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9295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210139.3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交通客流量预测方法,此方法在源数据己完成抽取、重构和数据预处理后,从值机方式分布、航班分布、值机旅客人数分布、客座率、旅客出行特点等方面进行数理统计和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时间序列中潜在的变化规律和主要的影响因子,找出能够提高预测精度的关键因素;在客流量的潜在变化规律分析过程中,发现时序变化规律呈现出高度的特征相似性;以短时段每小时的值机客流量为研究对象,在DOW特性的基础上运用分类和协整理论进行时间序列的构建和依赖性分析,提出了带有输入变量的动态回归的ARIMAX模型,来预测航站楼内短时段的值机客流量的人数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094644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233340.5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储充换一体化微电网系统,包括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V2G系统和微电网管理系统三大模块,微电网管理系统电连接控制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V2G系统,并控制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V2G系统。通过两级式逆变器的前级Boost变换器部分连接至直流母线,蓄电池直接连接于直流母线,交直流母线间通过两级式逆变器的后级逆变部分相连,直流充电桩直接挂在直流母线上,交流充电桩与换电站挂在交流母线上,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制氢系统,给加氢站提供氢能。本发明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市电混合供电,使用微电网管理系统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综合利用各种能源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还可以通过蓄电池及V2G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负载供电保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585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41854.0
申请日:2024-10-31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F16/904 , G06T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量化分析技术成熟度的评价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当前技术成熟度评价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改进量化分析技术成熟度的评价方法。一是通过改进TRL技术成熟度评价方法,厘清电氢耦合技术成熟度发展历程程及发展趋势。二是建立电氢耦合多元化技术基础参数数据雷达图对比方法,量化直观对比技术发展差异。通过多元化技术基础参数数据及发展潜力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规模化发展绿氢产业的最优技术选择。本发明以一种全流程的评估方法将电制氢技术发展历程与技术成熟度发展阶段进行整体性的梳理,使得能以更加全面,更加直观的理解电氢耦合技术发展差异,能够有效为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做铺垫。
-
公开(公告)号:CN11549866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1122687.7
申请日:2022-09-15
IPC: H02J3/32 , H02J3/46 , H02J3/14 , H02J3/38 ,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一个综合能源系统;设定对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灵活性资源调度目标;根据所述灵活性资源调度目标提出多个调度方案;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资源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模型,用于对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灵活性资源进行资源评价;基于所述灵活性资源指标体系,利用所述综合评估模型对不同的调度方案进行方案评价,得到各个调度方案的评价等级;根据综合评估模型对调度方案的评价等级,选取最优的方案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为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灵活性优化规划和灵活性资源调度等提供指导,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96285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541915.3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氢耦合的系统灵活性裕度计算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面临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对电网造成的系统惯量减少、抗干扰能力减弱问题,提供一种电氢多节点双向耦合的微电网灵活性裕度优化调度方法。一是构建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电氢耦合多节点系统模型,二是对系统的经济性做全面评价。本发明基于电氢多节点双向耦合的区域微电网系统,并基于对日前的风光发电出力及负荷的需求预测,以微电网整体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优化电氢耦合出力,实现日前最优全局的区域微网调度;再根据优化结果,对不同节点场景下进行供能分析,通过归一化算法对比不同设备之间的灵活性裕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0889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71499.9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障半导体厂高品质能源供应的管理方法,本发明从重要负荷用户的角度入手,了解用户用能情况,找出供能缺失时半导体厂区内易受影响的工艺、设备等负荷。对标目前现有电负荷分级与保障原则,分析其他综合能源负荷,提出综合能源负荷分级原则与保障措施。再利用条块管理方法,差异化配置安保资源。条块管理方法是从资源分配管理层面考虑其灵活性、经济性和高效性。在此基础上可对半导体行业用能负荷进行更为精准的分级保障,整理出适用于半导体行业的能源保障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09464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111233340.5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储充换一体化微电网系统,包括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V2G系统和微电网管理系统三大模块,微电网管理系统电连接控制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V2G系统,并控制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V2G系统。通过两级式逆变器的前级Boost变换器部分连接至直流母线,蓄电池直接连接于直流母线,交直流母线间通过两级式逆变器的后级逆变部分相连,直流充电桩直接挂在直流母线上,交流充电桩与换电站挂在交流母线上,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制氢系统,给加氢站提供氢能。本发明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市电混合供电,使用微电网管理系统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综合利用各种能源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还可以通过蓄电池及V2G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负载供电保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9866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22687.7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一个综合能源系统;设定对于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灵活性资源调度目标;根据所述灵活性资源调度目标提出多个调度方案;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资源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模型,用于对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灵活性资源进行资源评价;基于所述灵活性资源指标体系,利用所述综合评估模型对不同的调度方案进行方案评价,得到各个调度方案的评价等级;根据综合评估模型对调度方案的评价等级,选取最优的方案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为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灵活性优化规划和灵活性资源调度等提供指导,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99491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37099.8
申请日:2025-02-07
IPC: H02J3/06 , H02J3/00 , H02J3/46 , H02J3/28 , H02J3/24 , H02J3/14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电氢耦合灵活性裕度的多能源微网优化调度方法,包括:构建多能源微网各设备模型;基于电氢耦合的灵活调节特性,建立灵活性裕度评价模型,分析不同设备、不同耦合节点的灵活性裕量及灵活调节能力;建立计及电氢耦合的多能微网日前优化调度模型,以系统全寿命周期总利润和调节灵活性最大为目标函数,在光伏风电、电制氢设备的稳定运行、储氢设备容量、微网系统灵活性等约束条件下,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目标函数,得到日前优化调度结果。同时,考虑了可再生能源与负荷的波动性导致灵活性需求不确定的特性,使用蒙特卡洛法处理历史数据,定量分析微网的灵活性需求量。
-
公开(公告)号:CN217482847U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20997553.9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茂盟(上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大学
IPC: F24F1/0011 , F24F11/65 , F24F11/64 , F24F11/72 , F24F13/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空间分层空调系统,用于汽车站、机场、飞机场、大型商场,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空调区域和非空调区域;所述空调区域为向室内输送冷、暖气,非空调区域用于室内换气;空调区域包括若干送风口、若干回风口、若干送风柱,送风口和回风口匹配使用,送风口和回风口均分布在大空间的四面墙上,非空调区域内包括若干排风口、若干进风口;排风口和进风口匹配使用,排风口均分布在大空间的屋顶上,进风口均分布在大空间的四面墙上,送风口所在的平面为空调区域和非空调区域的分层面,非空调区域的高度高于空调区域;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大空间室内热舒适性差、气流分布不均匀以及能耗高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