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进行海水淡化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15760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210228617.X

    申请日:2010-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32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进行海水淡化的试验装置,由液化天然气冷能调节子系统与海水淡化装置系统串联构成;液化天然气冷能调节子系统由冷能供应及储存系统与输出冷媒循环系统构成,包括储能箱、储能介质、换热器、屏蔽泵、循环管路和冷能利用装置;海水淡化装置系统由冷能输入系统与海水淡化装置构成,包括换能箱、换热器、屏蔽泵、循环管路和海水淡化装置等;在两个系统之间设有连接管道、三通和手动阀,使各部分能有分有合地开展试验或生产,获得模拟或实际的各种参数;本发明为在海水淡化中合理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试验装置;并且本装置也可用于实际生产,对液化天然气冷能的利用能削峰填谷,提高利用效率。

    提高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能量源效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08284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910200925.X

    申请日:2009-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是一种提高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能量源效率的方法:采用具有液固相变的非金属相变材料,如烷烃、酯类及其混合物作为蓄能介质,在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中混合成比例的金属纤维,或把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加入到三维高导热系数的金属丝网络中,从而提高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具有液固相变的非金属相变材料在相变温度很低时就会凝固,要使它重新升温,就要为它提供大量的热能,因此,是可以作为冷能能量源来使用的,在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中再混合成比例的金属纤维,或将之加入到三维高导热系数的金属丝网络中,就能提高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从而提高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的能量源效率。

    提高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能量源效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08284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0910200925.X

    申请日:2009-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是一种提高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能量源效率的方法:采用具有液固相变的非金属相变材料,如烷烃、酯类及其混合物作为蓄能介质,在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中混合成比例的金属纤维,或把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加入到三维高导热系数的金属丝网络中,从而提高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具有液固相变的非金属相变材料在相变温度很低时就会凝固,要使它重新升温,就要为它提供大量的热能,因此,是可以作为冷能能量源来使用的,在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中再混合成比例的金属纤维,或将之加入到三维高导热系数的金属丝网络中,就能提高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从而提高非金属相变储能材料的能量源效率。

    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进行海水淡化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15760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228617.X

    申请日:2010-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进行海水淡化的试验装置,由液化天然气冷能调节子系统与海水淡化装置系统串联构成;液化天然气冷能调节子系统由冷能供应及储存系统与输出冷媒循环系统构成,包括储能箱、储能介质、换热器、屏蔽泵、循环管路和冷能利用装置;海水淡化装置系统由冷能输入系统与海水淡化装置构成,包括换能箱、换热器、屏蔽泵、循环管路和海水淡化装置等;在两个系统之间设有连接管道、三通和手动阀,使各部分能有分有合地开展试验或生产,获得模拟或实际的各种参数;本发明为在海水淡化中合理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试验装置;并且本装置也可用于实际生产,对液化天然气冷能的利用能削峰填谷,提高利用效率。

    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进行海水淡化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39932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010116521.5

    申请日:2010-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32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进行海水淡化的试验装置由液化天然气冷能调节子系统与海水淡化装置系统并联或串联构成;液化天然气冷能调节子系统由冷能供应及储存系统与输出冷媒循环系统构成,包括储能箱、储能介质、换热器、屏蔽泵、循环管路和冷能利用装置;海水淡化装置系统由冷能输入系统与海水淡化装置构成,包括换能箱、换热器、屏蔽泵、循环管路和海水淡化装置等;在两个系统之间设有连接管道、三通和手动阀,使各部分能有分有合地开展试验或生产,获得模拟或实际的各种参数;本发明为在海水淡化中合理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试验装置;并且本装置也可用于实际生产,对液化天然气冷能的利用能削峰填谷,提高利用效率。

    冷能自然循环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09089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910200926.4

    申请日:2009-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冷能自然地循环利用的方法及装置,设置主要由蓄能箱和冷能利用装置构成的冷能利用自然循环装置,在蓄能箱内设置两套导热循环管并填充蓄能介质,一套导热循环管用于液化气的气化并提供冷能;另一套导热循环管用于将蓄能箱内的冷能通过冷媒流体带入冷能利用装置进行利用,第二套导热循环管与冷能利用装置构成冷能循环利用系统,不断利用液化气气化所产生的冷能,形成无动力的冷能循环利用;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无需电源驱动,无噪声;冷能的储存与冷能的循环利用不同步,因此,能稳定地输出冷能,有效地提高冷能的利用,节约电能,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基础动力。

    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进行海水淡化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39932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010116521.5

    申请日:2010-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32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进行海水淡化的试验装置由液化天然气冷能调节子系统与海水淡化装置系统并联或串联构成;液化天然气冷能调节子系统由冷能供应及储存系统与输出冷媒循环系统构成,包括储能箱、储能介质、换热器、屏蔽泵、循环管路和冷能利用装置;海水淡化装置系统由冷能输入系统与海水淡化装置构成,包括换能箱、换热器、屏蔽泵、循环管路和海水淡化装置等;在两个系统之间设有连接管道、三通和手动阀,使各部分能有分有合地开展试验或生产,获得模拟或实际的各种参数;本发明为在海水淡化中合理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试验装置;并且本装置也可用于实际生产,对液化天然气冷能的利用能削峰填谷,提高利用效率。

    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的一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1713351U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1020123162.1

    申请日:2010-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的一种装置由液化天然气冷能调节子系统与海水淡化装置系统并联或串联构成;液化天然气冷能调节子系统由冷能供应及储存系统与输出冷媒循环系统构成,包括储能箱、储能介质、换热器、屏蔽泵、循环管路和冷能利用装置;海水淡化装置系统由冷能输入系统与海水淡化装置构成,包括换能箱、换热器、屏蔽泵、循环管路和海水淡化装置等;在两个系统间设有连接管道、三通和手动阀,使各部分能有分有合地进行生产或实验;本实用新型为在海水淡化中合理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装置;在生产中对液化天然气冷能的利用能削峰填谷,提高利用效率。

    一种液化天然气冷能调节系统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1607333U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920286346.7

    申请日:2009-1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化天然气冷能调节系统试验装置,含有蓄能箱、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蓄能介质、一个液氮气化开放系统管路、一个冷能媒介循环管路和冷能利用装置,液氮气化开放系统管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用于提供冷能;冷能媒介循环管路通过与第二换热器串连,使冷能媒介吸收蓄能介质的冷能而降温液化后再流出蓄能箱,进入冷能利用装置进行冷能的综合利用;利用后的冷能媒介经卸压罐卸压后变为较高温的冷能媒介气体再重新进入蓄能箱,进行冷能媒介的循环利用,既冷能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可模拟液化天然气在气化过程中冷能的释放过程,能解决目前冷能供应波动较大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冷能的利用效率。

    n型CVD共掺杂金刚石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04115A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610023442.3

    申请日:2006-01-19

    Inventor: 李荣斌 徐建辉

    Abstract: 一种材料技术领域的n型CVD共掺杂金刚石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液态丙酮为碳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二甲基二硫分别为p型硼原子和n型硫原子的掺杂源,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将p型硼原子和n型硫原子两种掺杂原子同时掺入到金刚石晶体中获得共掺杂n型CVD金刚石薄膜:首先对硅衬底进行预处理,然后置于微波加热装置中的反应室中,反应室抽真空后充入氢气,由反应室的顶部馈入碳源气体以及p型和n型掺杂源气体,在微波作用下产生氢等离子体、活性氢原子和含碳、硼、硫的活性基团,通过调节气体流量来控制反应气氛的压力和掺杂原子的浓度,得到薄膜。本发明综合提高掺杂薄膜的电导率、电子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