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束合式结构下穿的地铁十字换乘车站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1154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339779.X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束合式结构下穿的地铁十字换乘车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既有地铁车站的两侧,对应新建地下车站两端的位置分别建造深度与新建地下车站相同的束合结构始发井和束合结构接受井;2、在既有地铁车站下方的土体内进行束合结构的管节顶进施工;3、土体未开挖情况下,完成束合结构的预应力张拉施工;4、开挖束合结构内的土体,在束合结构进行托换施工;5、完成新建地下车站位于既有地铁车站下方的下穿段的施工。本发明更好的控制施工风险、降低工程投资、缩短建设工期,实现工程建造工艺低碳绿色的建设需求。

    高烈度地震活动断层区域的盾构隧道纵向接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503168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683159.8

    申请日:2021-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烈度地震活动断层区域的盾构隧道纵向接头结构,包括若干螺杆;每一钢筋混凝土管片设置螺杆的位置从外向内均依次包括连通的锥形螺栓孔、螺栓手孔和螺栓安装导洞;每一锥形螺栓孔均为一端孔径大于另一端孔径的锥形孔;每一锥形螺栓孔孔径较大的一端的孔径均为孔径较小的一端的孔径的2倍以上;每一锥形螺栓孔与相应的螺杆之间均设有锥形橡胶套管;每一螺杆的两端,位于相应的螺栓手孔内的部分均通过螺母进行紧固,并均设有垫圈组;每一垫圈组均包括橡胶垫圈、弹簧,以及分别设置于弹簧两端,夹持弹簧的两片刚垫圈。本发明的应用令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可以较好地适应地层变形,满足盾构隧道在易产生地层不均匀变形区域建设中的需求。

    活动断层带处变形自适应的盾构隧道管片变形缝

    公开(公告)号:CN113266396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745882.4

    申请日:2021-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动断层带处变形自适应的盾构隧道管片变形缝,包括若干个渐变刚度的环管片,变形缝前后区段内的若干个所述环管片由钢结构过度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变形缝前后区段内的若干个所述环管片的厚度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渐变;位于所述变形缝处的所述环管片上设置有环缝螺栓,位于所述变形缝处的相邻的所述环管片间通过凹凸的抗剪构造相连接,位于所述变形缝处的所述环管片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密封垫。本发明可解决活动断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易发生较大变形而损坏环管片的缺陷,经济、合理、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活动断层地质条件下的变形缝设置,有效保护盾构隧道的安全。

    全断面受力的离散方钢管管排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3901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17932.0

    申请日:2021-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全断面受力的离散方钢管管排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填充高强度混凝土并由多个角管和多个方钢管围成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内壁设有一层后浇防水混凝土层;角管设置于管状结构的横截面的转角位置,与相邻的方钢管之间均通过连接锁扣连接;多个方钢管分别对应管状结构的横截面的各条直边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方钢管之间均通过连接锁扣连接;对应管状结构的横截面的直边的多个方钢管,以及相应的两个角管内均采用后张法设置钢绞线作为预应力束。施工时,先分批顶进所有的角管和方钢管;逐一设置波纹管、填充高强混凝土,张拉钢绞线;开挖土体后,设置后浇防水混凝土层。本发明使预应力张拉更便捷合理、适用范围更广、标准化更好。

    预应力钢结构超前支护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3900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18016.9

    申请日:2021-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预应力钢结构超前支护及施工方法,包括由多个角管和多个方钢管围成的管状结构;每一角管与相邻的方钢管之间,以及每两个相邻的方钢管之间均通过连接锁扣进行连接;对应管状结构的横截面的每一条直边的多个方钢管,以及相应的两个角管内均设置预应力钢束;每一角管与相邻的方钢管之间,以及每两个相邻的方钢管之间均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抗剪插板。施工时,先分批顶进所有角管和方钢管;然后设置波纹管和预应力钢束,并分两次张拉预应力钢束,并设置抗剪插板;完成后挖除土体施工内部结构,最后填充水泥砂浆。本发明弥补当前行业内软土地区暗挖法施工技术手段的不足,丰富地下工程的建设手段,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活动断层带处变形自适应的盾构隧道管片变形缝

