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无连接的星间路由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4550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98551.4

    申请日:2023-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无连接的星间路由方法和系统,包括:当地面用户终端把数据传输给另一个地面用户终端时,把接收方与发送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包状态信息加入报头;卫星统计自身星间端口状态和自身位置坐标信息,并为该数据包找到合适端口进行发送,若合适端口都不满足预设条件,则退回数据包,让原地址重新发送;若没有符合预设条件的目的地址,则判断该卫星是否为接收方接入的卫星,若是则把位置信息去除并下发给数据包接收方;否则对数据包进行广播,若数据包广播后仍然没有找到接收方,则丢弃数据包。本发明降低了寻址和拓扑维护难度,充分利用了卫星端口资源,提升了路由的可靠性,使得端口状态反馈更迅速,提升了端口状态判断的准确性。

    基于原位利用的空间碎片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06935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0092161.0

    申请日:2019-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基于原位利用的空间碎片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微重力条件下传送空间碎片:利用具有可伸缩底的空间碎片存储容器和双辊送料装置将空间碎片送入破碎研磨装置进料口;步骤2,破碎研磨多材质多尺度不规则的空间碎片:利用剪切式双棍破碎机和破碎研磨机对多材质多尺度不规则的空间碎片进行两级物理破碎研磨;步骤3,在微重力条件下筛分混合的固体粉末:利用磁选、涡电流和静电等方式对空间碎片粉末进行多级筛分。本发明使得空间碎片在空间微重力下实现粉末化,将不同特性的固体粉末较为精准地分选出来,将空间碎片处理目标由清除向再利用转变,实现空间碎片的资源化再利用。

    一种OTFS有损通信系统中断概率的低复杂度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0989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42942.6

    申请日:2024-05-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TFS有损通信系统中断概率的低复杂度估计方法,首先结合OTFS信道模型和DD域矢量表示形式,对OTFS可达容量C与DD域等效信道矩阵HDD之间的关系建模;然后采用基于Shannon有损信源信道分离定理的等效信源编码法,确定中断概率计算时,满足失真度要求下对应的信噪比SNR;推导出在有损通信系统中,给定失真要求和可解析路径数目下,OTFS中断概率的表达式;最后推导得到中断概率下界,该下界能够估计OTFS有损通信系统中断概率。本发明能以低复杂度估计OTFS有损通信系统的中断概率。可以为未来AI辅助的6G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支持。

    一种基于信源信道编码对偶性的实用性有损信源编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73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701773.6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源信道编码对偶性的实用性有损信源编码方法,基于信源信道编码对偶原理、低复杂度的二进制有损信源编码设计方案,并使用该方法基于二进制海明码设计了一个低复杂度有损编码算法,以达到降低二进制信源通信中时延的目标。本发明能够快速高效地,依据二进制码字的校验位长度,生成相应的奇偶校验矩阵、生成矩阵及有损信源码字。提高对二进制信源的编码效率,能够在达到目标编码速率的前提下,降低有损压缩最终的预期失真。其性能较单独使用某一码字进行编码更优,通过逐次优化的方法有效提高重建信号的恢复准确度。

    用户下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92286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076305.7

    申请日:2021-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下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卫星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S1:构建低轨星座通信系统网络用户下行通信和干扰场景;步骤S2:构建基于卫星下行传输功率、代价因子、信道系数和业务等级的干扰定价函数模型;步骤S3:基于上述干扰定价函数模型,构建卫星向小区用户下行传输数据的效用函数模型;步骤S4:以效用为目标生成效用函数模型的第一子博弈;步骤S5:将两个子博弈转换为凸优化问题,根据凸优化理论及特定假设条件,解算出低轨星座系统卫星用户下行链路最优发射功率。本发明能够实现快速、实时、灵活的星座系统用户下行链路最优功率分配。

    通信卫星定位导航方法和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3635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547191.2

