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顶管后座

    公开(公告)号:CN103225511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106759.3

    申请日:2013-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顶管后座,顶管后座由数个混凝土预制模块组成,主要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模块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模块,第一模块为预制模块,第二模块为现浇模块或预制模块。在工作井外采用钢筋混凝土将各模块预先制作好,吊装入顶管工作井内重叠组装好即可作为顶管后座使用进行顶管顶进施工。本发明适用于不在一条轴线上的需向工作井两端顶进的圆形工作井顶管后座,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顶管后座具有缩短整体工期、可以重复利用、造价低、易拆除的效果,且解决了采用钢结构后座当长距离大口径顶进时其后座顶力大从而导致后座稳定性不高,以及钢结构组装繁琐需要大量焊接作业的技术问题。

    一种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顶管后座

    公开(公告)号:CN103225511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06759.3

    申请日:2013-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顶管后座,顶管后座由数个混凝土预制模块组成,主要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模块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模块,第一模块为预制模块,第二模块为现浇模块或预制模块。在工作井外采用钢筋混凝土将各模块预先制作好,吊装入顶管工作井内重叠组装好即可作为顶管后座使用进行顶管顶进施工。本发明适用于不在一条轴线上的需向工作井两端顶进的圆形工作井顶管后座,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顶管后座具有缩短整体工期、可以重复利用、造价低、易拆除的效果,且解决了采用钢结构后座当长距离大口径顶进时其后座顶力大从而导致后座稳定性不高,以及钢结构组装繁琐需要大量焊接作业的技术问题。

    装配式顶管中继间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96898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545501.9

    申请日:2012-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顶管中继间,中继间外壳体中间装有底板油缸活络定位盒,油缸活络定位盒两端分别接触连接前、后底板,前底板与混凝土管节接触连接在一起,起支撑中继油缸并给中继油缸提供反力;后底板与混凝土管节接触连接;活络定位盒中装有中继油缸。油缸活络定位盒在顶管贯通后方便中继油缸的拆除,避免了管内切割,避免产生大量烟尘,安全防火,拆除后的中继油缸还可重复利用。与现有的传统顶管中继间相比,该装配式顶管中继间结构不同,中继间主要由活络定位盒组合而成,并直接利用混凝土管节的钢套延长制作中继环,无其他附加组件,每只油缸对应一只活络定位盒内,密封装置可在线更换,价格低廉、性能可靠、安拆方便。

    桩侧后注浆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33812B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0810041358.3

    申请日:2008-0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侧后注浆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地面注浆装置和地下注浆装置,地下注浆装置由桩身注浆导管和桩侧注浆装置组成,桩身注浆导管二端分别密封连接地面输送管与桩侧端注浆装置,并沿注浆断面布置,与钢筋笼主筋绑扎固定,随钢筋笼一起下放入已钻孔内;桩侧注浆装置由环形高压软管、注浆器组成,其环形高压软管与桩身注浆导管连通,并与钻孔桩钢筋笼固定连接。本发明在钻孔桩成桩过程中,在桩身多个位置预置注浆管路,并在注浆断面外布置环形高压软管,安装注浆器;待桩身砼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高压注浆泵,通过注浆管路向桩侧周注入水泥浆液,改良桩周泥皮,桩侧土体强度同时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裙桩沉降量。

    一种盾构管片拼装机的旋转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87890B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0910247323.X

    申请日:2009-12-29

    Abstract: 一种盾构管片拼装机的旋转控制方法,属隧道挖掘领域。其在拼装机左右旋转极限位置设置两组检测开关,各检测开关输出信号触点经工控机I/O端口分别对应接入拼装机左、右旋转的驱动控制/联锁回路,工控机根据相应位置检测信号判断是否允许拼装机继续旋转和拼装机的旋转限位位置;设置一复位归零按钮,当复位归零按钮接通后,工控机内部逻辑继电器全部复位;若拼装机左、右旋转超出其旋转限位位置时,复位归零按钮第一次被接通,工控机只允许拼装机反向旋转,回复至正常旋转范围,复位归零按钮再次被接通,所有逻辑继电器恢复正常状态,允许拼装机继续正常工作。其可在拼装机旋转超范围度时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减轻了操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沉井下沉施工中空气幕减阻助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14603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60840.2

