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1719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545457.6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锂电池充电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效率优化方法,系统主电路包括高频逆变电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发射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接收端、整流电路和阻抗匹配电路。并基于新型开关管材料和软开关技术对逆变电路进行效率优化,基于补偿网络拓扑分析提出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效率优化,基于阻抗匹配技术提出负载最优效率跟踪。本发明可以实现为大功率锂电池进行充电,且可以有效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453456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574609.3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线圈仿中继结构定位的分段发射线圈切换控制方法,适用于为移动型负载动态无线供电或充电的系统,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包括基于多线圈仿中继结构定位的分段发射线圈切换控制系统基本结构以及系统工作原理,还包括采用多线圈仿中继结构定位方案,基于以上特征最终形成适用于移动型负载动态无线充电或者供电的能量发射端分段发射线圈切换控制方法。本发明可有效解决在移动式动态无线充电或供电系统中,移动型负载自适应定位以及能量无线发射端的分段发射线圈切换控制面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230129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52085.0
申请日:2016-08-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5/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箱传感器用无线电能传输谐振器及能量分配方法,包括谐振器发射线圈,谐振器接收线圈,谐振器发射线圈补偿电容,谐振器接收线圈补偿电容,谐振器中继线圈,谐振器中继线圈补偿电容;谐振器接收线圈可以随传感器布置于冰箱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平面的任意平面上。引入中继线圈的设计,以提高中远距离无线传输的能效特性。考虑冰箱内部传感器功率需求、空间位置等因素,调节接收端谐振匹配电容的值,可实现能量的按需分配和有效传输。本发明可对冰箱内部为数众多的传感器元件进行直接供电或对其蓄电池充电,提高了传感器供电的稳定性,并使传感器脱离电源和导线的束缚,空间布局更为自由。
-
公开(公告)号:CN105958664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75637.8
申请日:2016-05-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5/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大功率匹配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功率效率优化方法,具备在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功率匹配状态下的功率和效率的联合优化。针对要求中等传输距离而发射侧和接收侧参数都不可变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本方法实现了系统在接入某一固定大小负载时产生多个匹配功率点以及匹配功率点所对应的效率点;其次根据负载需求,在所产生的多个匹配功率点及其对应的效率点中选取合适的功率和效率点作为系统的工作点。本法满足负载对于功率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效率及功率进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183527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10038450.8
申请日:2018-01-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机器人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该无线充电系统包括高频逆变电源、能量发射装置、能量接收装置及能量变换电路;控制装置包括充电控制器、光电开关传感器,光电开关传感器安装在能量发射装置的四个角;光电开关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充电控制器用于控制高频逆变电源是否工作;能量发射装置、充电控制器、高频逆变电源均安装在地面充电站。本发明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智能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巡检机器人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长期工作;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动充电还是手动充电;投入成本较低,控制方法灵活方便、可靠性较强,有很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21480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10348556.2
申请日:2019-04-28
IPC: H01F41/06 , H01F41/0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自由度参数调节功能的无线充电线圈绕线工装及其使用方法,工装包括盘式线圈模具和若干由可调绕线单元组成的绕线框架,其中,盘式线圈模具包括底板、侧面板和顶板,绕线框架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侧面板设置在底板四周上表面,顶板盖合在绕线框架和侧面板上,顶板、侧面板和底板固定在一起。本发明整个线圈绕线工装可以自主设置绕线匝数,可以匹配不同粗细的绕线,可以自由调整线圈的间距,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设置绕线区域的大小,可以满足多种实验条件下线圈的绕制需求,适用情境较多,具有较高的灵活度和自由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03026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61901.2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的无线充电系统及恒流恒压充电控制方法,用于对输电线的监测传感器充电,该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设有用于聚焦电磁场的电磁超材料,所述发射端包括取能电路、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所述取能电路从输电线路上获得直流电压并输入至后端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为E类放大逆变电路,用于为发射线圈提供频率为兆赫兹的功率输出;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整流电路和直流变换器,所述发射线圈、电磁超材料和接收线圈以输电线为中心轴相互耦合,所述接收线圈通过聚焦电磁场接收电能。本发明结合电磁超材料,传输距离远,效率高;充电控制方法只需采集负载电流,提高了控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867917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061867.7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负载应用场景下三维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法,包括设计三相谐振补偿拓扑、确定优化目标及功率稳定性判据,基于优化目标,设计发射线圈结构,并进行功率波动分析,最终达到改善接收装置的功率波动问题的目的。本发明从三维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向三维空间传输能量的特点出发,从功率稳定的角度来优化设计谐振拓扑和发射线圈结构,克服了传统意义上“一对一”无线充电模式中缺乏灵活性等的问题,从理论上为实现功率的“一对多”传输以及负载的功率稳定提供了方法借鉴,为小功率无线充电系统的应用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8075550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711391785.X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智能充电接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智能插座、高频电源、高频电能发射端、高频电能接收端、车载充电机和服务器。智能插座用于测量交流输入侧的电参数,并上传至服务器,对系统进行一级保护;高频电源用于将工频电转换成高频电至发射端,并监测电流和红外传感器信息,对系统进行二级保护;发射端用于产生高频电磁波传送至接收端;接收端用于接收高频电磁波,并将高频能量输送至车载充电机;车载充电机用于将高频能量转换为电池充电电压;服务器用于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调度、状态监控以及对异常状态的应答。本发明在智能插座和高频电源形成了两级保护机制,为系统的智能、自动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02148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348556.2
申请日:2019-04-28
IPC: H01F41/06 , H01F41/0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自由度参数调节功能的无线充电线圈绕线工装及其使用方法,工装包括盘式线圈模具和若干由可调绕线单元组成的绕线框架,其中,盘式线圈模具包括底板、侧面板和顶板,绕线框架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侧面板设置在底板四周上表面,顶板盖合在绕线框架和侧面板上,顶板、侧面板和底板固定在一起。本发明整个线圈绕线工装可以自主设置绕线匝数,可以匹配不同粗细的绕线,可以自由调整线圈的间距,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设置绕线区域的大小,可以满足多种实验条件下线圈的绕制需求,适用情境较多,具有较高的灵活度和自由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