行分布式实时互唤醒。通过本发明,可在充分利用eNB站点的历史与实时负载运行特性,降低站点选择运算的计算复杂度,并且能够快速定量估算出站点间的负载切换,最终实现网络的休眠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883725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344911.0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IPC: H04W5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126 , H04W52/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期演进网络中基于站点实际负载的网络节能方法,整个方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1)基于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 B,eNB)历史和实时负载数据的休眠站点预判决;2)基于eNB站点休眠前后系统整体负载、能量消耗变化影响的负载快速估算和休眠eNB站点判决方法;3)根据相邻活跃站点负载变化情况,对休眠eNB站点进行分布式实时互唤醒。通过本发明,可在充分利用eNB站点的历史与实时负载运行特性,降低站点选择运算的计算复杂度,并且能够快速定量估算出站点间的负载切换,最终实现网络的休眠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640185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87274.3
申请日:2015-0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IPC: H04W5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 H04W52/0206 , H04W52/2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基站协作的小区休眠节能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动态规划的网络节能目标分解方法、CoMP-JT(Coordinated Multi-point Joint Transmission 协作多点联合传输)模式下小区动态成簇的低复杂度方法以及干扰条件下的CoMP小区功率及OFDM子载波分配优化方法。通过本发明,可在实现小区休眠节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基站协作技术带来的高频谱效率和较低的同频干扰,实现进一步的网络节能效果提升。此外,本发明提出的低复杂度算法也十分适合在真实网络中开展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44283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211011375.9
申请日:2022-08-23
IPC: H04W24/04 , H04L41/0631 , H04L41/16 , G06F18/214 , G06F18/241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代价敏感支持向量机的通信系统故障确定方法,代价敏感针对于故障的不同严重程度,将故障分为严重故障、一般故障和轻微故障,然后在代价敏感机器学习中,给不同严重程度样本不同的损失权重因子。本发明使用代价敏感支持向量机进行故障根因分析,将不同错误根因分类代价分配给属于不同严重程度的故障样本,故障严重程度越高,根因分析分类错误代价相对更大,使得算法更合理地关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故障根因分类情况,从而减少对各个严重程度故障进行根因分析的误判。使用网格搜索方法,寻找不同故障严重程度对应分类错误代价组合的最优取值,以此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故障根因分析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978918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553486.6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L41/089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限块长下满足QoS通信时延约束时为PMU设备分配带宽资源的策略,并使得智能电网系统可观测性的性能最大化。电网可观测性是智能电网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同时相关量测数据有着较为严格的时延要求。本发明采用有限块长理论分析PMU设备信息的传输,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和黄金分割搜索法提出带宽资源的分配算法,该算法能够保证电网可观测性性能的同时,相比于等带宽分配方式能提升30%左右频谱效率。同时使用有效容量理论从统计角度保证通信时延小于时延阈值,对数据实时性进行要求。最终给出有限块长下满足通信时延约束时的带宽资源的最优分配方案,并且使得电网可观测性性能最大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