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却高温液体的余热温差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53978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27543.7

    申请日:2024-06-06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冷却高温液体的余热温差发电装置属于发电装置,包括余热发电装置,余热发电装置是由外壳体和内壳体构成,内壳体置于外壳体内、且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有温差发电片,内壳体内装有冷却液体;余热发电装置上端设有发电传输线,发电传输线的一端贯穿外壳体与温差发电片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电性连接,电源管理模块与储能模块通过储电传输线电性连接、与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传输线电性连接。该装置的大小可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进行定制、也可以多个并联或串联在一起使用,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以重复使用,该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放入冰箱内或者是常温保存,当需要使用时,可以直接放入高温液体中使用,方便灵活、环保节能,不会影响被冷却的液体的质量。

    太阳能光伏温差联合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391376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511029940.4

    申请日:2015-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光伏温差联合发电装置,它包括冷水水箱、太阳能温差发电片、集热水箱、半导体光伏电池、槽式抛物面聚光器、菲涅尔透镜单元和太阳能集热装置,菲涅尔透镜单元安装在半导体光伏电池和下方的槽式抛物面聚光器上方,太阳能温差发电片的冷端连接冷水水箱形成冷源,太阳能温差发电片的热端连接集热水箱形成热源,太阳能温差发电片的冷源、热源通过水管和半导体光伏电池连接在一起,集热水箱的外层设置有太阳能集热装置,槽式抛物面聚光器安装在槽式聚光器支架上。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太阳的自动跟踪,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

    风电场混合储能的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7564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86028.4

    申请日:2023-09-14

    Abstract: 本发明的风电场混合储能的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属于电能储存调节方法,以锂电池组和超级电容器组成混合储能系统,建立了混合储能系统参与系统一次调频的容量双层配置优化模型,以风电场混合储能一次调频成本最低为目标,使用VMD对风电机组一次调频功率差额进行分解,将具有不同波动特征的频率信号与混合储能系统内部储能进行匹配,实现风电机组和混合储能系统的一次调频责任分配,同时采用人工鱼群算法实现VMD固有模态分量的最优分离。该方法在保证HESS调频运行成本最低和风电场一次调频综合成本最低的同时,通过混合储能的优势互补,帮助电力系统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保障了微电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一种高频微波式无线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61571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86164.5

    申请日:2019-05-09

    Abstract: 一种高频微波式无线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微波式无线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外壳(1)的一侧设有插头(2),所述的外壳(1)内腔的顶面设有DC输入装置(3),所述的DC输入装置(3)的右侧设有过滤器(4),所述的过滤器(4)的右侧设有射频功率放大器(5),所述的射频功率放大器(5)的右侧设有的过载保护器(6),所述的过载保护器(6)的右侧设有控制装置(7)。本发明用以解决不能够调节发射线圈的高度和角度,使发射线圈与接收设备上的接收线圈契合度很小,导致能量传输效率很低,甚至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在同一水平面内并相互错开,不能够进行无线充电的问题。

    消除时间延迟的机侧电流有源阻尼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8735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68828.6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消除时间延迟的机侧电流有源阻尼系统,包括:第一模块,用于构建通过LCL滤波器连接到电网的电压源逆变器和数字控制系统的模型;第二模块,用于将第一模块中的电压源逆变器和数字控制系统的模型的所述vg(s)短路,并得到新的模型;第三模块,用于在第二模块中的模型中增加传递函数Gc(s),并得到新的模型;第四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模块中的模型更新步骤第一模块中的模型;由此,能够将逆变器侧电流作为反馈点,与传统系统相比无需额外传感器,节约成本且符合工程实际,并且在控制回路中将时间延迟消除,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实现阻尼性能表现为恒定的正电阻,从而显著地扩大了阻尼增益的稳定区域。

    电气开关安全监控警示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2350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79607.0

    申请日:2024-05-29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气开关安全监控警示装置属于监控设备,包括监测端和一个以上的穿戴式显示屏,监测端与穿戴式显示屏配合使用,监测端包括箱体,在箱体前端面设有摄像头和超声传感器、后端面四角处均设有吸盘,在箱体内后侧壁固定有单片机、通信模块和锂电池。该装置采用吸盘的方式进行固定安装,使装置的部署更加灵活,不受设备种类的限制;该装置可在复杂环境下对电闸开关进行实时监控,不受距离的影响,实现了作业人员一边作业,一边能了解合闸情况,作业监控两不误,实现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增强了维修人员作业的安全感和作业效率,同时,可将数据上传至上级调度单元,如有情况发生,上级调度人员也可及时处理,可靠性高,适用于多种环境,大大增加了电工维修人员的安全系数。

    一种高频微波式无线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61571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1910386164.5

    申请日:2019-05-09

    Abstract: 一种高频微波式无线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微波式无线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外壳(1)的一侧设有插头(2),所述的外壳(1)内腔的顶面设有DC输入装置(3),所述的DC输入装置(3)的右侧设有过滤器(4),所述的过滤器(4)的右侧设有射频功率放大器(5),所述的射频功率放大器(5)的右侧设有的过载保护器(6),所述的过载保护器(6)的右侧设有控制装置(7)。本发明用以解决不能够调节发射线圈的高度和角度,使发射线圈与接收设备上的接收线圈契合度很小,导致能量传输效率很低,甚至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在同一水平面内并相互错开,不能够进行无线充电的问题。

    一种利用周围空间中的无线电波发电的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72650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311480.7

    申请日:2017-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周围空间中的无线电波的发电装置,包括接收天线、无线电波接收器、可调低通滤波器及放大器,升压变压器、整流滤波稳压器、直流升压器、逆变器和蓄电池,通过将接收电路输出经可调低通滤波器及放大器转化成正弦信号后经升压变压器升压,然后将升压后的信号经过整流滤波稳压器使其变为直流电后一方面经直流升压器给蓄电池充电储能,另一方面经逆变器输出220V及380V交流电供用户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发电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与光伏发电相比,能全天24小时发电,与温差发电相比,该装置不分节气且应用方便,能应用于所有存在无线电波的地方。

    逆变器故障特征智能诊断预测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0783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62607.0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逆变器故障特征智能诊断预测方法及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从多个监测点采集逆变器运行数据,对数据向量预处理并提取特征,将提取的特征组合成特征向量,构建并训练智能诊断模型并识别逆变器故障模式,结合专家系统规则修正诊断结果,输出故障诊断结果向量和可信度值,预测未来故障发展趋势,计算预测故障概率并设定预警阈值。由此,能够融合多种技术优势,采集多监测点数据并预处理与特征提取,输入智能诊断模型并结合专家系统规则修正结果,提升诊断准确性与可靠性,还可预测故障趋势、设置预警,使运维人员能及时应对,适应多种故障类型,增强整体智能化水平,且精简高效地实现故障诊断预测流程。

    一种基于温差发电的智能无线传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6999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11491.5

    申请日:2017-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差发电的智能无线传输装置,包括温差发电、无线传输和智能控制三部分,温差发电部分包括一个或若干个温差发电芯片,无线传输部分包括逆变电路、发射线圈模块、接收线圈模块、智能伸缩弹簧、整流电路、调频模块、频率共振模块和保护模块,智能控制部分包括MPPT控制、弹簧距离控制、语音模块控制和模式选择控制;本发明基于传统的无线电磁传输原理,增加了磁耦合谐振特性,通过智能调频共振点追踪、通过线圈距离的调控减小磁感线的散射强度进而提高了无线充电效率;具有过温保护,电池过/欠压保护功能,保护了人身安全延长了设备寿命,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智能的选择快充和慢充,简单方便,智能实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