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缠绕的水绵(青苔)机械打捞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71144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08988.4

    申请日:2025-01-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景观维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缠绕的水绵(青苔)机械打捞装置。使用时,随着水绵于传送履带结构的输入端移动至输出端的过程中,由于任一凸部穿设间隙的长度变化特性被配置为凸部穿设间隙的长度先保持不变、随后逐渐减小并直至该凸部脱离所在间隙的形式,并且输入端入水设置,使得凸部随着间隙处于输入端时,可以确保漂浮于水面的水绵连续不断地被打捞,期间,由于凸部穿设间隙的长度先保持不变,使得被打捞的水绵可以稳定传输至传送履带结构的输出端,又由于凸部存在逐渐减小并脱离间隙的过程,并且每个间隙设有刮擦件,使得凸部于间隙活动的过程中,刮擦件可以刮擦凸部表面,去除缠绕于打捞装置表面的水绵。

    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地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24027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1810188454.4

    申请日:2018-0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地形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生态修复单元,每个生态修复单元包括用于种植浅水沉水植物种的第一种植带、用于种植深水沉水植物种的第二种植带及深沟,第一种植带的水深小于第二种植带的水深,第二种植带的水深小于深沟的水深,第一种植带与第二种植带间设置第一放坡,第二种植带与深沟间设置第二放坡。本发明利用不同沉水植物的适宜水深和生境需求,按水深梯度塑造水下地形结构,避免因生境均质化造成的先锋种或少数竞争性强的植物大面积扩增蔓延,以实现同一水域中多种沉水植物共同生长,丰富水体生物多样性。

    一种复合式秸秆沙障结构及防风固沙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5668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40945.6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秸秆沙障结构及防风固沙方法,所述复合式秸秆沙障结构包括:平铺式秸秆沙障结构,包括多个单片横向秸秆沙障和多个单片纵向秸秆沙障,所述单片横向秸秆沙障和单片纵向秸秆沙障呈交替排布的方式布置于地面上;多个直立式秸秆固定桩,各直立式秸秆固定桩依次竖直设置在单片横向秸秆沙障和单片纵向秸秆沙障内,并与平铺式秸秆沙障结构形成水平和垂直多方向的立体复合沙障结构。本发明通过立体复合沙障结构,在对沙漠表面形成沙障材料全覆盖、改变风蚀状态的同时,横纵交错布置的秸秆稳定性很高,既能够覆盖沙土表面在水平面上形成屏障,又能够在垂直面内形成屏障,进而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效果。

    手持沉水植物定量调查取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43624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810186864.5

    申请日:2018-03-07

    Inventor: 琚泽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沉水植物定量调查取样装置,包括手持杆,手持杆的底部设有多根向下倾斜的支撑杆,且所有的支撑杆沿圆周方向分布,每根支撑杆上设有滑动环,每根支撑杆的端部设有弹簧卡;本发明还包括尼龙网兜以及将滑动环从弹簧卡中拉出的活动绳,手持杆上设有多个容纳活动绳穿过的第一导绳孔,手持杆上设有固定部,网兜的上部固定在固定部上,下部与活动绳连接,围成取样框。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能够根据调查样方大小需求,准确取样调查不同水深区域相应面积内沉水植物的物种、密度、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等指标,保证相关科学研究的调查精度,可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专业科研教学及河湖水体沉水植物管理维护等领域。

    水绵打捞设备及水绵打捞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542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10529.X

    申请日:2025-01-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水绵打捞设备及水绵打捞方法,水绵打捞设备包括船体、打捞组件、脱水组件和灭活组件,打捞组件设置在船体上,位于靠近船体头部的位置,打捞组件一端适于伸入水中,脱水组件设置在船体上,脱水组件与打捞组件相邻,船体上设有集水舱,集水舱位于脱水组件下方,灭活组件设置在船体上,灭活组件与集水舱相连接,本发明采用打捞组件可将水绵整体进行打捞,避免了水绵打捞过程中造成的水绵丝状体断裂,打捞上的水绵经脱水组件进行脱水轻量化处理,并将集水舱中收集到的水绵脱离的余水输送至灭活组件中灭活处理,可将余水中的水绵细胞灭活,从而避免了打捞后水绵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扩增的问题。

    一种生态景观水体的水质实时展示系统以及实时展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5303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52216.2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景观水体的水质实时展示系统以及实时展示方法,水质实时展示系统包括固定于生态景观水体底部的固定基础,固定基础上设有水泵、水体透明度展示框体和电子显示屏,水体透明度展示框体为透明的空腔框体且顶端处于水面上方并设有溢流孔,水体透明度展示框体的进水口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固定基础上还设有与数据分析模块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的水质实时监测模块,数据分析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子显示屏通信连接,水质实时监测模块处于水面下方。本发明便于公众将所展示的实时的关于水质情况的可视化图表数据与生态景观水体的直接表观场景进行结合,且通过水体透明度展示框体能直观地了解生态景观水体的透明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