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室内试验布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4498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58763.3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室内试验布桩装置,其包括桩箱体和布桩装置,所述布桩装置水平固定在桩箱体的上端,其中,布桩装置包括框架杆件和多个可移动杆件,框架杆件可伸缩地固定在桩箱体的内壁上,所述可移动杆件交错固定在框架杆件上,多个可移动杆件形成一个网格结构。本发明的装置,能准确布置桩体,又能对桩体进行固定的同时还能同时进行多根桩体布置,装置的部分组件相对比较灵活,除去布置桩体的功能外,还能对其它在桩箱内需要进行固定的工具进行固定,同时还能测量相关的尺寸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起到了很大的优化作用,也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准确率。

    一种可用于多种土工试验的地下试验槽

    公开(公告)号:CN10959644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615633.8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多种土工试验的地下试验槽,包括在地面上挖取的地下试验槽主体,所述地下试验槽的槽底中部竖直固定有反力装置Ⅰ,所述反力装置Ⅰ将所述地下试验槽平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相似试验区,另一部分为单双轴剪切区及多点加载区;所述单双轴剪切区及多点加载区内设有单轴压力供应装置槽、多轴压力供应装置槽和反力装置Ⅱ,单轴压力供应装置槽、多轴压力供应装置槽内均设有千斤顶。本发明整体为地下挖槽,不占用地上空间,较为灵活;通过将挖槽、千斤顶、钢板结合起来,可进行土工相似试验、单双轴剪切试验及多点加载试验,功能性高。

    一种可用于多种土工试验的地下试验槽

    公开(公告)号:CN10959644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1615633.8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多种土工试验的地下试验槽,包括在地面上挖取的地下试验槽主体,所述地下试验槽的槽底中部竖直固定有反力装置Ⅰ,所述反力装置Ⅰ将所述地下试验槽平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相似试验区,另一部分为单双轴剪切区及多点加载区;所述单双轴剪切区及多点加载区内设有单轴压力供应装置槽、多轴压力供应装置槽和反力装置Ⅱ,单轴压力供应装置槽、多轴压力供应装置槽内均设有千斤顶。本发明整体为地下挖槽,不占用地上空间,较为灵活;通过将挖槽、千斤顶、钢板结合起来,可进行土工相似试验、单双轴剪切试验及多点加载试验,功能性高。

    一种沉井加桩的复合桩基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1042444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86057.1

    申请日:2019-08-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井加桩的复合桩基基础,其包括单体沉井基础、带螺纹钢制杆件、带拉环侧壁钢板和配重压块,其中,所述单体沉井基础的下部中央设有多个带螺纹钢制杆件,带螺纹钢制杆件的上端设有配重压块,所述配重压块固定设于所述单体沉井基础的底部,所述单体沉井基础的外侧壁设有带拉环侧壁钢板。本发明的沉井加桩的复合桩基基础,可调节桩身长度和井体受力位置及井体自重的新型沉井加桩复合基础形式,并可以在实验中调节沉井基础受力作用点位置以及可变桩长和沉井基础自重的沉井加桩复合基础形式。本发明使得沉井加桩受力机理研究的室内试验操作更为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且使实验更加精确。

    一种可视化土体破坏模式捕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44715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400361.8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视化土体破坏模式捕捉装置,其包括模型箱、加载体系、撒砂装置、卸砂装置和磁性刻度板组成,所述加载体系和撒砂装置设于所述模型箱上方,所述加载体系包括水平加载装置和垂直加载装置,所述卸砂装置和磁性刻度板分别设置于模型箱的相邻两侧面上,所述撒砂装置可左右、前后在模型箱上方移动并向模型箱内撒砂。该装置可以实现高效省力的均匀撒砂、快速卸砂,相对准确模拟天然土体密实情况,并且布置彩砂均匀灵活,可以在不同位置同时进行竖向及水平向加载,可以直观观测掌子面破坏面形式、复合地基破坏形式“土拱效应”等土体破坏现象。