    申请日:2023-05-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卫星定位导航方法和系统,包括:通过信令波束扫描地面网格实现地面用户接入;地面用户向通信卫星反馈装置号,通信卫星在星上利用解码器计算得到用户的号码归属地;通信卫星找到在一个网格内号码归属地最多用户的号码归属地作为这个网络的号码归属地代表;利用本地存储的号码归属地网格,计算当前通信卫星覆盖区域内网格的图形匹配度,找到最相近的图形区域,计算中心点坐标作为通信卫星坐标。本发明利用通信卫星自身的信令波束和地面用户自身特点,计算当前通信卫星覆盖范围与全球号码归属地地图的匹配程度来进行对通信卫星的匹配程度,获得当前卫星坐标,提升了通信卫星的可靠度,降低了通信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复杂度。

    非太阳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单轴太阳翼驱动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8249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1082157.X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太阳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单轴太阳翼驱动方法及系统,包括:计算一年内卫星轨道光照角的变化曲线,根据轨道光照角的变化趋势,太阳翼一维转动保证轨道周期内持续对日,通过一维摆动适应轨道光照角的变化;太阳翼一维摆动角度岁轨道光照角β变化超过角度C时停止摆动,太阳翼只做一维转动,当轨道光照角β变化超过设定角度D时,向卫星本体‑Z方向摆动至90°,轨道光照角β为正值时,太阳翼贴片面朝向卫星本体+Y方向,β角为负值时太阳翼贴片面朝向星体‑Y方向。本发明针对通信卫星工作时间连续、载荷对地视场约束严苛、低轨非太阳同步轨道光照角变化大等特点和约束,通过顶层多要素综合分析,得到太阳翼最优驱动方法。

    多功能柔性卫星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771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42998.6

    申请日:2022-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航天航空技术领域一种多功能柔性卫星结构及其加工方法,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承力结构和星上仪器设备,所述安装板包括散热面和导热面;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内部的热管件;设置在所述散热面上的第一薄膜;设置在所述导热面上的第二薄膜,所述第二薄膜上贴覆有用于电气信号传输的电缆网。本发明在提升卫星能力的同时降低卫星热控和电缆网在整星资源上的消耗,节省卫星热控实施和电缆网敷设的时间,实现卫星的批量化快速生产。

    面向批量化生产小卫星电缆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61688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64121.9

    申请日:2021-0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批量化生产小卫星电缆网的方法,包括根据小卫星空间小、质量轻的设计特点,采用薄膜电缆铺贴在卫星底板上,作为整星单机之间互联的媒介,代替星上传统的高、低频电缆网;根据结构件、热控件的布局状态,确定薄膜电缆的布线形状、固定位置和接插件的排布形态,并采取供电、通信接口标准化形式,实现整星各单机间功率和信号的传输;薄膜电缆解决了以导线为主体电缆网的质量重、体积大、成本高、批产能力弱、装配耗时长等难题,消除了堆叠式高密度发射卫星空间小导致布局受限的隐患,有效的满足了卫星重量轻、体积小、单星发射成本低等特点,实现卫星的无缆化、轻量化、一体化、集成化设计,推动卫星一箭多星批量化、规模化应用。

    非太阳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单轴太阳翼驱动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8249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1082157.X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太阳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单轴太阳翼驱动方法及系统,包括:计算一年内卫星轨道光照角的变化曲线,根据轨道光照角的变化趋势,太阳翼一维转动保证轨道周期内持续对日,通过一维摆动适应轨道光照角的变化;太阳翼一维摆动角度岁轨道光照角β变化超过角度C时停止摆动,太阳翼只做一维转动,当轨道光照角β变化超过设定角度D时,向卫星本体‑Z方向摆动至90°,轨道光照角β为正值时,太阳翼贴片面朝向卫星本体+Y方向,β角为负值时太阳翼贴片面朝向星体‑Y方向。本发明针对通信卫星工作时间连续、载荷对地视场约束严苛、低轨非太阳同步轨道光照角变化大等特点和约束,通过顶层多要素综合分析,得到太阳翼最优驱动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