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83282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55507.6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C08F257/02 , C08F220/06 , C09K11/02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毛刷状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以聚合物为核,在核表面的光引发剂的引发作用下,引发功能性反应单体聚合,在微球表面接枝毛刷状聚合物链,然后,将制备的功能性毛刷状微球与荧光分子先物理吸附,后化学偶联进行固定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制备的功能性毛刷状微球与荧光分子先物理吸附,后化学偶联进行固定化,吸附过程操作简单,仅通过加入单一偶联剂即可获得微球表面含大量功能基团的高亮度毛刷状荧光微球,同时获得的荧光微球粒径可控,粒度分布均一,荧光亮度高,官能团含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17703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311516885.6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稳定毛刷状有机硅微球包覆改性颜料的制备方法,其方法包括:称取原料并制备预乳化混合液,制备有机硅树脂包覆颜料的复合颜料以及制备毛刷状有机硅微球包覆改性颜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操作,通过选择或组合接枝单体,可赋予毛刷状复合颜料粒子多样化的功能性,比如抗菌性、抗特异性吸附等,且接枝聚合物链中富含的亲水基团也可进一步提高复合颜料粒子的稳定性,具备耐UV辐射、耐腐蚀等多种优异性能的有机硅树脂层也能提升被包覆颜料在特定应用体系下的性能,通过该方法制备的毛刷状复合颜料粒子在高品质、功能性涂料等工业产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70577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498901.3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比色法检测过氧化氢的方法,涉及高分子复合纳米催化剂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包括:制备表面具有光引发剂的核;制备温敏性球形聚电解质刷;将双金属纳米粒子负载到温敏性球形聚电解质刷。本发明利用该复合纳米催化剂与四甲基联苯胺反应体系开发一种简单、快捷、高效的过氧化氢检测法,其检测范围为5‑600μM,检测限为3μM。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较低的检测极限,操作简单快捷,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即可进行初步判断,十分适用于过氧化氢含量的快速检测。据此发明建立了测定过氧化氢的比色分析法,该方法可实现快速分析检测过氧化氢。
-
公开(公告)号:CN113105650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295079.5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毛刷状微球为稳定乳化剂的皮克林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将毛刷状微球、水相、油相混合,经均质乳化后,使毛刷状微球分散于水/油界面上,形成稳定的皮克林乳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可以通过调节水油比、颗粒浓度、颗粒尺寸、盐浓度和pH等对乳液性质进行调控,可替代传统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在药物缓释、控制释放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283282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1910555507.6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C08F257/02 , C08F220/06 , C09K11/02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毛刷状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以聚合物为核,在核表面的光引发剂的引发作用下,引发功能性反应单体聚合,在微球表面接枝毛刷状聚合物链,然后,将制备的功能性毛刷状微球与荧光分子先物理吸附,后化学偶联进行固定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制备的功能性毛刷状微球与荧光分子先物理吸附,后化学偶联进行固定化,吸附过程操作简单,仅通过加入单一偶联剂即可获得微球表面含大量功能基团的高亮度毛刷状荧光微球,同时获得的荧光微球粒径可控,粒度分布均一,荧光亮度高,官能团含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10565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95079.5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毛刷状微球为稳定乳化剂的皮克林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将毛刷状微球、水相、油相混合,经均质乳化后,使毛刷状微球分散于水/油界面上,形成稳定的皮克林乳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可以通过调节水油比、颗粒浓度、颗粒尺寸、盐浓度和pH等对乳液性质进行调控,可替代传统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在药物缓释、控制释放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