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众包模式下手机图像分析的建筑裂缝定位与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778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83829.1

    申请日:2024-10-23

    Abstract: 基于众包模式下手机图像分析的建筑裂缝定位与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居民或区域管理者在手机APP提交信息,获得裂缝监测二维码,打印专属裂缝监测二维码并将其按要求张贴在目标裂缝附近,使用手机获取裂缝多尺度图像,将其上传至结构健康监测平台,结构健康监测平台利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多尺度图像进行处理,为用户提供裂缝的定位与测量结果。本发明在结构监测过程中能够应用众包模式,普通居民使用手机按步骤即可完成裂缝监测工作,有效地发挥居民力量,便于提高裂缝普查工作的效率,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容易等优点,采集多尺度图像,能够实现裂缝定位及裂缝宽度、长度、面积和角度高精度测量,有效解决图幅尺寸与结构尺寸间的冲突问题。

    基于Fe-SMA套管的预应力复材筋附加铝肋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546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482765.8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基于Fe‑SMA套管的预应力复材筋附加铝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Fe‑SMA长管预变形,预变形前Fe‑SMA长管内径小于铝合金管外径,预变形后Fe‑SMA长管内径大于铝合金管外径。在复材筋上套设铝合金管和Fe‑SMA套管,张拉复材筋后,临时固定铝合金管和Fe‑SMA套管至复材筋上的设计位置。加热Fe‑SMA套管并对其进行温度监测,Fe‑SMA套管发生马氏体逆相变后收缩,对铝合金管形成径向同步挤压,使铝合金管贴合在筋材表面形成附加肋,附加肋与复材筋界面存在稳定的法向内应力。本发明通过激发Fe‑SMA套管的“形状记忆”效应,收缩挤压铝合金管形成附加肋以提高复材筋的锚固性能,实现筋材滑移可控。

    基于Fe-SMA自预应力的砌体结构整体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9907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873662.4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Fe‑SMA自预应力的砌体结构整体加固方法,包括步骤为:确定砌体结构的待加固区域;剔除待加固区域原有灰缝至指定深度;清理灰缝并在不同位置的灰缝中填入高性能砂浆;在填有高性能砂浆的剔缝中嵌入预拉伸Fe‑SMA材料并预留通电位置;高性能砂浆养护完成后,采用通电激励设备通过预留的通电位置连接预拉伸Fe‑SMA材料进行通电加热操作,使Fe‑SMA材料产生回复应力以完成对砌体结构的整体加固。本发明能够显著降低对结构的扰动;被加固构件无需设置支撑体系,简化施工工序,减小人力、物力投入;在基本不扰动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实现砌体结构的整体性预应力嵌缝加固,使得结构具有更好的一体协同工作性能,实现较佳的低干预加固效果。

    基于Fe-SMA套管的预应力复材筋附加铝肋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546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482765.8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基于Fe‑SMA套管的预应力复材筋附加铝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Fe‑SMA长管预变形,预变形前Fe‑SMA长管内径小于铝合金管外径,预变形后Fe‑SMA长管内径大于铝合金管外径。在复材筋上套设铝合金管和Fe‑SMA套管,张拉复材筋后,临时固定铝合金管和Fe‑SMA套管至复材筋上的设计位置。加热Fe‑SMA套管并对其进行温度监测,Fe‑SMA套管发生马氏体逆相变后收缩,对铝合金管形成径向同步挤压,使铝合金管贴合在筋材表面形成附加肋,附加肋与复材筋界面存在稳定的法向内应力。本发明通过激发Fe‑SMA套管的“形状记忆”效应,收缩挤压铝合金管形成附加肋以提高复材筋的锚固性能,实现筋材滑移可控。

    基于图像识别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快速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2803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47577.1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快速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图像中的房屋轮廓、洞口和标识物进行识别,利用OpenCV通过标识物对图像进行视角矫正并测算目标的实际尺寸,使用MobileViTV3模型按房屋层数对图像进行分类,实现建筑尺寸参数的自动识别和房屋信息快速采集;参数化建立房屋结构模型,计算层高、面积、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基本参数,由简化方法计算各层墙体等效截面面积、轴压比和等效截面惯性矩,运用简化的剪切层模型快速计算砌体结构墙体的抗侧刚度,根据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和效应,以层间位移角为指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级。本发明基于图像识别方法可实现老旧房屋尺寸信息快速采集及砌体结构性能快速评估。

    基于Fe-SMA自预应力的砌体结构整体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9907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73662.4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Fe‑SMA自预应力的砌体结构整体加固方法,包括步骤为:确定砌体结构的待加固区域;剔除待加固区域原有灰缝至指定深度;清理灰缝并在不同位置的灰缝中填入高性能砂浆;在填有高性能砂浆的剔缝中嵌入预拉伸Fe‑SMA材料并预留通电位置;高性能砂浆养护完成后,采用通电激励设备通过预留的通电位置连接预拉伸Fe‑SMA材料进行通电加热操作,使Fe‑SMA材料产生回复应力以完成对砌体结构的整体加固。本发明能够显著降低对结构的扰动;被加固构件无需设置支撑体系,简化施工工序,减小人力、物力投入;在基本不扰动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实现砌体结构的整体性预应力嵌缝加固,使得结构具有更好的一体协同工作性能,实现较佳的低干预加固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