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道路下的交叉口二次过街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3758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38077.4

    申请日:2021-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架道路下的交叉口二次过街系统,其包括人行道、二次过街岛和至少一个立柱,所述立柱设置在所述二次过街岛上,所述人行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二次过街岛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沿自所述第一段至所述第二段的方向,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立柱的。所述高架道路下的交叉口二次过街系统,克服了在高架道路下的交叉口,桥梁立柱影响人、车视距范围的缺陷,提高了通行效率低,消除了安全隐患,在保障视距要求的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

    一种公交站台车辆停靠引导系统及引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2802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91857.6

    申请日:2016-10-12

    Inventor: 张斌 戴伟 黄慰忠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B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站台车辆停靠引导系统及引导方法,该系统包括站台停靠车道、沿所述站台停靠车道依次设置的引导标线和引导轨道、与所述引导轨道对应的感应设备和位于站台上且与所述感应设备连接的指示设备,所述引导标线与所述站台停靠车道垂直设置,所述引导轨道与所述站台停靠车道平行设置。通过沿站台停靠车道依次设置引导标线和引导轨道,使车辆进站时依次根据引导标线和引导轨道行驶,无需司机进行主观判断即可保证车辆停靠时,与站台边缘的距离控制在10cm以内,保证了乘客的乘车安全,提高乘客上下车便捷度和上下车效率,减少停车时间。

    一种公交站台车辆停靠引导系统及引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2802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1610891857.6

    申请日:2016-10-12

    Inventor: 张斌 戴伟 黄慰忠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站台车辆停靠引导系统及引导方法,该系统包括站台停靠车道、沿所述站台停靠车道依次设置的引导标线和引导轨道、与所述引导轨道对应的感应设备和位于站台上且与所述感应设备连接的指示设备,所述引导标线与所述站台停靠车道垂直设置,所述引导轨道与所述站台停靠车道平行设置。通过沿站台停靠车道依次设置引导标线和引导轨道,使车辆进站时依次根据引导标线和引导轨道行驶,无需司机进行主观判断即可保证车辆停靠时,与站台边缘的距离控制在10cm以内,保证了乘客的乘车安全,提高乘客上下车便捷度和上下车效率,减少停车时间。

    一种公交站台车辆停靠引导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141541U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21117436.X

    申请日:2016-10-12

    Inventor: 张斌 戴伟 黄慰忠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交站台车辆停靠引导系统,包括站台停靠车道、沿所述站台停靠车道依次设置的引导标线和引导轨道、与所述引导轨道对应的感应设备和位于站台上且与所述感应设备连接的指示设备,所述引导标线与所述站台停靠车道垂直设置,所述引导轨道与所述站台停靠车道平行设置。通过沿站台停靠车道依次设置引导标线和引导轨道,使车辆进站时依次根据引导标线和引导轨道行驶,无需司机进行主观判断即可保证车辆停靠时,与站台边缘的距离控制在10cm以内,保证了乘客的乘车安全,提高乘客上下车便捷度和上下车效率,减少停车时间。

    交通锥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973207U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22168765.4

    申请日:2021-0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锥及交通锥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用于将交通锥固定于路面上,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吸附组件,第一吸附组件与交通锥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吸附组件,第二吸附组件与路面固定连接,第一吸附组件吸附于第二吸附组件。通过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交通锥和磁石原理组合形式,避免了交通锥的位移和倾覆,便捷了摆放过程,加速了施工速度,提高了交通安全。

    一种半打开式剪刀叉匝道

    公开(公告)号:CN202298395U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20329931.8

    申请日:2011-09-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打开式剪刀叉匝道,其特征在于在高架道路的一侧,先设置下匝道,后设置上匝道,该下匝道和上匝道沿高架道路局部重叠。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匝道布置形式降低了出入口间距要求,因此其适应性强,为无法按常规设计方法布置匝道的情况,创造了设置条件。本实用新型为高架道路出入口间距无法满足规范要求且周边地块交通集散有需求的情况下,创造了设置匝道的有利条件,并提供了匝道段道路的良好景观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