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跌水充氧人工湿地组合污水除磷脱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36745C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510123147.0

    申请日:2005-12-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厌氧、跌水充氧、人工湿地组合小型污水除磷脱氮方法,该污水处理方法将厌氧发酵、跌水曝气和人工湿地相结合,首先将污水进入进料池(1),然后进入厌氧池(2),再通过出料池(3)经水泵提升进入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4),最后进入人工湿地(5),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4)中的脱落生物膜经排泥管(6)排入厌氧池(2);进水有机物浓度高时延长厌氧池(2)的停留时间,进水有机物浓度低时适当缩短厌氧池(2)的停留时间,通过厌氧发酵作用使厌氧后有机物浓度降低在100mg/L以下;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4)设置成二池到四池串联形式。本方法降低了运行成本。

    多点交替进水活性污泥除磷脱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89174A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200510123146.6

    申请日:2005-12-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多点交替进水活性污泥除磷脱氮方法是环境工程中的污水处理工程技术,尤其是适用于生活污水、城市污水除磷脱氮的经济实用的先进工艺,多点交替进水的反应池体(1)由五个反应池和一个沉淀池串联组成闭循环连接;其中五个反应池之间采用连通管(16)水力连通,每个反应池中都设有穿孔曝气管(17)、搅拌器(2)、进水电磁阀(5)、进气电磁阀(8)、污泥回流电磁阀(15);一个运行周期由六个阶段组成: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构成半周期,阶段四、阶段五、阶段六构成另半周期,两个半周期相互对称;进水点在阶段一到阶段六中交替变化,污泥混合液随水流方向在上下两个半周期换向流动,实现自动回流。

    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除磷脱氮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654375A

    公开(公告)日:2005-08-17

    申请号:CN200510038214.9

    申请日:2005-01-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除磷脱氮工艺是应用于生活污水除磷脱氮的经济实用的先进工艺,该工艺中共设有五个水池,每个水池中均设有一个搅拌器和一个曝气电磁阀,进水槽(6)通过进水管(13)接水泵(30),水泵(30)的出口通过一号池进水电磁阀(8)、二号池进水电磁阀(9)、四号池进水电磁阀(10)、五号池进水电磁阀(11)分别与一号池(1)、二号池(2)、四号池(4)、五号池(5)相接;出水槽(7)通过一号池出水电磁阀(24)、五号池出水电磁阀(25)分别与一号池(1)、五号池(5)相接;排泥槽(28)通过一号池排泥电磁阀(26),五号池排泥电磁阀(27)分别与一号池(1)、五号池(5)相接;将五池串联,交替运作,进水点和出水点交替切换。

    填料组合式生物转盘片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54362A

    公开(公告)日:2005-08-17

    申请号:CN200510038212.X

    申请日:2005-01-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填料组合式生物转盘片是环境工程学科中的污水处理技术,是应用于中小型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的先进技术,该生物转盘片由多孔球形填料或者弹性填料(1)、扬水板(2)、盘片框架(3)、转轴(4)、网罩(5)组成,盘片框架(3)为圆拄状,盘片框架(3)的两侧设有网罩(5),在盘片框架(3)的圆心处设有转轴(4),在盘片框架(3)的外圆周上设有扬水板(2),多孔球形填料(1)位于盘片框架(3)两侧的网罩(5)内,多孔球形填料或者弹性填料(1)的粒径为Φ60mm~Φ120mm,多孔球形填料或者弹性填料(1)材质为聚乙烯,球形填料分内外双层球体,外部为中空渔网状球体,内部为转型球体;弹性填料为圆形辐射丝状结构,组合成串悬挂。

    填料组合式生物转盘片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91864C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510038212.X

    申请日:2005-01-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填料组合式生物转盘片是环境工程学科中的污水处理技术,是应用于中小型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的先进技术,该生物转盘片由多孔球形填料或者弹性填料(1)、扬水板(2)、盘片框架(3)、转轴(4)、网罩(5)组成,盘片框架(3)为圆柱状,盘片框架(3)的两侧设有网罩(5),在盘片框架(3)的圆心处设有转轴(4),在盘片框架(3)的外圆周上设有扬水板(2),多孔球形填料(1)位于盘片框架(3)两侧的网罩(5)内,多孔球形填料或者弹性填料(1)的粒径为Φ60mm~Φ120mm,多孔球形填料或者弹性填料(1)材质为聚乙烯,球形填料分内外双层球体,外部为中空渔网状球体,内部为转型球体:弹性填料为圆形辐射丝状结构,组合成串悬挂。