    申请日:2013-0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井下沉施工中空气幕减阻助沉装置,沉井壁内分别预埋竖向供气主管和水平供气管,竖向供气主管进气口与地面空气压缩机相连,出气口与水平供气管相连,若干个气龛分别预设在沉井外壁上的凹槽中,并成间隔排列,沉井外壁的凹槽处设有空气幕气孔,气龛进气口连接水平供气管。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向井壁外压注压缩气体,在井壁外形成一层气幕,可显著减小井外壁摩阻力,达到助沉效果。同时由于气幕起到了隔断沉井井壁与外围土体之间联系的作用,也有效的控制了沉井下沉过程中共的井壁带土现象。气幕法的一个独特优点是操作便利,尤其是在粘性土中进行下沉时效果更好。同时,由于空气管路为地面分路控制,还可通过调节各分路阀门对沉井进行辅助纠偏。

    沉井下沉施工中泥浆减阻助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088837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60826.2

    申请日:2013-0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井下沉施工中泥浆减阻助沉装置,沉井井壁内预埋若干根竖向主输浆管和若干排水平注浆管,竖向主输浆管内插入若干根连续注浆管,连续注浆管与水平注浆管连接。通过在井壁内预埋注浆管向井壁外压注触变泥浆,可显著减小井外壁摩阻力,达到助沉效果。触变泥浆主要靠两种因素维持土体稳定,其一是靠触变泥浆对土体的静力作用,基本上按三角形分布,其二是触变泥浆的凝胶状态,即触变泥浆的分子排列形成一定的网状结构骨架,其值和触变泥浆的静切力及一定压力有关。所以,触变泥浆在沉井下沉中起着减少摩擦力和维护土壁稳定的作用。同时,由于泥浆压注为地面分路控制,还可通过调节各分路压降量对沉井进行辅助纠偏。

    超深钻孔灌注桩正、反循环相结合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787815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110128170.4

    申请日:2011-0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深钻孔灌注桩正、反循环相结合施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一)场地布置准备;(二)上部粘质土层正循环工艺的钻孔;(三)下部砂质土层反循环工艺的钻孔;(四)成孔完成后反循环的清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大幅提高施工效率、有效确保桩基成孔质量。

    复杂工况条件下的盾构进洞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94650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10201032.7

    申请日:2009-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工况条件下的盾构进洞施工方法,具体步骤是:1.加固盾构进洞口,2.盾构穿墙,3.盾构进洞:盾构机进入加固区时放慢掘进速度,由原来的4cm/min调整为1.0~1.5cm/min,当盾构机进入加固区0~2.0m,土仓压力降为2kg/cm2;进入加固区2.0~4.0m,土仓压力降为1.5kg/cm2;进入加固区4.0~5.0m,土仓压力降为1kg/cm2;进入加固区5.0m以后,土仓压力降为0kg/cm2;当盾构机进入风井底部掘进时,根据风井沉降监测情况,及时通过风井底板预留注浆孔补注水泥浆液,确保风井安全。本发明能保证盾构顺利进洞,确保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安全。

    埋入式仪器导线的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4966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210003948.3

    申请日:2012-0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埋入式仪器导线的保护方法,首先将一个钢筋竖向插入钢筋笼导线导出位置,并与钢筋笼绑扎在一起,再在钢筋上方套入波纹管,然后导线沿着钢筋从钢筋笼中导出,并缠绕于钢筋上。波纹管底部开槽,波纹管通过其上的槽卡入钢筋笼钢筋中;波纹管底部开槽宽度为钢筋笼的钢筋直径,开槽深度为10mm~15mm。本发明能有效保护仪器导线在施工过程保证一个安全完好的状态,保障了数据的安全输出,及为数据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本发明的方法,取材简单、方便,适用面广,对施工基本无任何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