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传热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4969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710277548.4

    申请日:2017-04-25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脉动热管实现制冷机冷量远程传输的热管传热装置。本发明提供的热管传热装置,包括:换热铜块,呈圆筒状,与低温制冷机的制冷机冷头连接,用于与制冷机冷头进行换热,具有多个沿圆周设置的贯穿槽道,该贯穿槽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以及脉动热管部,具有传热工质、多个与第一连接部对应连接且容纳传热工质的第一热管以及多个与第二连接部对应连接且容纳传热工质的第二热管,其中,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均为U型管且内径相同,所有第一热管和所有第二热管错位联通,第一热管设置在换热铜块和制冷机冷头之间,第二热管与需要冷却的部件连接。

    热管传热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49697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277548.4

    申请日:2017-04-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19/00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脉动热管实现制冷机冷量远程传输的热管传热装置。本发明提供的热管传热装置,包括:换热铜块,呈圆筒状,与低温制冷机的制冷机冷头连接,用于与制冷机冷头进行换热,具有多个沿圆周设置的贯穿槽道,该贯穿槽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以及脉动热管部,具有传热工质、多个与第一连接部对应连接且容纳传热工质的第一热管以及多个与第二连接部对应连接且容纳传热工质的第二热管,其中,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均为U型管且内径相同,所有第一热管和所有第二热管错位联通,第一热管设置在换热铜块和制冷机冷头之间,第二热管与需要冷却的部件连接。

    一种低温蓄冷板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0285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106229.1

    申请日:2018-0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蓄冷板,包括:壳体,具有开口以及容纳腔;多个固定脚,均匀设置在壳体的底部的四周;盖板,设置在开口上且与壳体密封连接,具有注入管;相变材料,从注入管注入充满容纳腔;以及至少一层金属丝网,设置在容纳腔内且与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其中,相变材料为质量浓度为70%的LM-1型冰河冷媒,相变温度为-80℃,充注率为90%。本发明的低温蓄冷板能够较好地满足更低温条件下的蓄冷要求,且具有用量少,载冷能力强,防腐防锈性能等特点。另外,壳体与盖板之间密封连接,可以较好地保证蓄冷剂和腔内物品的温度关联度,还在壳体内容纳腔里面设置有金属丝网,由于金属的高热导率,促进了蓄冷剂内部温度的均匀分布。

    热管传热装置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695479U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20440356.6

    申请日:2017-04-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脉动热管实现制冷机冷量远程传输的热管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管传热装置,包括:换热铜块,呈圆筒状,与低温制冷机的制冷机冷头连接,用于与制冷机冷头进行换热,具有多个沿圆周设置的贯穿槽道,该贯穿槽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以及脉动热管部,具有传热工质、多个与第一连接部对应连接且容纳传热工质的第一热管以及多个与第二连接部对应连接且容纳传热工质的第二热管,其中,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均为U型管且内径相同,所有第一热管和所有第二热管错位联通,第一热管设置在换热铜块和制冷机冷头之间,第二热管与需要冷却的部件连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