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2598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210422339.5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墙外保温系统脱落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确定外墙外保温系统各评分项,并对各评分项的扣分进行赋值;确定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效应设计值和抗力设计值之间的倍数关系,并对倍数关系所处的倍数区间的扣分进行赋值;由初始评分减去两次扣分总和得到最终数值,并根据最终数值所处风险等级区间判断其风险程度。上述外墙外保温系统脱落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大数据风险概率分析和应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可同时兼顾已发生事故案例的经验总结以及材料损伤机理的本质原因,提升脱落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为外墙外保温系统检测鉴定和修缮加固提供评估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39069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68690.4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重型木结构抗震性能提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更换胶合木梁柱节点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和修复方法。节点结构包括胶合木梁和胶合木柱,所述胶合木梁的一端套设有钢套筒,所述胶合木柱中穿过数根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安装螺母,螺栓的另一端焊接在竖向钢板上,所述竖向钢板与钢套筒在中心位置处相铰接,所述竖向钢板与钢套筒之间安装有U型钢板耗能件。本发明可显著提升胶合木梁柱节点的耗能能力和可修复能力,避免节点在较大转动变形下出现脆性的木材横纹劈裂破坏,通过更换U型钢板耗能件实现了对节点的修复,延长了梁柱节点结构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51357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95939.5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尼减震的吊顶龙骨结构。吊顶龙骨结构包括众多的分段龙骨,所述众多的分段龙骨通过连接件拼接在一起,在分段龙骨的拼接处设置有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为摩擦阻尼机构;所述摩擦阻尼机构设置在分段龙骨与连接件的接触面处,并且,该摩擦阻尼机构位于连接件与分段龙骨的紧固处。当地震发生时,振动所产生的能量会被阻尼机构吸收消耗,从而不会对吊顶龙骨结构产生破坏性冲击,进而实现吊顶结构抗震韧性,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吊顶坍塌掉落,保障室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1401747B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010186488.7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的易损性分析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结构特性随机参数模型和序列型地震动随机参数模型建立地震结构样本库;S2:分析结构概率抗震能力,根据抗震措施类别确定结构性能水平及相应性能指标的概率分布模型;S3:分析结构概率地震需求,确定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结构性能指标需求及其概率分布模型;S4、通过所述结构概率抗震能力和所述结构概率地震需求计算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需求的超越概率,确定砌体结构的易损性曲线。本发明的一种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的易损性分析方法,避免采用耗时耗力的非线性时程方法,计算效率高,同时能保证计算精度,可作为评定砌体结构抗震能力的一种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558479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409920.X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向拉伸复合阻尼耗能装置,涉及房屋改造加固技术和防灾减灾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房屋加固、残余变形大、构件损伤严重等问题。该组合耗能包括外套筒、内套筒、SMA丝束、粘弹性耗能材料、弹簧和螺母。本发明采用SMA丝束的拉伸变形和粘弹性耗能材料的剪切变形实现摇摆构件所需要的自复位能力和高耗能能力,协同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实现双向的SMA丝束拉伸变形,有效提高SMA丝束的拉伸效率,同时复合粘弹性耗能材料,具有自复位和耗能减震作用,提高整体装置的耗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27025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94801.1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工程竹—混凝土组合楼板防火设计方法,其包括:选取组合楼板的截面尺寸,采用γ—法计算组合楼板的刚度和应力分布,验算常温下的变形和强度,确定满足常温设计要求的截面尺寸;确定组合楼板的耐火极限设计要求和火灾下最不利荷载组合效应设计值;采用γ—法计算炭化后组合楼板剩余截面的应力分布,通过迭代计算得到组合楼板的耐火极限;比较组合楼板的耐火极限计算值是否不小于耐火极限设计值,若满足,则确定组合楼板的截面尺寸;若不满足,则增加组合楼板中工程竹的层板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组合楼板的耐火极限满足设计要求,确定组合楼板的截面尺寸。本发明形成了一种科学、准确、有效的正交工程竹—混凝土组合楼板防火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19911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85213.1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工程竹结构的可调节预应力拉索装置,包括预应力拉索、调节套筒、承压钢梁,工程竹竖向受力构件、混凝土基础;预应力拉索两端分别通过叉耳式锚具与耳板连接,顶部的耳板与承压钢梁的底部连接固定,底部的耳板与混凝土基础的上部连接固定;承压钢梁作用于工程竹竖向受力构件的顶部,预应力拉索张拉后,通过承压钢梁进行荷载传递;预应力拉索及对应的耳板位于工程竹竖向受力构件的两侧,呈对称设置;调节套筒设置于预应力拉索之上,并与预应力拉索螺纹连接,转动调节套筒可收紧/放松预应力拉索。
-
公开(公告)号:CN11516572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526538.0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簇混凝土黏结性能实验装置,包括加载装置、钢筋簇搭接试件、试件锚固装置和数据采集组件。加载装置包括反力墙,反力墙上安装有荷载作动器,荷载作动器的端部通过加载头与试件锚固装置连接。试件锚固装置包括钢梁,钢梁包括第一钢梁与第二钢梁,第一钢梁与第二钢梁之间具有间隔,钢筋簇搭接试件一侧通过夹持组件安装在间隔内,另一侧通过钢筋螺接在钢梁上,第二钢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钢底梁。数据采集组件包括多个千分表和钢筋应变片,千分表安装在钢筋簇搭接试件的一侧,应变片粘贴在所述钢筋表面,且千分表与钢筋应变片分别电连接有数据采集仪。该装置能准确测量反复荷载下钢筋簇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各项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5125824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91527.5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1D4/00 , E01D19/00 , E01D21/00 , E01D101/10 , E04B1/32 , E04B1/342 , E04B1/26 , E04B1/58 , E04G21/14 , B27M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竹构件组合而成的大跨拱形结构,工程竹构件包括弧形工程竹构件与Y字弧形工程竹构件;所述Y字弧形工程竹构件包括一独立端和一分叉端,由两根独立的弧形工程竹构件在一端的侧部胶合而成;所述Y字弧形工程竹构件和弧形工程竹构件依次拼接形成所述大跨拱形结构。本发明有效利用工程竹材胶合工艺制作成Y字弧形工程竹构件,通过拼装弧形工程竹构件和Y字形工程竹构件,可形成多种造型优美的可拓展的大跨结构,用于大跨建筑屋顶或桥梁,对促进工程竹结构的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2541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379762.1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建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10/0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既有砌体结构加固策略优化的地震风险控制决策方法,包括:建立既有砌体结构的加固结构失效的极限状态模型;基于极限状态模型分析加固结构失效的概率;分析不同控制决策参数下加固结构成本的变化与既有砌体结构地震损失的变化;建立风险控制决策模型,并根据风险控制决策模型确定控制决策参数的最优解。上述方法,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控制决策参数时既有砌体结构的加固结构的失效概率,通过风险控制决策方程可以得到控制决策参数的最优解,从而优化加固方案。考虑了经济因素和人员伤亡对既有砌体结构加固策略的影响,平衡了不同控制决策参数下安全投入成本变化与风险降低带来利益变化之间的关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