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71738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810094289.2
申请日:2008-04-2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秦山核电有限公司
IPC: G21C19/105 , G21C3/3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用于反应堆中更换核燃料的设备,具体公开了一种燃料棒更换装置用夹头。一种燃料棒更换装置用夹头,包括锁紧套管和设在锁紧套管内的弹性夹头管,锁紧套管下部有一扩口锥面,弹性夹头管下端内侧与燃料棒头部相配,弹性夹头管下部管壁上开有至少两个纵向细槽,其特征在于:弹性夹头管内设有扩口胀管,扩口胀管的上部与弹性夹头管固定连接,扩口胀管的下端管壁上开有至少两个纵向细槽。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一个零件(芯棒)的单一的提升和下插动作就实现了对燃料棒的抓取或脱离,且能在抓取燃料棒后依靠弹性夹头管本身的夹紧力和锁紧套管的夹紧力共同锁定抓头,从而使燃料棒的检测和更换过程中抓取燃料棒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889685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388315.8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燃料包壳管材辐照内压蠕变试验件,包括样品包壳、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等温体和管材试样。其中,样品包壳形成封闭的容纳腔,管材试样通过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固定连接在容纳腔中,等温体覆盖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之间管材试样的表面;管材试样内充入压力气体以提供内压载荷。该试验件通过内充压力气体实现内压载荷的加载,使得试验件能够在试验中同步进行中子辐照与内压载荷加载,以符合燃料包壳管材的真实服役条件,提高试验准确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料包壳管材辐照内压蠕变试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65864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39488.6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放射性污染物去污染、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向排布TRISO颗粒的燃料芯体制备方法及固定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基体粉放置于设定位置,通过压机预压得到平面素坯;S2:将带有沿设定排列方式布置的TRISO颗粒的固定装置放置在平面素坯上方,所述TRISO颗粒与平面素坯间无阻隔地设置且间距不大于所述TRISO颗粒的直径;S3:利用压机对所述固定装置远离所述平面素坯的一侧加压,使得所述TRISO颗粒脱离固定装置后定向嵌入所述平面素坯;S4:重复步骤S1‑S3,获得多层含有TRISO颗粒的燃料素坯;S5:调整燃料素坯至设定形状后,热压烧结燃料素坯得到燃料芯块。
-
公开(公告)号:CN1188968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388315.8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燃料包壳管材辐照内压蠕变试验件,包括样品包壳、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等温体和管材试样。其中,样品包壳形成封闭的容纳腔,管材试样通过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固定连接在容纳腔中,等温体覆盖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之间管材试样的表面;管材试样内充入压力气体以提供内压载荷。该试验件通过内充压力气体实现内压载荷的加载,使得试验件能够在试验中同步进行中子辐照与内压载荷加载,以符合燃料包壳管材的真实服役条件,提高试验准确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料包壳管材辐照内压蠕变试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65864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39488.6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放射性污染物去污染、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向排布TRISO颗粒的燃料芯体制备方法及固定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基体粉放置于设定位置,通过压机预压得到平面素坯;S2:将带有沿设定排列方式布置的TRISO颗粒的固定装置放置在平面素坯上方,所述TRISO颗粒与平面素坯间无阻隔地设置且间距不大于所述TRISO颗粒的直径;S3:利用压机对所述固定装置远离所述平面素坯的一侧加压,使得所述TRISO颗粒脱离固定装置后定向嵌入所述平面素坯;S4:重复步骤S1‑S3,获得多层含有TRISO颗粒的燃料素坯;S5:调整燃料素坯至设定形状后,热压烧结燃料素坯得到燃料芯块。
-
公开(公告)号:CN11461352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0740804.5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利用重水堆生产高比活度钴放射源的钴调节棒芯体,包括若干组钴棒束部件,所述钴棒束部件包括一贯穿全长的锆合金中心棒和钴元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提升最终封装源内单位体积钴源容量,大幅度降低比活度需求近30%,只需要比活度达到220Ci/g即可满足医用伽马刀设备需求,使依托重水堆在一个大修周期(24‑26个月)内生产满足医用需求的高比活度钴源具备可行性,大幅度提升钴源生产效率,降低钴源生产成本;采用小尺寸钴芯体镀镍技术,对辐照后的芯体进行有效保护,防止放射性钴源对热室设施造成沾污,降低放射性钴源对后续操作环节的放射性污染,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71044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010519353.8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刚石复合核燃料芯块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芯块以UO2单晶为燃料颗粒,将SiC及金刚石粉体作为所述UO2单晶燃料颗粒间的连接介质,在混合后的所述燃料颗粒和所述连接介质外包裹外表面保留无燃料区。本发明所研发的新型UO2单晶/金刚石复合燃料将采用少量的第二相SiC对UO2单晶进行黏合,用UO2‑高热导金刚石/SiC相‑UO2的结合方式替代传统的UO2‑UO2晶界的结合方式,有效的抵消了由于UO2导热方向性带来的自我阻碍和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037952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910713781.1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3/07 , G21C3/04 , G21C3/16 , G21C3/28 , G21C3/58 , G21C21/02 , G21C21/10 , C22C38/06 , C22C3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事故的棒状核燃料元件的制备方法,涉及核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U3Si2基铸锭;S2、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有中孔的U3Si2芯体;S3、制备不锈钢管坯;S4、制备端塞坯料;S5、清洁;S6、制备元件棒坯;S7、热轧;本发明取消了现役元件的贮气腔、压紧弹簧、芯块与包壳之间的间隙,U3Si2芯体中心预留的中孔可储存裂变气体并吸收部分辐照肿胀,元件内部是真空状态而不是填充惰性气体,元件包壳采用不锈钢材料,适用于现役轻水反应堆核电站,比现役棒状核燃料元件具有较强的抗LOCA事故能力和较高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71444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789758.3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铀单晶/纳米金刚石核燃料芯块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种UO2单晶;S2、UO2单晶热处理;S3、UO2单晶涂层包覆:将UO2单晶颗粒过筛处理,选取一定粒径的UO2单晶颗粒,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UO2单晶颗粒表面涂覆一层热解炭涂层;S4、粉体混合:将步骤S3制备的包覆型UO2单晶颗粒、纳米金刚石粉体与烧结剂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放入混料罐内密封混合;S5、装料;以及S6、致密化烧结:将压制好的模具进行放电等离子体快速烧结,即得。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明显改善了燃料芯块的热导率,进而提升了二氧化铀燃料芯块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15838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13774.1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增强安全性的棒状核燃料元件,包括棒状的U3Si2基芯体,所述U3Si2基芯体内开设有中孔,所述U3Si2基芯体外是锆基合金材质的包壳,所述包壳的两端均密封一个端塞,所述U3Si2基芯体与包壳之间是冶金结合层。与现役棒状核燃料元件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取消了现役元件的贮气腔、压紧弹簧、芯块与包壳之间的间隙,燃料芯体采用中间带孔的U3Si2基材料(包括U3Si2),芯体中心预留的中孔可储存裂变气体并吸收部分辐照肿胀,元件内部是真空状态而不是填充惰性气体。本发明优点在于:不仅降低燃料芯体的运行温度和堆芯储能,同时减缓了棒状核燃料元件的PCI问题,从而提高了棒状核燃料元件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