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种材料表面制备化学微图案引导细胞定点生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55595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10252439.5

    申请日:2010-08-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多种材料表面制备化学微图案,引导细胞定点生长的方法。制备过程包括:1)玻璃片,石英片,硅片,过渡金属氧化物等表面羟基化以及聚合物或其它无机材料表面覆盖多巴胺;2)在预处理后的表面通过分子自组装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得到致密的抗蛋白吸附膜:聚乙二醇膜或聚乙二醇异丁烯酸酯膜;3)在抗蛋白吸附膜上加盖掩模板,紫外光照射后,加入纤连蛋白得到蛋白微图案,接种细胞即可得到细胞图案。本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制备条件温和,不需要超净的实验条件。采用本方法可以在多种材料表面获得稳定的高选择性细胞微图案,在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组织工程,药物筛选以及基于细胞的生物传感器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疏水性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生物功能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08130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110037602.0

    申请日:2011-02-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医用高分子材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疏水性的且无生物活性,因此对其表面进行生物功能化改性以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非常必要。我们以一种可降解且无免疫原性的生物材料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为例,提出了一类疏水性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生物功能化方法,通过氨等离子体处理或修饰多巴胺可在PHBV表面引入氨基,进而可以在表面依次修饰上末端具有不同官能团的聚乙二醇分子(NHS-PEG-MAL)和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短肽。经体外细胞实验及蛋白吸附实验证实,改性后PHBV的生物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引入的RGD短肽可促进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同时,PEG分子具有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的能力,从而减少炎症发生和血栓形成。

    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排列纳米线阵列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97428A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910025626.7

    申请日:2009-03-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利用静电纺丝从溶剂中组装一维纳米线阵列的方法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定向纺丝的纳米纤维作为模板,用刀片把滴加在纳米纤维上的半导体纳米线溶液刮均匀,然后再在基底上加一点润滑剂(如水或有机溶剂),通过机械臂拖动纺丝纤维的玻璃片在基底上左右移动,实现吸附在纤维上的半导体纳米线向基底的成功转移。本发明的方法不仅所需设备简单、操作便利,适合各种衬底,而且易于对纳米线进行大规模的平行排列,可用于制备纳电子器件等。

    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66372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110037596.9

    申请日:2011-02-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是将可降解、无免疫源性,但不能诱导成骨的生物材料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和具有骨传导能力但需要一定载体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nHA)结合起来,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得到直径在600纳米左右的非定向电纺纤维薄膜及直径300纳米左右的定向电纺纤维薄膜,通过裁剪和折叠最终得到多层棒状三维支架材料。经动物实验证实该材料生物相容性好,由此材料得到的定向及非定向三维支架均可实现临界骨缺损的修复,其中定向三维支架的修复效果好于非定向支架,修复后骨的弹性模量与正常骨一致,优于非定向支架修复后的骨弹性模量。

    一种纤维辅助与接触压印相结合排列纳米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50422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10567104.2

    申请日:2010-12-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结合静电纺丝与接触压印从溶剂中组装一维纳米线阵列的方法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定向纺丝的纳米纤维作为模板,沿着纤维排列方向浸入纳米线悬浮液,以0.5mm/s~1mm/s的速度从溶液中提出玻璃片模板,最后再在基底上加一点润滑剂,通过机械臂拖动带有纺丝纤维的玻璃片模板在基底上左右移动,实现吸附在纤维上的半导体纳米线向基底的成功转移。本发明的方法不仅所需设备简单、操作便利,适合各种衬底,而且易于对纳米线进行大规模的平行排列,可用于制备微米纳米电子器件等。

    在多种材料表面制备化学微图案引导细胞定点生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55595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10252439.5

    申请日:2010-08-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多种材料表面制备化学微图案,引导细胞定点生长的方法。制备过程包括:1)玻璃片,石英片,硅片,过渡金属氧化物等表面羟基化以及聚合物或其它无机材料表面覆盖多巴胺;2)在预处理后的表面通过分子自组装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得到致密的抗蛋白吸附膜:聚乙二醇膜或聚乙二醇异丁烯酸酯膜;3)在抗蛋白吸附膜上加盖掩模板,紫外光照射后,加入纤连蛋白得到蛋白微图案,接种细胞即可得到细胞图案。本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制备条件温和,不需要超净的实验条件。采用本方法可以在多种材料表面获得稳定的高选择性细胞微图案,在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组织工程,药物筛选以及基于细胞的生物传感器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可降解三维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73981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210400644.0

    申请日:2012-10-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可降解三维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是将可降解、无免疫源性,但不能诱导成骨的生物材料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水溶性好,可促进支架更快降解的聚氧乙烯(PEO)和具有骨传导能力但需要一定载体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nHA)结合起来,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得到直径为纳米级的电纺纤维薄膜,通过裁剪和折叠最终得到多层棒状可降解三维支架材料。经动物实验证实该支架生物相容性好,降解速度适宜,可实现大尺寸骨缺损的修复。

    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可降解三维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73981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400644.0

    申请日:2012-10-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可降解三维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是将可降解、无免疫源性,但不能诱导成骨的生物材料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水溶性好,可促进支架更快降解的聚氧乙烯(PEO)和具有骨传导能力但需要一定载体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nHA)结合起来,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得到直径为纳米级的电纺纤维薄膜,通过裁剪和折叠最终得到多层棒状可降解三维支架材料。经动物实验证实该支架生物相容性好,降解速度适宜,可实现大尺寸骨缺损的修复。

    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66372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110037596.9

    申请日:2011-02-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是将可降解、无免疫源性,但不能诱导成骨的生物材料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和具有骨传导能力但需要一定载体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nHA)结合起来,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得到直径在600纳米左右的非定向电纺纤维薄膜及直径300纳米左右的定向电纺纤维薄膜,通过裁剪和折叠最终得到多层棒状三维支架材料。经动物实验证实该材料生物相容性好,由此材料得到的定向及非定向三维支架均可实现临界骨缺损的修复,其中定向三维支架的修复效果好于非定向支架,修复后骨的弹性模量与正常骨一致,优于非定向支架修复后的骨弹性模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