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0003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12832.X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候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值模式的风资源动力季节预测方法、系统和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数据并对预设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输入数据,将输入数据同化到气候系统模式中,生成初始场,其中,气候系统模式包括通过耦合器实现数据交互的大气分量、海洋分量、陆面分量和海冰分量,大气分量采用基于有限体积的球面立方网格动力框架。对初始场进行扰动并进行集合数值预报,设计历史回报试验与实时季节预测试验并运行,最终得到风资源动力季节预测结果,本发明可以提升风资源动力季节预测的准确性,最终为风电场制定运维计划、电力市场交易和风电场发电效益测算提供可靠的预测产品支撑和决策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96751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83936.0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9/00 , F03D9/19 , F03D80/60 , F03B13/00 , F04D13/04 , C25B9/65 , C25B9/67 , C25B1/04 , C25B15/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风机发电随机性和间歇性的制储氢海上风电系统,包括给水模块、制氢模块、储氢模块和电力模块,给水模块、制氢模块、储氢模块均与电力模块连接,制氢模块与储氢模块通过管道连接;给水模块通过循环水管连通制氢模块、储氢模块以及电力模块;给水模块包括第一冷却单元和第二冷却单元,第一冷却单元与第二冷却单元均设置于循环水管上,第一冷却单元电性连接供电设备;第二冷却单元通过水力和/或风力作用冷却水循环;第一冷却单元和第二冷却单元协同配合,使循环水管内冷却水持续换热。本发明能够保证系统各模块的持续热交换,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有效降低风力发电随机性和间歇性对系统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54163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0569995.2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气旋传播速度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多源异构数据;基于所述多源异构数据识别出潜在热带气旋事件;基于所述潜在热带气旋事件的识别结果获取热带气旋的中心位置;对所述潜在热带气旋事件进行搜索,以获取一次热带气旋事件;对识别后的一次热带气旋事件进行分类和划区,以获取该热带气旋事件的移动速度及趋势。本申请实现了对不同观测数据、模式预测数据进行通用格式标准化处理,能够将多源气象实测/预测数据中的热带气旋事件挑取出来,形成标准化输出;建立热带气旋传播速度的可视化分析平台;且该方法具有首创性和普适性,实现多源异构气象数据中热带气旋传播速度的直接计算,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计算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6736410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684900.1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W1/10 , G06F18/24 , G06F16/29 , G06F16/2458 , G06Q10/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带气旋识别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多元化气象数据;对所述多元化气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获取标准大尺度变量;基于所述标准大尺度变量识别热带气旋的生成位置和移动路径;所述生成位置包括基于海平面气压识别第一生成位置和基于涡度识别第二生成位置;基于所述生成位置和所述移动路径获取热带气旋最优识别结果。本申请提出的热带气旋识别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适用于变网格模式的大尺度误差校正方法,可以基于不同的再分析及台风观测资料直接识别全球热带气旋活动,并且能对识别后的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移动路径强度等做最优融合,生成最优融合数据集。
-
公开(公告)号:CN109987717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1910405348.1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朱雪诞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潜流湿地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潜流湿地的防堵塞构造及潜流湿地。技术方案为:多孔性圆筒水平固定在净化池的池壁之间,穿过透水性填料;多孔性圆筒内部安装有螺杆和旋转叶轮,螺杆安装在净化池的池壁之间,可围绕多孔性圆筒的中轴线带着旋转叶轮旋转;在多孔性圆筒与旋转叶轮之间填充筒内填料,螺杆的一端穿出池壁,与电动机连接;螺杆另一端的池壁上设有多孔性圆筒的出料口;出料口外设置填料回收篮;多功能管一端连通多孔性圆筒的筒身,另一端穿出潜流湿地的地面。一种潜流湿地包括上述防堵塞构造。其解决了湿地净化池填料堵塞的问题,并且简单易操作、便于填料更换、冲洗。
-
公开(公告)号:CN11656309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1683921.3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形数据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所述地形数据生成方法包括:获取待预测地区的经纬度坐标和全球均匀网格;根据所述经纬度坐标和所述全球均匀网格生成变网格,所述变网格核心区域的分辨率优大于所述核心区域在所述全球均匀网格中的分辨率,所述变网格非核心区域的分辨率劣小于所述非核心区域在所述全球均匀网格中的分辨率;基于所述变网格的插值权重系数,对全球地形数据进行区域插值,以获取变网格地形数据,所述变网格地形数据的密度与所述变网格的结构相匹配。本申请所述地形数据生成方法能提升地形数据的生成效率,降低计算成本,提高计算时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04245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749547.7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属于生态净化技术领域的移动式生物降藻,包括浮体、生物降藻床、风向帆和防搁浅部四个部分。浮体分为内外两层,生物降藻床固定在浮体上,分为鱼类净化区、沉水植物净化区及双层复合生物净化区,在其中分别投放滤食性鱼类、底栖动物、沉水植物及浮叶植物,构建生态多样体实现防藻除藻效果。通过在浮体上设置风向帆,使整个装置可随着风向漂移至下风向,防搁浅部则可以防止装置搁浅在护岸上。该装置针对下风向藻类聚集易产生水华的问题,实现了随风向变动而漂移除藻的目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不添加微生物及化学药剂,通过生物方法除藻,安全可控,在产生环保效益的同时还有经济产出。
-
公开(公告)号:CN111501953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41806.2
申请日:2020-04-27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3F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水管网的异常分析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所述排水管网的异常分析方法包括:获取多个预设监测点的排水监测数据;根据所述排水监测数据的排水信息确定异常的预设监测点;针对所述异常的预设监测点定位水管异常区域;获取所述水管异常区域中新增的预设监测点的排水监测数据,以逐渐缩小所述水管异常区域中的监测范围,最终定位水管异常位置。本发明通过在排水管网关键节点布设监测设备,快速锁定主要问题区域或管段,进而结合管道检测设备更准确、更直观、更全面地掌握管道渗漏真实状况。
-
公开(公告)号:CN106013392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610578304.5
申请日:2016-07-2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径流净化系统及径流净化方法,径流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径流净化井和后处理井,所述径流净化井具有由净化基底和从所述净化基底的四周向上延伸的净化侧壁围成的净化井腔;所述净化井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净化侧壁连接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净化井腔分隔为相连通的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所述进水腔室上设有净化井进水口;所述出水腔室上设有净化井出水口;所述进水腔室和所述出水腔室中均放置有净水填料;所述后处理井上设有后处理进水口和后处理出水口,所述后处理进水口与所述净化井出水口连通。本发明的径流净化井可模块化运行,可用于城市雨水径流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632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510703737.4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净水型水源地布水系统,包括外部河道,主布水渠,退水渠,储水库和多级水处理系统;所述的主布水渠开口端和退水渠开口端均与所述外部河道相连通;所述主布水渠侧壁设有多个布水支渠,且所述布水支渠均与所述储水库相连通;所述多级水处理系统的每级水处理系统均包括水处理中心,出水支渠和一端封闭的进水支渠,且所述水处理中心一端与所述进水支渠侧壁相连通,所述水处理中心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支渠侧壁相连通;所述进水支渠开口端与所述主布水渠相连通;所述出水支渠一端与所述退水渠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主布水渠相连通。本净水型水源地布水系统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应变能力强,提高了系统运行保障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