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热可调脱扣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7314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424328.7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热可调脱扣器,包括机构(1),主基座(2),手柄(3)和热可调脱扣器,机构(1)安装于主基座(2)上,手柄(3)安装于机构(1)上,所述热可调脱扣器整体置于断路器后部,包括操作机构模块,脱扣器组件模块,和调节旋钮模块。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集成,结构紧凑,适用性强,优化空间布局,可以同时满足断路器模块化、小型化、小电流脱扣的需求的塑壳断路器的热可调脱扣器。

    一种动触头防跌落结构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826340U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21476513.5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触头防跌落结构,包括动触头转动座、动触头、防跌落组件,动触头的两端分别设有动触点和弧形滑槽;弧形滑槽的弧心相对于动触头转动中心偏心设置,具有近心挡壁与远心挡壁;活动支架的转动中心相对于动触头转动中心偏心设置;防跌落组件包括转动设于动触头转动座上的活动支架、移动设于活动支架上的活动板、抵接设于活动板内的底座、弹性抵接于活动支架与底座之间的触头弹簧,以及设于活动板上的滑动部;活动板的弹性位移方向指向弧形滑槽,滑动部滑动设于弧形滑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小型化、斥开响应速度更快、斥开行程大、可提供更大终压力的优点。

    一种塑壳断路器脱扣器模块操作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18918757U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23017929.4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脱扣器模块操作机构,包括基座(1),推杆(2),复位弹性件(5),牵引杆(6),轴a(7),弹性件(8)以及轴b(9),所述推杆(2)上设有再扣特征(203),所述牵引杆(6)上设有卡扣特征(602),所述推杆(2)和牵引杆(6)受外力驱动作反向旋转运动以带动再扣特征(203)与卡扣特征(602)的接触与脱开,实现脱扣器的脱扣与再扣。本实用新型中的再扣结构采用直接限位形式,结构简单,占空间小,利用手柄直接再扣,传动链少,操作机构零件少,可在更小的空间内完成可调式脱扣器所需要的再扣、脱扣动作,满足较小规格断路器中脱扣器模块采用线圈吸合式磁脱扣的设计需求。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接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5496586U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21466451.6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的接线结构,包括基座(7)、联接板(1)、外部导电联接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7)内设有凹槽(71),该凹槽(71)内设有螺母(6),所述的联接板(1)置于基座(7)定位平面上,所述的外部导电联接板(2)置于联接板(1)上,通过一连接件(5)穿过外部导电联接板(2)和联接板(1),与螺母(6)连接,将外部导电联接板(2)固定在塑壳断路器的联接板(1)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塑壳断路器联接板与外部导电系统可靠连接,运用此结构使得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更加简单、方便、标准化,零部件更耐用,更换起来也方便,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用于辅助的塑壳断路器的附件装置及塑壳断路器

    公开(公告)号:CN217114255U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22378722.9

    申请日:2021-09-29

    Inventor: 赵轶磊 李红林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辅助的塑壳断路器的附件装置及塑壳断路器,附件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附件外壳;设置于内腔中并具有一微动开关按钮的微动开关;可转动地设置于内腔内的推杆机构,该推杆机构具有伸出附件外壳并用于在塑壳断路器合闸时被转轴扣住使微动开关按钮处于常开状态、在断路器进行分闸或脱扣时脱离转轴且按压微动开关按钮的辅助推杆,以及位于内腔中并与微动开关按钮相匹配的压块;设置于内腔中的弹簧,该弹簧第一端作用于附件外壳上,第二端作用于推杆机构上,用于带动推杆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得断路器的互换性和通用性得到改善,填补了市场空白;附件装置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互换性好。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联结板结构及塑壳断路器

    公开(公告)号:CN216871866U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22949681.4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联结板结构及塑壳断路器,所述联结板结构设于塑壳断路器的基座上,所述联结板结构包括第一联结板、第二联结板和第三联结板,所述第一联结板贯穿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二联结板和第三联结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联结板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三段化的明晰化一体成型结构,能有效减少工艺步骤,降低制造成本,大大提高安装效率和结构质量。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2826344U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21476533.2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灭弧栅片组、短灭弧栅组、隔弧件、隔弧罩、引弧板、增磁板;其中灭弧栅片组设于灭弧室内,并在一侧设有动触头让位空间;静触头呈U型,前端用于连接联结板,后端用于与动触头接触;灭弧栅片组下方设有短灭弧栅组,引弧板连接于静触头后端并延伸至短灭弧栅组下侧;隔弧罩罩设于静触头后端,隔弧件覆盖于静触头上,并从前端延伸至与隔弧罩连接,以绝缘包覆静触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在静触头和灭弧室之间余下的狭小空间内做到对静触头全方位的绝缘保护,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及电气寿命,以及增设局部增磁结构,在提高分断能力和电气寿命的同时节约成本。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热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7655838U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21266718.1

    申请日:2022-05-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热磁结构,包括热元件(1)、支架(2)、铁心(3)、双金属片(4)、联结排(5)和负载端母排(6),所述的热元件(1)上部与联结排(5)上部焊接固定,热元件(1)和联结排(5)焊接位置下方,热元件(1)和联结排(5)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的负载端母排(6)焊接在所述的联结排(5)底部,所述的支架(2)、铁心(3)、双金属片(4)通过铆钉(7)与热元件(1)铆接固定,所述的铆钉(7)的铆接位置位于所述的热元件(1)的下部,所述的负载端母排(6)与所述的联结排(5)的焊接面高于所述的铆钉(7)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避让出了焊接工序和铆接工序的位置。

    一种断路器的相间绝缘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2826343U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21476510.1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相间绝缘结构,与断路器本体相连接,包括相互扣合的罩壳与底板,罩壳上并列设有多个绝缘隔板,多个绝缘隔板将罩壳下侧空间分隔为多个跑弧通道,每个跑弧通道与断路器本体中相应相的灭弧室出口相连通;罩壳下侧沿通道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栅片;断路器本体前端竖向延伸于各相灭弧室出口之间的对接槽,对接槽的横截面呈山字形,绝缘隔板前侧间隔设有一组对接筋,对接筋能够嵌设于相应的对接槽内,以对接跑弧通道与灭弧室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两相之间多个相互嵌入的筋槽结构有效增加了相间爬电距离,提高绝缘强度,可靠满足高电压大电流分断的灭弧需求。

    一种塑壳断路器脱扣器模块的旋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8585907U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22744574.2

    申请日:2022-10-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脱扣器模块的旋钮结构,包括旋钮(1),盖(2),基座(3),所述旋钮(1)绕其自身的轴心旋转,所述盖(2)与基座(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盖(2)上设有旋转孔(29)和台阶孔(24),所述旋钮(1)上设有旋钮拨杆(12)、圆柱凸起(13)和凸台(15),该旋钮(1)安装于旋转孔(29)和台阶孔(24)内做周转配合,所述旋钮拨杆(12)和圆柱凸起(13)与台阶孔(24)相配合防止旋钮(1)滑出脱落,所述凸台(15)与旋转孔(29)相配合限位旋钮(1)的旋转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度高、结构强度高且不易松动的塑壳断路器脱扣器模块的旋钮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