    组合式自回流脱氮生物转盘

    公开(公告)号:CN1669948A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申请号:CN200510037863.7

    申请日:2005-0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组合式自回流脱氮生物转盘是应用于中小型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的先进技术,其结构是:在框架(1)内的左边为脱氮池(1A),右边为反应池(1B),转轴(5)横置于反应池(1B)的中间,转轴(5)的一端与电动机(6)相连接,在转轴的中间分别设有三级生物转盘,在三级生物转盘之间设有隔板(13),在第三级生物转盘(4)的外侧设有提升管(15),在反应池内正对提升管的一侧设有回流槽(11),回流槽的出水端接回流管(12),回流管(12)连接回流控制阀(14);进水管(7)、排泥管(8)分别连通脱氮池(1A)与外部,出水管(10)连通反应池(1B)与外部,连通管(9)连通反应池(1B)与脱氮池(1A);在脱氮池(1A)的下部设有脱氮池填料(16)。

    立体型生态浮床及其净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40501C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510123145.1

    申请日:2005-12-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立体型生态浮床及其净水方法是环境工程学科中的水质净化技术,该立体型生态浮床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水生植物单元(21),在该层的中央空心管的中间设有溢流进水管(11),在该空心管的上部设有进气孔(2),顶部设有跌水帽(9),在该空心管的下部设有进水孔(10),莲蓬头(1)位于跌水帽(9)的上部;中间层为水生动物单元(22),在该层中设有水生动物笼子(14),下部设有穿孔板(19)和中层取水圆环(20),取样管(6)与中层取水圆环(20)相接;下层为人工介质单元(23),人工介质(13)挂在悬挂支撑(12)上,在底部设有底部支撑(17)和底部取水圆环(18);在该生态浮床的外围设有浮瓶(3)。

    组合式自回流脱氮生物转盘

    公开(公告)号:CN1325395C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510037863.7

    申请日:2005-0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组合式自回流脱氮生物转盘是应用于中小型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的先进技术,其结构是:在框架(1)内的左边为脱氮池(1A),右边为反应池(1B),转轴(5)横置于反应池(1B)的中间,转轴(5)的一端与电动机(6)相连接,在转轴的中间分别设有三级生物转盘,在三级生物转盘之间设有隔板(13),在第三级生物转盘(4)的外侧设有提升管(15),在反应池内正对提升管的一侧设有回流槽(11),回流槽的出水端接回流管(12),回流管(12)连接回流控制阀(14);进水管(7)、排泥管(8)分别连通脱氮池(1A)与外部,出水管(10)连通反应池(1B)与外部,连通管(9)连通反应池(1B)与脱氮池(1A);在脱氮池(1A)的下部设有脱氮池填料(16)。

    泥水自循环型阶式反应器及其除磷脱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66427A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610097413.1

    申请日:2006-11-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泥水自循环型阶式反应器及其除磷脱氮方法是环境工程中的污水处理工程技术,尤其是应用于生活污水及城市污水高效除磷脱氮的节能型先进工艺,该反应器采取4~6个反应器串连组合而成,各反应器间通过水力连通管(6)彼此连通,每个反应器都设有搅拌机(7),进水管(12)经进水控制阀(8)分别与各反应器连通,进气管(13)经曝气控制阀(9)分别与各反应器连通;第一反应器(1)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一出水堰(161)、第一出水控制阀(101),第一反应器(1)的下部设有第一排泥控制阀(111);最后一个反应器即第二反应器(2)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二出水堰(162)、第二出水控制阀(102),最后一个反应器的下部设有第二排泥控制阀(112)。

    立体型生态浮床及其净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89177A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200510123145.1

    申请日:2005-12-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立体型生态浮床及其净水方法是环境工程学科中的水质净化技术,该立体型生态浮床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水生植物单元(21),在该层的中央空心管的中间设有溢流进水管(11),在该空心管的上部设有进气孔(2),顶部设有跌水帽(9),在该空心管的下部设有进水孔(10),莲蓬头(1)位于跌水帽(9)的上部;中间层为水生动物单元(22),在该层中设有水生动物笼子(14),下部设有穿孔板(19)和中层取水圆环(20),取样管(6)与中层取水圆环(20)相接;下层为人工介质单元(23),人工介质(13)挂在悬挂支撑(12)上,在底部设有底部支撑(17)和底部取水圆环(18);在该生态浮床的外围设有浮瓶(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