    一种可视化土体破坏模式捕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44715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0400361.8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视化土体破坏模式捕捉装置,其包括模型箱、加载体系、撒砂装置、卸砂装置和磁性刻度板组成,所述加载体系和撒砂装置设于所述模型箱上方,所述加载体系包括水平加载装置和垂直加载装置,所述卸砂装置和磁性刻度板分别设置于模型箱的相邻两侧面上,所述撒砂装置可左右、前后在模型箱上方移动并向模型箱内撒砂。该装置可以实现高效省力的均匀撒砂、快速卸砂,相对准确模拟天然土体密实情况,并且布置彩砂均匀灵活,可以在不同位置同时进行竖向及水平向加载,可以直观观测掌子面破坏面形式、复合地基破坏形式“土拱效应”等土体破坏现象。

    一种模拟基坑开挖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81719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0194826.9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基坑开挖的实验装置,包括模型箱、彩砂布置仪、砂雨法布砂器,所述砂雨法布砂器设于所述模型箱的上方,用于将砂子或砂土均匀铺设于所述模型箱中,所述彩砂布置仪设于所述模型箱的上方的一侧,用于将彩砂紧贴模型箱内壁水平布置。在模型箱上方侧壁上安装一个可上下左右调控的漏斗,且漏斗通过连接杆与卡扣连接,卡扣可以在模型箱上方侧壁固定的卡接板的卡槽上滑动,这样可以保证彩砂水平布置,而且可以保证彩砂紧贴模型箱内壁布置,便于观察;设计一个砂雨法布砂器,可以保证砂土均匀撒下,还能控制铺砂的速度。

    一种智能控温防冻融破坏桩

    公开(公告)号:CN110424377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75840.8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控温防冻融破坏桩,其包括桩身、制冷装置和测温装置,所述桩身由钢筋和混凝土制成,所述制冷装置设于桩身内,所述测温装置设于桩身周围,所述测温装置的测温触头设于季节冻土层的下端。本发明的装置使桩避免了因为桩身材料发生破坏,以及混凝土中的孔隙水发生冻胀现象,从而避免了桩体的冻融破坏,以及控制桩周围的土层温度避免冻融现象,从而避免了土层冻胀融沉和塌陷逆流,使工程后期的结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使工程更加经济,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一种模拟基坑开挖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81719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94826.9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基坑开挖的实验装置,包括模型箱、彩砂布置仪、砂雨法布砂器,所述砂雨法布砂器设于所述模型箱的上方,用于将砂子或砂土均匀铺设于所述模型箱中,所述彩砂布置仪设于所述模型箱的上方的一侧,用于将彩砂紧贴模型箱内壁水平布置。在模型箱上方侧壁上安装一个可上下左右调控的漏斗,且漏斗通过连接杆与卡扣连接,卡扣可以在模型箱上方侧壁固定的卡接板的卡槽上滑动,这样可以保证彩砂水平布置,而且可以保证彩砂紧贴模型箱内壁布置,便于观察;设计一个砂雨法布砂器,可以保证砂土均匀撒下,还能控制铺砂的速度。

    土压平衡盾构机开挖面主动极限支护压力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8489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10712279.9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压平衡盾构机开挖面主动极限支护压力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利用圆弧简化盾构开挖面前端土体破坏时的平衡拱效应,获得由局部球体区域和半圆台区域组成的组合型曲面体模型;通过半圆柱筒仓获得上部土体松动区模型;步骤二、建立上部单一土层竖向土压力的第一模型;步骤三、建立叠加后成层土间的竖向土压力的第二模型;步骤四、建立局部球体区域水平方向的合力的第三模型;步骤五、建立半圆台区域针对隧道断面的水平合力的第四模型;步骤六、通过将第三模型和第四模型组合并根据步骤三获得的第二模型确定开挖面主动极限支护压力。本发明能够获得比较符合实际的盾构土舱压力,在理论及工程应用领域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