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壳结构Sn/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3315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199564.1

    申请日:2009-11-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壳结构Sn/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分两次水热合成和一步碳热还原,第一次水热合成以SnCl4·5H2O或K2SnO3·3H2O为锡源,PEG-600/H2O为溶剂体系,HMT为均匀沉淀剂,合成出纳米二氧化锡;第二次水热合成将制备出来的纳米二氧化锡,苯酚,HMT按一定摩尔比在150~180℃反应2-6h,合成出二氧化锡/酚醛树脂前驱物;在高纯氮气气氛保护下,800℃处理前驱物1-3h,碳热还原得Sn/C纳米复合材料。所制备出来的Sn/C纳米复合材料为球形核壳结构,纳米锡均匀地被无定形碳球包裹。特点在于,以廉价的SnCl4·5H2O或K2SnO3·3H2O为锡源,水为溶剂体系,没有使用昂贵、危险的还原剂,降低成本,装置简单,方法新颖。

    一种核壳结构Sn/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3315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199564.1

    申请日:2009-11-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壳结构Sn/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分两次水热合成和一步碳热还原,第一次水热合成以SnCl4·5H2O或K2SnO3·3H2O为锡源,PEG-600/H2O为溶剂体系,HMT为均匀沉淀剂,合成出纳米二氧化锡;第二次水热合成将制备出来的纳米二氧化锡,苯酚,HMT按一定摩尔比在150~180℃反应2-6h,合成出二氧化锡/酚醛树脂前驱物;在高纯氮气气氛保护下,800℃处理前驱物1-3h,碳热还原得Sn/C纳米复合材料。所制备出来的Sn/C纳米复合材料为球形核壳结构,纳米锡均匀地被无定形碳球包裹。特点在于,以廉价的SnCl4·5H2O或K2SnO3·3H2O为锡源,水为溶剂体系,没有使用昂贵、危险的还原剂,降低成本,装置简单,方法新颖。

    硅掺杂铁氮/碳复合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864219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0652820.4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掺杂铁氮/碳复合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介孔二氧化硅球为模板,不同类型铁前驱体和吡咯为原料,在吡咯蒸汽中气相聚合得到Fe/mSiO2@PPY复合材料,然后高温焙烧氢氟酸处理得到Si掺杂铁氮/碳(Si‑FeNx/C)。本发明将Si掺杂铁氮/碳作为燃料电池阴极材料,构建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氧还原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Si掺杂铁氮/碳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表现出的催化活性优于商业Pt/C,且同时表现出高的稳定性和对甲醇的耐受性的优点。

    一种蓄电池板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47769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0560521.8

    申请日:2020-06-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板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铅酸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板栅合金中含有金属钙,且在熔炼过程中容易氧化产生铅渣,造成环境污染。本发明提供的蓄电池板栅合金包括MAX相陶瓷材料0.5~5%,余量为纯铅;MAX相陶瓷材料中,M代表过渡金属元素,A代表Sn元素,X代表碳元素;本发明提供的蓄电池板栅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高温微波固相合成法制备MAX相陶瓷材料;步骤2、制备母合金锭;步骤3、板栅合金成型。本发明通过采用MAX相材料,明显的减少了板栅合金的晶间腐蚀,改善了合金晶粒界面的结构,使合金的强度、耐蚀性和抗蠕变性等显著提高。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3V2(PO4)3的高温固相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74662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16915.6

    申请日:2013-09-1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涉及新能源领域的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即Na3V2(PO4)3锂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是利用简单的固相反应法,可一步获得所要的电极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相对低廉。Na3V2(PO4)3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良好的稳定性能,及其相对低廉的成本,及其在未来大型储能装置中的巨大应用潜能,使其日益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世界的前沿研究热点之一。

    一种酚醛树脂壳层包覆的M-N/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4202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95978.3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酚醛树脂壳层包覆的M‑N/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复合材料以树脂壳层作为保护层,以M‑N/C材料作为表面含有M‑氮配位活性位点的材料,形成核壳结构,所述的M为Fe、Co、Ni、Mn、Cu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以ZIF‑8为模板,在其表面包裹树脂碳壳层,M前驱体通过壳外浸入的方式分散在孔内,得到ZIF‑8@M/RF,经过高温焙烧酸洗后得到M‑N/C(RF),即所述的酚醛树脂壳层包覆的M‑N/C复合材料,可作为氧还原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构建了一种高活性,高稳定性的氧还原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适合推广使用。

    一种金属堆燃料电池低温启动热控制系统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8808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956471.8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堆燃料电池低温启动热控制系统及运行方法,所述金属堆燃料电池低温启动热控制系统包括外热源加热系统、内热源加热系统、压力/温度巡检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外热源加热系统用于从外部对金属堆进行加热;所述内热源加热系统用于从内部对金属堆进行加热;所述压力/温度巡检系统用于对金属堆燃料电池上的压力和温度进行巡回检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在低温启动完成前、后对金属堆燃料电池进行集成控制。本发明能有效实现金属堆燃料电池在不额外使用过多附属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外热源和内热源集成的热系统,实现金属堆快速启动,并有效缓解启动失败对金属电堆的永久伤害。

    苯蒸气检测传感器敏感材料及气敏元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61977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10167041.0

    申请日:2012-05-2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蒸气检测传感器敏感材料及气敏元件的制备方法,属功能材料、传感技术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溶胶凝胶法制得的SnO2与商用V2O5固相反应制得的复合材料作为敏感材料来检测苯蒸气;将涂覆SnO2/V2O5纳米复合材料的气敏元件经500℃煅烧,按厚膜式半导体气敏元件制作工艺对气敏元件进行焊接,即四角电极引线铂丝的焊接;干燥后,老化、封装,便制得苯蒸气检测传感器气敏元件。制得的气敏元件对苯蒸气的检测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功耗等优点,可用于检测大气或室内环境中的苯蒸气和甲苯蒸气。

    介孔二氧化硅壳层包覆的金属-N共掺杂/多孔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437310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0532988.6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二氧化硅壳层包覆的金属‑N共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ZIF‑8为牺牲模板,利用酸或碱辅助模板法,在其表面包裹了不同厚度的介孔二氧化硅壳层,不同类型的金属前驱体通过外侵入的方式分散在孔内,得到ZIF‑8@金属/SiO2复合材料,经过高温焙烧酸洗之后得到介孔二氧化硅壳层包覆的金属‑N共掺杂/多孔碳复合材料。介孔二氧化硅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金属前驱体通过侵入的方式分散在孔内,进入孔道的金属被富集,形成高密度的金属‑N/C催化剂。外包覆的介孔二氧化硅壳层作为保护层,能够极大的提高其稳定性,通过调控SiO2壳层厚度约几个纳米,保证催化剂的活性不降低。本发明有效的规避了传统硬模板的缺陷,后期不需要用HF处理除去SiO2壳层,避免后处理过程复杂,提高了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