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5975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09542.5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明光 , 景益 , 林绍萱 , 贺寅彪 , 陈宇清 , 丁宗华 , 张伟 , 张翟 , 廖家麒 , 严锦泉 , 张明 , 刘刚 , 刘润发 , 艾卫江 , 黄磊 , 陈武 , 薛国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安全低流阻反应堆本体结构及反应堆系统。高安全低流阻反应堆本体结构,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设置在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堆内构件;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包括底封头,所述底封头具有弧形内壁;所述堆内构件包括堆芯支承下板,所述堆芯设置在所述堆芯支承下板上,所述堆芯支承下板位于所述弧形内壁球心的下侧,所述堆芯支承下板外缘设置有导流角;所述堆芯支承下板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为台阶孔,包括上侧的顶孔和下侧的底孔,所述底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顶孔的直径。本发明解决了淹没堆芯时间长不利于堆芯热量导出而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解决了反应堆功率增大需增大反应堆本体结构流量而引起阻力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925884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310012235.8
申请日:2013-01-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01B1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水堆核电厂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径向支承键装配间隙自动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探头、摄像头、水平伸缩支架、竖直伸缩支架、安装平台;探头的一侧安装有摄像头,探头的另一侧与水平伸缩支架的前端连接,水平伸缩支架的后端与竖直伸缩支架的上端连接,竖直伸缩支架的下端与安装平台连接。该装置具有自动测量和高精度的特点,通过在压力容器外部控制数据采集设备,可以移动探头测量不同位置的径向支承键与堆芯支撑块及其镶块间装配间隙,避免了传统操作人员人工测量的缺陷,以及必须进入压力容器内部进行测量的局限。
-
公开(公告)号:CN11916462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022498.1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动疲劳磨损试验装置及方法,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容器、驱动机构及对中机构,试验容器具有容置腔,容置腔的底部设有试验垫片,试验件放置于试验垫片上;驱动机构输出端安装压盖;对中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滚珠,滚珠的相对两端分别嵌设于试验件上的滚道以及压盖上的配合槽内;滚道的中径与配合槽的中径一致,驱动机构运行状态下,对中机构适于驱动试验件相对试验垫片水平移动,以将试验件和压盖进行同轴对中。上述试验装置,驱动机构驱动压盖转动时通过滚珠推动试验件调整位置,使得试验件与压盖同轴;同时,在试验件与试验容器之间设置试验垫片,如此试验件发生平动时不会与实验容器发生接触磨损,从而延长了试验仪器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21900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540054.0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伸缩式内支承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中心杆、驱动杆、多个支承板以及多组连杆,任一支承板均与中心杆的中心轴线方向同向设置,且多个支承板沿周向均匀分布在中心杆的外侧,任一支承板均通过连杆与中心杆连接形成多个转动副;驱动杆套设在中心杆的一侧,且驱动杆能够沿中心杆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任一支承板的一端均通过连杆与驱动杆连接形成多个转动副,多个支承板能够同步靠近或远离中心杆。本发明通过驱动杆和连杆配合形成运动副,带动支承板向外扩大至贴紧所支承的零件内孔,通过拧紧螺母至不同位置,实现支承板外径的无级调整,达到支承不同零件内径的目的,操作使用便捷,具有可调节的特性,适用于一定尺寸范围的薄壁内孔。
-
公开(公告)号:CN103377717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27316.8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芯支承下板,堆芯支承下板上的每个圆孔包括上部的大孔和下部的小孔,大孔的轴向长度与小孔的轴向长度的比例为8∶1~10∶1;堆芯支承下板包括位于堆芯支承下板中心的具有23%~30%圆孔数的区域I、紧邻区域I四周的具有25%~35%圆孔数的区域II,以及剩余部分的区域III;堆芯支承下板上所有圆孔的大孔的直径一致;区域I上的圆孔的小孔与大孔的直径比为0.64~0.66∶1,区域II上的圆孔的小孔与大孔的直径比为0.68~0.70∶1,区域III上的圆孔的小孔与大孔的直径比为0.72~0.74∶1。本发明流量分配均匀,满足了邻近组件的入口流量分配偏差允许值、最大平均流量等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13348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75909.9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向筒试验件,位于一体化反应度模型件中,试验件包括上法兰,位于试验件的顶部;下法兰,位于试验件的底部;以及多个圆棒,多个圆棒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上法兰和下法兰,多个圆棒所在位置和与试验件对应的导向筒原型中至少部分的控制棒所在位置相同。本申请简化了导向筒的实际结构的同时能够满足一体化反应堆模拟水力试验和流致振动试验的需求,降低了导向筒试验件的制造成本和工艺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63822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99281.3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南京知行管业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3K37/00 , B23K37/053 , B23K37/02 , B23K101/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层波纹管自动焊接装置与工艺方法,属于波纹管焊接技术领域,其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上设置有电机,电机上转动连接有连接轴,电机的电机轴上连接有转动杆,连接轴上设置有焊接枪,工作台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上开设有插接槽,转动杆插入所述插接槽内,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伺服缸,第一伺服缸连接有移动座,移动座上转动连接有用于固定波纹管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其与固定套筒连接的连接件。本申请具有使焊接机能够在波纹管进行一次固定后,便可对波纹管的两端进行焊接,提高波纹管与接头的焊接效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41072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47853.1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毛飞 , 林绍萱 , 翁娜 , 矫明 , 邵长磊 , 刘润发 , 杨星 , 黄磊 , 佟辉 , 李成武 , 唐力晨 , 艾卫江 , 薛国宏 , 陈宇清 , 刘畅 , 陶宏新 , 姚彦贵 , 巢孟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棒驱动机构线圈外围需设计换热器进行冷却,堆顶散热损失大,结构设计复杂,整体高度较高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堆内构件,在容器内下部区域设置燃料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设于容器内上部区域的上部支撑组件内,上部支撑组件周侧设置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主体包括导流筒组件,导流筒上下端开口,导流筒壁为密封结构以分割冷热流体的流动路径;容器内的一回路冷却剂沿容器内壁进入燃料组件换热后向上流动,从上部支撑组件顶部穿过并流经一二回路换热组件冷却后继续向下流动,通过一回路冷却剂的密度差实现全自然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3377725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27300.7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 , G21C13/024 , G21C5/02 , G21C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堆堆内构件,包括上部支承法兰、吊篮筒体法兰、以及位于上部支承法兰与吊篮筒体法兰之间的压紧弹性环,压紧弹性环的轴向截面为C型,C型包括彼此平行对称设置的上臂和下臂,以及衔接上臂下臂的弯部;上臂下臂的自由端指向压紧弹性环的中心轴;上臂自由端的上表面与上部支承法兰紧密接触,下臂自由端的下表面与吊篮筒体法兰紧密接触。本发明既能满足安全功能又不受摩擦系数(或接触面情况)影响的新型压紧弹性环,将对反应堆寿期内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4465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19028.6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反应堆启动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管和配合管,连接管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第一安装端与压力容器连接,第二安装端延伸至堆芯上方设置的筒体内;配合管与连接管的第二安装端相连接,配合管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出孔;核反应堆启动加热时,核反应堆外侧引入的热冷却剂经连接管输送至配合管并经排出孔流出,以构成筒体内的上升主冷却剂与环形空间内的主冷却剂之间的密度差,从而驱动主冷却剂循环通过堆芯。上述加热装置,通过在核反应堆外侧引入热冷却剂经连接管和配合管输送至堆芯上方,如此引起上升管内的主冷却剂和环形空间内的冷却剂之间的密度差,从而驱动主冷却剂由循环通过反应堆堆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