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3266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526105.5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10/613 , H01M10/655 , H01M10/658 , H01M50/244 , H01M50/271 , H01M50/262 , H01M10/65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热电池表面温度的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上盖板、下盖板;壳体用于固定上盖板和下盖板的螺纹孔和上盖板、下盖板相匹配,用于对接的螺纹孔和对接的设备相匹配;上盖板、下盖板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位置和壳体用于固定上盖板、下盖板的螺纹孔相匹配;下盖板设置有开槽,单元电池底部嵌入槽中;壳体上设置有机械接口,通过机械接口和其他设备对接。本发明通过设置壳体、上盖板和下盖板,形成封闭结构,可在热电池工作时,有效降低热电池的表面温度。机械接口和壳体一体化设计,减小了热电池的体积和重量。上盖板、下盖板和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可以反复拆卸,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993875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1911122359.5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50/531 , H01M50/536 , H01M6/36 , H01M6/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电池内部引流系统,包括:电池盖、第一电堆、第二电堆、第一正极集流片、第一负极集流片、第二正极集流片、第二负极集流片、第一引流条、第二引流条、第三引流条和第四引流条;电池盖上设置有第一正输出接线柱、第一负输出接线柱、第二正输出接线柱和第二负输出接线柱;第一电堆与第二电堆并联,且负极相对;各引流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接线柱和集流片焊接。本发明提高了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增强了热电池耐环境力学试验条件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电堆装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742417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811358519.1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电池单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其着眼点在于改善传统热电池单体因粉末压制成型而机械强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单体电池进行加压热处理提升其机械强度。同时,在加压热处理时保持单体电池呈小电流放电可达到正极材料的锂化目的,消除热电池在激活初期的电压尖峰。
-
公开(公告)号:CN112271306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89343.9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二硫化钴一次电池的低温电解液及锂‑二硫化钴一次电池,所述低温电解液包含锂盐、溶剂以及第一添加剂;该锂盐在溶剂中总的体积摩尔浓度为0.5~2mol/L,第一添加剂的添加量为所述溶剂总体积的0~10%;锂盐包含双三氟甲烷磺酸亚胺锂、碘化锂和四氟硼酸锂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溶剂包含碳酸丙烯酯、1,3‑二氧戊环和乙二醇二甲醚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第一添加剂选自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烯酸乙酯、四氢呋喃、氟代碳酸乙烯酯、氟代碳酸二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锂一次电池‑40℃低温下无法放电或放电容量低的问题,提供的电解液能显著提高电池在‑40℃下大倍率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611389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710773603.9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电池用氧化铜基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正极材料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20%~48%氧化铜,8%~30%铜,40%~60%熔盐电解质。本发明的复合正极材料包含氧化铜、铜和熔盐电解质,提高了氧化铜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其热稳定性强,电导率高,并且该制备工艺过程简单、无需复杂后处理、能耗低等优点,具备了在热电池型号产品中真正应用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41159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47589.1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体积可控电连接器尾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不使用尾罩,制作灌胶工装,该灌胶工装与所述电连接器的尾端形状匹配;第二步,通过灌胶工装使用胶体进行灌胶,胶体固化,胶体将所述电连接器尾部的接触件、电缆、屏蔽套和套管固定于其中。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体积可控电连接器尾端处理方法,可充分灵活应用体积空间,减少干涉。本发明的方法中,工装设计简单,加工容易,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灌胶操作简单,胶液价格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520738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38794.9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6/36 , H01M50/152 , H01M50/17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型化热电池用组合电池盖,包括引线条(1)、电池盖(2)、六孔云母垫(3)、开槽石棉垫I(4)、开槽石棉垫II(5)、七孔石棉垫(6)、电点火头(7);其中,所述引线条(1)通过点焊的方式和电池盖(2)连接;所述电池盖(2)下面依次布置有1片六孔云母垫(3)、1片开槽石棉垫I(4)、1片开槽石棉垫II(5)、2片七槽石棉垫(6);所述电点火头7位于六孔云母垫(3)上面,以及开槽石棉垫I(4)和开槽石棉垫II(5)的中孔中;所述开槽石棉垫I(4)、开槽石棉垫II(5)、七槽石棉垫(6)的中孔对齐。
-
公开(公告)号:CN11099387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911122363.1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50/59 , H01M50/5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力学缓冲功能的防漏电绝缘卡环,属于热电池技术领域;所述防漏电绝缘卡环为环形杯状结构;防漏电绝缘卡环的轴向底面设置有通孔;外部热电池为柱状结构;防漏电绝缘卡环沿轴向套装在外部热电池的顶端和底端;实现绝缘隔离和缓冲;防漏电绝缘卡环的轴向高度L1为6mm;外壁直径L2为69.5mm;内壁直径L3为68.1‑68.3mm;外部热电池的直径为67.8‑68mm;防漏电绝缘卡环的底面厚度L4为0.5mm;通孔为圆形通孔;通孔与防漏电绝缘卡环同轴设置;通孔的直径L5为52mm;本发明消除了热电池漏电的可能性,同时有效将热电池金属圆柱体与金属结构支架两者紧密贴合,起到力学缓冲、紧密装配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783587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1911023865.9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热电池激活回路可靠性的装置和热电池系统,该装置包括:限流电阻R1、固定极柱Ⅰ、输出正极柱、输出负极柱、激活正极柱、激活负极柱;输出正极柱、输出负极柱、激活正极柱、激活负极柱和固定极柱Ⅰ通过玻璃绝缘子烧结的方式固定在电池盖上,并且与电池盖绝缘;激活正极柱和激活负极柱的一端位于电池盖上方,另一端位于电池盖下方,密封于电池壳内部;固定极柱Ⅰ设置在激活回路上;限流电阻R1的一端固定在激活正极柱或激活负极柱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极柱Ⅰ上;激活信号经过限流电阻R1和热电池电点火头后形成回路。通过本发明确保了热电池激活回路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9387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122359.5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热电池内部引流系统,包括:电池盖、第一电堆、第二电堆、第一正极集流片、第一负极集流片、第二正极集流片、第二负极集流片、第一引流条、第二引流条、第三引流条和第四引流条;电池盖上设置有第一正输出接线柱、第一负输出接线柱、第二正输出接线柱和第二负输出接线柱;第一电堆与第二电堆并联,且负极相对;各引流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接线柱和集流片焊接。本发明提高了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增强了热电池耐环境力学试验条件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电堆装配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