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53209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0279601.5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01D61/14 , B01D67/00 , B01D69/02 , B01D71/34 , B01D71/58 , C02F3/00 , C02F3/10 , C02F3/12 , C02F3/28 , H01M8/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导电微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偏氟乙烯溶解在二甲基乙酰胺中,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过硫酸铵,再加入吡咯搅拌均匀形成悬浊液;在悬浊液中加入磁性颗粒,搅拌均匀形成铸膜液;将铸膜液储存以去除气泡,将铸膜液涂覆在玻璃板上,涂覆的同时施加外磁场控制磁性颗粒的磁化方向,得到厚度为100~300μm的涂层,静置后,将带有涂层的玻璃板浸入自来水浴,得到磁性导电微滤膜,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和稳定性。还涉及一种磁性导电微滤膜在MFC‑MBR耦合系统中的应用,磁性导电微滤膜既作为滤膜又作为阳极,污水处理效果好,且膜不易被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9879402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227278.5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2F3/00 , C02F3/28 , C02F3/34 , C02F101/32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净化养殖池塘底泥与水体的生物电化学装置。装置包括:设于养殖池塘底泥中的生物电化学阳极,漂浮于养殖池塘水体上的生物电化学阴极,生物电化学阳极与生物电化学阴极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其中,所述生物电化学阳极包括两个金属网,以及夹在两个金属网之间的活性碳毡;所述的生物电化学阴极包括金属支撑网,金属支撑网上覆有导电纤维棉或导电海绵,种植水生植物。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该装置耦合净化养殖池塘底泥与水体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在养殖池塘中构建生物电化学系统,利用底泥和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的不同,强化底泥中有机物的降解和矿化,促进水体中硝态氮的反硝化以及污染物的去除,在原位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水质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85902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48132.5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2F9/14 , B01J27/18 , C02F1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 C02F9/00 , B01J27/1817 , C02F1/281 , C02F1/30 , C02F1/4672 , C02F3/28 , C02F3/32 , C02F2103/30 , C02F2203/006 , C02F23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g3PO4光催化耦合人工湿地微生物电池系统及其应用。系统包括人工湿地池及用于光催化的光源,所述的人工湿地池内自下至上布有第一沙砾层、阳极导电填料层、第二沙砾层和阴极导电材料层,所述的阳极导电填料层构成阳极,所述的阴极导电材料层构成光催化阴极,光催化阴极、阳极分别由导线导出与外接电路连接;所述的阴极导电材料层种植有湿地植物,所述的阴极材料层填充有导电碳材料及光催化剂Ag3PO4。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系统在处理染料废水中的应用。本发明将光催化技术及人工湿地微生物电池耦合在一起,强化了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236686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16967.4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净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污水处理方法,将污水先通过生物膜电极法处理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之后再经过微生物燃料电池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电能;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再作为生物膜电极法中的电源。本发明以电能的产生与需求为纽带,实现系统中的反应过程和反应类型的有效耦合,从而达到实现高效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目的。使为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和发展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820312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077903.X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系统,包括水解酸化装置、发酵产气装置以及连通水解酸化装置和发酵产气装置的循环管,其中,所述水解酸化装置和发酵产气装置上均设进液口、出液口以及出气口,所述发酵产气装置内还设绳结丝填料,所述绳结丝填料占发酵产气装置容积的1/5。本发明的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系统是在两个独立的装置中分别进行产酸阶段和产气阶段,为产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提供了各自所需的最佳条件,避免了单相厌氧发酵工艺中微生物之间以及环境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两相厌氧发酵反应器比单相厌氧发酵反应器更能充分发挥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处理效果,并且还解决了单相厌氧发酵反应器出现的反应器浮渣、结壳以及沼液排放量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003580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10245648.5
申请日:2014-06-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湿地产电并用于湿地出水电化学消毒的系统,包括微生物燃料电池型湿地主体和电化学消毒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型湿地主体从下向上依次设置填料、阳极、填料、阴极以及湿地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型湿地主体的出水通过水管流入电化学消毒池中,电化学消毒池中设有阳极和阴极,通过导线分别与微生物燃料电池型湿地主体内的阴极和阳极相连接,构成完整的闭合回路并产生电流,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型湿地处理后出水的电化学消毒。本发明解决了湿地出水消毒成本高、维护操作复杂的难题,有效提高了湿地出水的安全性,特别适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出水的消毒。
-
公开(公告)号:CN104174646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437003.1
申请日:2014-08-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09C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净化农药类难降解有机污染土壤的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分别位于待处理土壤层两侧的阳极层(4)和阴极层(5),位于所述阳极层中的阳极导电材料(3)和位于阴极层中的阴极导电材料(6),连接所述阳极导电材料和阴极导电材料的导线,以及连接于导线上的外接电阻(1)。本发明能够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农药类难降解有机污染在土壤中高效地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03820312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77903.X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系统,包括水解酸化装置、发酵产气装置以及连通水解酸化装置和发酵产气装置的循环管,其中,所述水解酸化装置和发酵产气装置上均设进液口、出液口以及出气口,所述发酵产气装置内还设绳结丝填料,所述绳结丝填料占发酵产气装置容积的1/5。本发明的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系统是在两个独立的装置中分别进行产酸阶段和产气阶段,为产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提供了各自所需的最佳条件,避免了单相厌氧发酵工艺中微生物之间以及环境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两相厌氧发酵反应器比单相厌氧发酵反应器更能充分发挥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处理效果,并且还解决了单相厌氧发酵反应器出现的反应器浮渣、结壳以及沼液排放量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351387B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274372.X
申请日:2011-09-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工湿地耦合MFC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人工湿地加载MFC构成,系统自下至上布有粗沙砾层、活性炭层、绝缘沙砾层、顶层导电材料层以及植物,活性炭层构成MFC的阳极,顶层导电材料层构成MFC的阴极,阴、阳极电极分别由导线导出与外接电路连接。本发明公开了人工湿地耦合MFC提高有机物去除效能的方法。人工湿地耦合MFC不仅拓展了有机物降解的途径,大幅度提高了有机物尤其是难降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同时提高了MFC的产电性能,在促进废水降解的同时获得了电能,是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351330B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10254838.X
申请日:2011-08-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2F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罩式浅水型升流循环接触复氧装置,包括固定在水底的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中心上升筒(2)、安装在中心上升筒(2)开口处与水面相接触的释放头(3)和固定在中心上升筒(2)外侧且顶端封闭的裙罩(4);中心上升筒(2)与裙罩(4)之间的区域从上到下依次形成集气室(5)和复氧区(6),复氧区(6)内设有曝气管和切割填料(8);位于集气室(5)处的中心上升筒(2)上至少设有一个出气孔(9),位于复氧区(6)处的中心上升筒(2)上至少设有一个出水孔(10)。本发明具有复氧能力强、氧扩散速度快、能耗低、充氧服务区面积大、不搅动底泥、设备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