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口装置及工作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8464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815964.7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口装置及工作方法,雨水口装置包括井室,井室右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连有雨水连接管和污水连接管;井室内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外套设扭力弹簧,井室内还设有转动板,固定杆穿设于转动板右部的贯通孔内且扭力弹簧两端均固定于贯通孔内壁上,井室左内侧壁上固定导板,转动板左端与导板紧贴,井室右内侧壁上在污水连接管下方固定有右起始限位块并在污水连接管和雨水连接管之间固定有右终止限位块,转动板右端与右起始限位块或右终止限位块卡设;扭力弹簧可带动转动板相对固定杆顺时针转动并使转动板右端与右起始限位块卡设。本发明能分流初期雨水且能对与井室侧壁连接的污水连接管进行冲洗。

    一种具有初期雨水及晴天散排生活污水截流的雨水口

    公开(公告)号:CN112012316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010965889.2

    申请日:2020-09-15

    Inventor: 陈胜华 冯晓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排水技术领域的一种具有初期雨水及晴天散排生活污水截流的雨水口,技术方案为:包括雨水口组件与控制挡板转动的启闭组件;雨水口组件包括污水连接管、雨水连接管;启闭组件包括带有挡板的转动杆、连接横杆、顶部带有雨水收集及放空杯的传力杆、弹簧、起始限位块、终止限位块。通过弹簧收缩,随雨水收集及放空杯内雨水变化,构成挡板位置的移动,实现污水连接管的启闭。本发明可以实现晴天街边散排生活污水截流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并能实现部分初期雨水的截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实现城市排水系统的清污分流。

    一种池体外立面防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47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60549.4

    申请日:2023-08-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池体外立面防污装置,包括粘接于池体外立面的防尘件,防尘件包括第一分体、第二分体以及连接体,连接体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且连接体为弹性件;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和连接体一体成型围合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调节部,调节部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可随调节部做弯折运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池体外立面防污装置施工方法。将第一分体粘接于池体外立面顶部,然后通过按压第二分体,使第二分体与池体顶部呈一定角度倾斜,亦可将多个防尘件弯折后依次粘接于池体的外立面上,避免雨水与池体外立面直接接触,提高了对池体外立面的保护作用。

    自动化污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61950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089389.1

    申请日:2024-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保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自动化污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采集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污泥参数;基于污泥参数计算污泥总质量以及评估污泥流动性;基于污泥参数、污泥总质量以及污泥流动性对当前污泥处理状态进行预测,生成化学剂投放指令;在污泥处理过程中基于化学剂投放指令分别投放对应化学剂。本发明实现了自动化确定污泥处理过程中化学剂的投加,能够根据化学剂投放指令精确掌握投放化学剂的投放时间和投放量,确保了化学剂的使用始终处于最优状态,避免过量或不足,同时提高了污水处理过程的能效,解决了不能自动化的实现污泥处理过程中化学剂投加的问题。

    一种可清淤的污水管道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8464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843662.0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清淤的污水管道结构,包括排水管道、污泥井、抽吸泵和清淤管道。其中,排水管道具有预定长度,且掩埋于地面以下预定深度。污泥井设置排水管道的两端,且排水管道两端连通至污泥井中。抽吸泵设置在排水管道两端的污泥井的预定深度处。清淤管道,设置在排水管道中并位于排水管道的底部,清淤管道的两端延伸至排水管道的两端,清淤管道上设置有若干喷水孔,喷水孔沿清淤管道延伸方向分布;清淤管道两端分别与处于两端污泥井中的抽吸泵连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对排水管道底部积聚的污泥进行冲击清理,从而将排水管道底部的淤泥清理出去,保证排水管道的畅通性。

    一种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34270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642769.9

    申请日:2023-12-04

    Inventor: 冯晓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通过活动挡板及盖板的同步活动,能够模拟河流的上下翻流和左右翻流,一个装置实现两种不同形态的河流模拟,便于观察不同冲击对填料的影响;同时,本发明通过磁性块将竖杆安装在安装块上,便于利用剪切机构的电磁铁逐个将竖杆吸附取下,并且通过卡接也便于装填,极大的缩减了操作步骤,提高了试验效率;本发明通过铰接杆的连接能够使得驱动电缸同时控制活动挡板和盖板的活动,使得两者配合紧密,并且通过复位弹簧缓冲互不干涉;本发明的剪切机构能够通过电磁铁自动取出其中的一个竖杆,不必整个将填料组件取出,避免对实验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对填料组件的影响。

    一种处理水厂排泥水的陶瓷膜浓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8551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142672.1

    申请日:2023-0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净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处理水厂排泥水的陶瓷膜浓缩系统,包括膜池;陶瓷膜组件,多个陶瓷膜组件并列设置在膜池内;进水箱,进水箱的底部通过进水管与膜池顶部连通;出水箱,出水箱的顶部通过排水管与陶瓷膜组件顶部连通,且出水箱的底部通过反洗管与陶瓷膜组件的顶部连通;刮泥组件,刮泥组件设置在陶瓷膜组件的一侧,且刮泥组件能够往复移动并对陶瓷膜组件进行刮泥作业。本发明通过对陶瓷膜改性降低了膜污染速率,提高了膜通量,提升了排泥水的回收率,解决了常规处理工艺回收率低、出水水质差和不易浓缩的问题。

    一种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342708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42769.9

    申请日:2023-12-04

    Inventor: 冯晓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通过活动挡板及盖板的同步活动,能够模拟河流的上下翻流和左右翻流,一个装置实现两种不同形态的河流模拟,便于观察不同冲击对填料的影响;同时,本发明通过磁性块将竖杆安装在安装块上,便于利用剪切机构的电磁铁逐个将竖杆吸附取下,并且通过卡接也便于装填,极大的缩减了操作步骤,提高了试验效率;本发明通过铰接杆的连接能够使得驱动电缸同时控制活动挡板和盖板的活动,使得两者配合紧密,并且通过复位弹簧缓冲互不干涉;本发明的剪切机构能够通过电磁铁自动取出其中的一个竖杆,不必整个将填料组件取出,避免对实验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对填料组件的影响。

    一种管道排查清淤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766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50504.1

    申请日:2023-07-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管道排查清淤装置,在管道排查清淤装置中设置有浮板,可漂浮在管道水面上,通过探测结构探测管道内淤泥厚度,根据淤泥厚度转动上料结构,调整上料管的角度让上料管插入淤泥内,可适应于淤泥高度不同的清淤、扩大了清淤面积;通过绞龙上料的方式将淤泥抽吸到上料管内,挤压淤泥让淤泥快速从污泥输送软管输送出去,不会造成堵塞,当该淤泥清理完成后,上料管会回到机架上,不会阻碍排查清淤装置在管道内游行,该排查清淤装置在机架侧面两端处采用划水板旋转的方式提供辅助动力,采用螺旋桨的方式提供主动力,让排查清淤装置在高水位管道行走高效稳定、灵活性强。

    道路排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2207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10067.5

    申请日:2024-09-19

    Abstract: 本发明道路排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道路排水系统包括: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位于道路基体的下方且沿道路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位于第一排水管的下方且沿道路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排水管可选地与第一排水管连通;第三排水管,第三排水管位于第二排水管的下方且沿道路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排水管可选地与第二排水管连通;第四排水管,第四排水管位于第三排水管的下方且沿道路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第四排水管可选地与第三排水管连通。根据发明的道路排水系统,实现多层次的排水网络,提高道路排水系统的容量,使得道路排水系统可以缓解长时间的特大暴雨带来的排水压力,减少城市内涝等现象出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