    公开(公告)号:CN11326639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745882.4

    申请日:2021-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动断层带处变形自适应的盾构隧道管片变形缝,包括若干个渐变刚度的环管片,变形缝前后区段内的若干个所述环管片由钢结构过度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变形缝前后区段内的若干个所述环管片的厚度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渐变;位于所述变形缝处的所述环管片上设置有环缝螺栓,位于所述变形缝处的相邻的所述环管片间通过凹凸的抗剪构造相连接,位于所述变形缝处的所述环管片的内侧设置有防水密封垫。本发明可解决活动断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易发生较大变形而损坏环管片的缺陷,经济、合理、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活动断层地质条件下的变形缝设置,有效保护盾构隧道的安全。

    为有间隙离散钢结构管排提供抗剪承载力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250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93423.1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为有间隙离散钢结构管排提供抗剪承载力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完成钢管节外翼缘、钢管节内翼缘和钢管节腹板的制作,并在所述钢管节腹板上开设波纹管穿孔;步骤二、完成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的制作,并将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分别固定在所述钢管节外翼缘、所述钢管节内翼缘上,所述第一卡件和所述第二卡件沿顶进方向通长设置;步骤三、将所述钢管节腹板分别固定至所述钢管节外翼缘、所述钢管节内翼缘上,完成钢管节的整个制作。本发明不仅解决了横向受力钢管排的抗剪问题,而且使得无填充混凝土管幕结构成为可能,拓展了地下工程的建设手段,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分批顶进的有间隙离散钢结构管节与洞门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400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05600.9

    申请日:2021-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批顶进的有间隙离散钢结构管节与洞门连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洞口的内衬侧壁上预埋锚筋和洞门圈,将锚筋与洞门圈固定;步骤二、在所述内衬侧壁内预埋注浆管;步骤三、将所述钢管节顶进,待所述钢管节顶进完成后,通过向所述注浆管内注浆进行所述内衬侧壁与所述钢管节间缝隙封堵。本发明通过设置端封板将洞门圈与钢管节连接封闭,形成隔水屏障,有效阻挡了来自管片与工作井洞门间缝隙流出的水,根本上保证顶管顶进施工期间洞门处的安全;施工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连接成型效果好,保证焊接质量即可;相对于传统连接接口,无需施作后浇环梁,经济效益高,可操作性强。

    多功能隧道断面拟合的顶管

    公开(公告)号:CN113790054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0967489.X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功能隧道断面拟合的顶管,包括若干管节;每两个相邻的管节的侧面互相连接形成顶管的环形管壁;若干管节中包括最少一A型管节、最少一B型管节和/或最少一C型管节;每一A型管节的外面和内面均互相平行,两个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0度,两个侧面与内面之间的夹角均为95度;每一B型管节的外面和内面均互相平行,两个侧面之间的夹角为5度,两个侧面与内面之间的夹角均为92.5度;每一C型管节的外面和内面之间,以及两个侧面之间均互相平行,且两个侧面与内面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本发明通过排列组合能够形成不同跨径的隧道结构,进而实现管节生产的标准化,以及管节顶进机械的通用化。

    高烈度地震活动断层区域的盾构隧道纵向接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503168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683159.8

    申请日:2021-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烈度地震活动断层区域的盾构隧道纵向接头结构,包括若干螺杆;每一钢筋混凝土管片设置螺杆的位置从外向内均依次包括连通的锥形螺栓孔、螺栓手孔和螺栓安装导洞;每一锥形螺栓孔均为一端孔径大于另一端孔径的锥形孔;每一锥形螺栓孔孔径较大的一端的孔径均为孔径较小的一端的孔径的2倍以上;每一锥形螺栓孔与相应的螺杆之间均设有锥形橡胶套管;每一螺杆的两端,位于相应的螺栓手孔内的部分均通过螺母进行紧固,并均设有垫圈组;每一垫圈组均包括橡胶垫圈、弹簧,以及分别设置于弹簧两端,夹持弹簧的两片刚垫圈。本发明的应用令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可以较好地适应地层变形,满足盾构隧道在易产生地层不均匀变形区域建设中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