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蛋白纤维/交联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2513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05700.X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多尺度蛋白纤维/交联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是要解决现有方法蚕丝添加量较大,强度改善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方法:一、将蛋白纤维原料加入碱性溶液中,加热,洗涤、干燥,得到蛋白纤维;二、将BmimCl熔融,加入植物纤维,溶解形成纤维素/BmimCl溶液;三、加入蛋白纤维,热处理,得到多尺度蛋白纤维/纤维素/BmimCl溶液;四、加入交联剂,倒模赋形,冷却干燥,得到多尺度蛋白纤维/交联纤维素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构筑多尺度网络,以极低的蛋白纤维添加量,显著提升了纤维素材料的力学强度。本发明用于制备纤维素复合材料。

    刺五加/乳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4798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720545.0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刺五加/乳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刺五加改性乳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要解决现有天然乳胶制品的强度较低的问题。方法:一、将刺五加片材进行干燥、粉碎,得刺五加粉体;二、将天然乳胶干燥得天然乳胶溶液;三、向天然乳胶溶液中加入刺五加粉体、促进剂、防老剂、硫化剂、抑菌剂和硫化活性剂,搅拌,获得乳胶混合液A;四、对乳胶混合液A进行预硫化处理,制成半硫化胶乳;五、将半硫化胶乳用模具成型后,进行硫化处理,得到刺五加/乳胶复合材料。本发明将刺五加粉末作为纤维材料,增强天然乳胶材料的力学性能。刺五加原料活性成分的挥发又可对人体起到保健作用。本发明用于制备乳胶复合材料。

    一种骨修复发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869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110266648.3

    申请日:2021-03-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羟基磷灰石、纳米纤维素为增强体,聚乳酸为基体树脂的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发泡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纳米羟基磷灰石20~80份,表面改性纳米纤维素5~30份,聚乳酸10~50份,发泡剂1~15份,活化剂0.05~0.50份,抗氧剂0.1~0.5份,热稳定剂1~5份,生物降解促进剂10~50份。实施方案是在纳米羟基磷灰石中加入增强材料纳米纤维素,再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乳酸作为基体,同时加入发泡剂及其它助剂,经发泡制成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孔隙连通性,又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纳米纤维素/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且所涉及到的原料来源广泛,材料制备过程无污染,制备工艺简单易实现。

    一种亲水性、高孔隙率的静电纺纳米纤维膜

    公开(公告)号:CN11699962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471457.5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亲水性、高孔隙率的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修复材料领域。本发明使用聚乙烯醇作为载体,将纳米无机填料与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共混的方式,设计并制备了含有生物活性玻璃的纳米聚酯纤维膜。所制备的聚酯纤维膜复合材料有良好的亲水性和较高的孔隙率,致密性良好。以其制备的生物支架材料具有一定的抗张强度,利于药物的搭载和隔绝外部,有利于皮肤创伤修复。这种由静电纺的生物聚酯纤维膜材料有望成为皮肤替代候选物,以解决皮肤修复材料不足的问题。

    一种骨修复发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869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266648.3

    申请日:2021-03-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羟基磷灰石、纳米纤维素为增强体,聚乳酸为基体树脂的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发泡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纳米羟基磷灰石20~80份,表面改性纳米纤维素5~30份,聚乳酸10~50份,发泡剂1~15份,活化剂0.05~0.50份,抗氧剂0.1~0.5份,热稳定剂1~5份,生物降解促进剂10~50份。实施方案是在纳米羟基磷灰石中加入增强材料纳米纤维素,再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乳酸作为基体,同时加入发泡剂及其它助剂,经发泡制成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孔隙连通性,又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纳米纤维素/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且所涉及到的原料来源广泛,材料制备过程无污染,制备工艺简单易实现。

    刺五加/乳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4798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1720545.0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刺五加/乳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刺五加改性乳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要解决现有天然乳胶制品的强度较低的问题。方法:一、将刺五加片材进行干燥、粉碎,得刺五加粉体;二、将天然乳胶干燥得天然乳胶溶液;三、向天然乳胶溶液中加入刺五加粉体、促进剂、防老剂、硫化剂、抑菌剂和硫化活性剂,搅拌,获得乳胶混合液A;四、对乳胶混合液A进行预硫化处理,制成半硫化胶乳;五、将半硫化胶乳用模具成型后,进行硫化处理,得到刺五加/乳胶复合材料。本发明将刺五加粉末作为纤维材料,增强天然乳胶材料的力学性能。刺五加原料活性成分的挥发又可对人体起到保健作用。本发明用于制备乳胶复合材料。

    一种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57525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169005.7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一种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是要解决现有纤维素气凝胶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该复合气凝胶具有丝素蛋白和纤维素交织形成的网状结构,纤维素表面包覆有纳米羟基磷灰石。方法:一、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分散在水中;二、将纤维素分散在氢氧化钠/尿素溶液中,向纤维素溶液中加入交联剂、纳米羟基磷灰石分散液和丝素蛋白溶液,搅拌;升温,得到复合水凝胶,将复合水凝胶用水浸泡,再用叔丁醇置换;冷冻干燥,得到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纤维素复合气凝胶。本发明增加了气凝胶表观密度,更具整体性,提高了复合气凝胶材料的韧性和强度,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本发明用于气凝胶领域。

    一种高导热、可降解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96179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72901.4

    申请日:2021-12-21

    Abstract: 一种高导热、可降解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导热、可降解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是要解决现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填料添加量大,不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问题。该复合材料由晶须、碳材料、可生物降解聚酯和可生物降解弹性体制成,所述的晶须和碳材料均匀分散在复合材料中。方法:将晶须和碳材料分别加入到含有偶联剂的无水乙醇中,超声搅拌,蒸除溶剂,烘干备用;将晶须、可生物降解聚酯和可生物降解弹性体进行熔融共混,再加入碳材料,熔融共混,热压,冷压,冷却至室温,得到高导热、可生物降解的形状记忆复合材料。本发明应用于电子封装领域。

    一种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5752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69005.7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一种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是要解决现有纤维素气凝胶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该复合气凝胶具有丝素蛋白和纤维素交织形成的网状结构,纤维素表面包覆有纳米羟基磷灰石。方法:一、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分散在水中;二、将纤维素分散在氢氧化钠/尿素溶液中,向纤维素溶液中加入交联剂、纳米羟基磷灰石分散液和丝素蛋白溶液,搅拌;升温,得到复合水凝胶,将复合水凝胶用水浸泡,再用叔丁醇置换;冷冻干燥,得到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纤维素复合气凝胶。本发明增加了气凝胶表观密度,更具整体性,提高了复合气凝胶材料的韧性和强度,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本发明用于气凝胶领域。

    一种用于烧杯加热的防倾斜定位架

    公开(公告)号:CN216224483U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22890875.1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烧杯加热的防倾斜定位架,属于实验仪器技术领域。解决的是烧杯架变形使器皿的底面倾斜,导致加热不均匀的的问题。包括底座、立架、下承托机构、防护机构和承托机构,立架设置在底座上,立架上安装上承托机构、下承托机构,下承托机构与承托机构连接,下承托机构与防护机构连接;承托机构包括上托盘、下托盘和顶杆,上托盘、下托盘与下承托机构连接,顶杆与下托盘螺纹连接且顶杆的顶端与上托盘接触,顶杆的下端具有顶杆旋钮,加热器皿放置在承托机构上,且加热器皿与承托机构之间设置有石棉网。防止装置变形导致的器皿的底面倾斜,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提高实验质量,防止因底面倾斜导致烧杯滑落,保护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