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仿生梯度结构肩袖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3893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03014.2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仿生梯度结构肩袖补片及其制备方法,该肩袖补片为由层层浓度不同的纳米纤维膜堆叠而成的多层立体结构,纳米纤维膜在径向上浓度不变,纵向上根据促成骨材料浓度呈梯度变化分为四段式,在生物性能方面模拟腱‑骨界面组织学特性;每一段式包含多层纳米纤维膜,且每层纳米纤维膜在径向上浓度不变,形成多层仿生梯度结构的纳米纤维膜堆叠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本发明的多层仿生梯度结构肩袖补片具有较高孔隙率和吸水率,为细胞生长提供充足的黏附位点,具有分级的力学特性和组织诱导特性,同时匹配不同部位的修复需求,实现对肩袖腱‑骨界面再生的精准化治疗。

    一种语音识别自动分类垃圾箱

    公开(公告)号:CN215945603U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21335925.3

    申请日:2021-06-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语音识别自动分类垃圾箱,旨在解决现有垃圾分类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不能自动化识别分类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垃圾桶本体,垃圾桶本体包括上桶体和下桶体,下桶体的内部通过隔板从左到右依次分隔成可回收垃圾区和不可回收垃圾区,可回收垃圾区和不可回收垃圾区内均设有垃圾回收桶,上桶体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蓄电装置,上桶体的外侧设有语音识别装置,上桶体的内部设有转动组件和单片机,上桶体的侧壁上开有垃圾投放口,语音识别装置、转动组件和单片机均与太阳能蓄电装置电连接,单片机与语音识别装置和转动组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设有语音识别装置和转动组件,能精确识别垃圾类型,通过转动组件送入对应的垃圾箱内。

    一种地下类农作物联合挖掘收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521973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246603.8

    申请日:2018-03-23

    Inventor: 徐晟 黄立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类农作物联合挖掘收割装置,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顶部的上压藤板,用以提供固定和支撑;起耕拔藤单元:包括设置在底板前端下方的起耕犁、固定在上压藤板前端并设置在起耕犁上方的扶藤器以及固定在支架前端起耕犁后部的摘果刀;输送碎土单元:其入口与起耕犁的后部对应设置,包括碎土通道以及设置在碎土通道底部的多个碎土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好、彻底分离果藤,适应性好、碎土效果好、清洁等优点。

    一种基于椭圆原理的可变形机器人行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163068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419396.3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椭圆原理的可变形机器人行走装置,该行走装置包括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驱动轮和从动轮,驱动轮安装于第一椭圆的左焦点上,从动轮安装于第二椭圆的右焦点上,第一椭圆与第二椭圆相交,第一张紧轮位于第一椭圆的圆周上,第二张紧轮位于第二椭圆的圆周,第一张紧轮的中心通过第一摆臂张紧机构连接第一椭圆的中心,第二张紧轮的中心通过第二摆臂张紧机构连接第二椭圆的中心,第一张紧轮、驱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第二张紧轮、驱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运行稳定性好、较强的越障性能、结构简单紧凑和易维护保养等优点。

    一种基于椭圆原理的可变形机器人行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163068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711419396.3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椭圆原理的可变形机器人行走装置,该行走装置包括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驱动轮和从动轮,驱动轮安装于第一椭圆的左焦点上,从动轮安装于第二椭圆的右焦点上,第一椭圆与第二椭圆相交,第一张紧轮位于第一椭圆的圆周上,第二张紧轮位于第二椭圆的圆周,第一张紧轮的中心通过第一摆臂张紧机构连接第一椭圆的中心,第二张紧轮的中心通过第二摆臂张紧机构连接第二椭圆的中心,第一张紧轮、驱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第二张紧轮、驱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运行稳定性好、较强的越障性能、结构简单紧凑和易维护保养等优点。

    基于并联机构的可变形水陆两栖清理船

    公开(公告)号:CN106114771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81615.4

    申请日:2016-0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5/32 B25J9/0072 B60F3/00 B63H1/34 E02B1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域环保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可变形水陆两栖清理船,包括船体,在船体的两侧设置有浮体,浮体和船体之间通过外包柔性蒙皮实现密封,柔性蒙皮内部设置有多个柔性可伸缩杆,柔性可伸缩杆用于支撑所述柔性蒙皮的整体结构形态,并联机构设置在柔性蒙皮内部,浮体相对于船体的位置与姿态的工作空间要求通过并联机构来实现。柔性蒙皮采用基于十字蜂窝结构支撑、硅橡胶面板包覆的柔性可变形结构,其随船体与浮体之间的相对姿态而发生变形。本发明提高两栖船水域通过性,以适应不同河道宽度和不同深浅水域工作需求,尤其是提高两栖船水中工作时的单次载重量。

    一种履带式两栖行走装置用柔体填充式划板

    公开(公告)号:CN104442247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410587402.6

    申请日:2014-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履带式两栖行走装置用柔体填充式划板,属于水陆两栖工程机械领域。一种履带式两栖行走装置用柔体填充式划板,包括划板本体和与其相配合的连接板;划板本体包括拱形的壳体,壳体的两侧面对称凸伸出呈弧形截面条状的涨紧连接部,壳体和涨紧连接部相通,内部填充有空心或实心的柔体填充物;连接板上表面沿其中心线对称突伸出相向的卡槽与壳体的涨紧连接部配合;划板本体通过涨紧连接部嵌入连接板的卡槽内与连接板连成一体,并通过对划板本体充气使划板本体和连接板涨紧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划板重量轻,水中浮力大,支撑刚性好,地形适应性高,适用于水陆两栖类设备的行走装置,满足其在多种环境下的高性能运动。

    新型河道清理船两栖行走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4760680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410822818.1

    申请日:2014-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河道清理船两栖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船身(7)下方设有四个摆腿机构(1),四个履带足(3);摆腿机构由液压马达驱动进行立面摆动;摆腿机构(1)上还设有第一履带机构(2),第一履带机构(2)由链轮驱动带动其下方的履带足(3)立面摆动;履带足(3)上设有第二履带机构(4),所述第二履带机构(4)由固定在履带足(3)上的链轮驱动进行转动,实现行走功能;所述船身(7)上设置与摆腿机构(1)、第一履带机构(2)、第二履带机构(4)相对应的位置传感器。本发明新型河道清理船两栖行走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两栖清理船对于非结构地形的适应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