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583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843656.3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集成芯片,本发明设计的全血血浆分离芯片是具有快速、高通量、无堵塞的特点,整个血浆的分离通道结构都在同一个平面上,结合惯性聚焦和Fahraeus效应,采用的无细胞血浆区域中高阻的侧向分叉通道进行血浆的分离,不仅可在较高的流速下实现无堵塞的血浆分离。本发明在血浆分离器结构的基础上,设计适配于不同生物传感器集成的全血血浆分离微流控芯片结构以及该芯片与不同异质基材的生物传感器的集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94468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17041.5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分子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酸检测芯片、制备方法及核酸检测方法。核酸检测芯片包括:反应基板和温控基板,所述反应基板上设有反应腔;所述反应基板上还设有进样口,所述进样口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反应基板包括第一反应基板和第二反应基板,所述反应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基板上,所述第一反应基板与所述第二反应基板盖合使所述反应腔形成密闭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一反应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反应基板上设有基板安装结构,所述温控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安装结构内。该核酸检测芯片结构简单,将反应基板与温控基板集成在一起,无需额外设置配套设备即可完成检测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169051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28203.3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病菌检测反应器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涉及致病菌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由两层薄膜密封形成竖向排列的裂解区、混合区、以及反应区;所述裂解区一侧与所述混合区之间通过封装隔离带分隔,另一侧设有进样口;所述反应缓冲区分别于所述混合区和所述反应区相通;所述反应区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预埋内参靶标的第一反应区和至少一个用于预埋测试靶标的第二反应区;所述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结均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反应池的反应件;解决现有技术中病原体检测微流控芯片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和成本较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9099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01287.6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7/327 , B01L3/00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控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微流控电化学分析系统。本发明可以对生物体血样里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以判断生物体健康状况,以备后续治疗。除了即时快速检测外,本发明体积重量适中,携带方便,适用于医院、家庭以及野外等各种环境下检测身体健康状况,利用所获得的生理参数给人们对健康情况进行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169051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010528203.3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病菌检测反应器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涉及致病菌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由两层薄膜密封形成竖向排列的裂解区、混合区、以及反应区;所述裂解区一侧与所述混合区之间通过封装隔离带分隔,另一侧设有进样口;所述反应缓冲区分别于所述混合区和所述反应区相通;所述反应区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预埋内参靶标的第一反应区和至少一个用于预埋测试靶标的第二反应区;所述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结均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反应池的反应件;解决现有技术中病原体检测微流控芯片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和成本较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7905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304831.7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33/569 , B01L3/00 , B01D5/00 , G01N33/68 , G01N33/543 , A61B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呼吸气体冷凝物采集与检测一体化的微流控集成生物传感系统,包括:基于热电冷却的呼吸气体冷凝物采集器,其包括:软管、冷凝物收集管、冷却阱铝块、帕尔帖元件和MCU冷却器;基于微流控集成的片上栅极石墨烯场效应管生物传感系统,其包括:微流控芯片和片上栅极石墨烯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电源以及信号采集与控制模块;其中,呼出气体进入冷凝物收集管后冷凝,进而流入到微流控芯片中以及片上栅极石墨烯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的表面,通过信号采集与控制模块进行生物传感器信号的采集,从而实现呼吸气体冷凝物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本发明可同时实现EBC的采集与检测,既减轻了采样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避免了样本被污染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60750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010528204.8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式核酸扩增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涉及生物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多个通过通道连接的反应腔;反应腔包括由裂解腔、纯化腔、预扩增腔以及扩增腔;所述裂解腔上设有进样口,并与所述纯化腔上连通;所述纯化腔分别连通有预装核酸纯化液的第一储液腔和预装核酸洗脱液的第二储液腔;所述纯化腔内预封装有二氧化硅包被的磁珠并与所述预扩增腔连通;所述预扩增腔连通有预装核酸扩增稀释液的第三储液腔,并与所述扩增腔连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无法将裂解、纯化和扩增过程完整集成在同一芯片上,操作繁琐且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被污染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0750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528204.8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式核酸扩增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涉及生物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多个通过通道连接的反应腔;反应腔包括由裂解腔、纯化腔、预扩增腔以及扩增腔;所述裂解腔上设有进样口,并与所述纯化腔上连通;所述纯化腔分别连通有预装核酸纯化液的第一储液腔和预装核酸洗脱液的第二储液腔;所述纯化腔内预封装有二氧化硅包被的磁珠并与所述预扩增腔连通;所述预扩增腔连通有预装核酸扩增稀释液的第三储液腔,并与所述扩增腔连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无法将裂解、纯化和扩增过程完整集成在同一芯片上,操作繁琐且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被污染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9355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26745.6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芯片键合平台及方法,包括基座、滑台、显微镜、光源、透明板和至少三个支撑柱,所述滑台设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支撑待键合的第一芯片并使所述第一芯片沿X、Y、Z向移动和绕Z向转动,各支撑柱围绕所述滑台设置并分别与所述透明板可拆卸连接,以支撑所述透明板;所述透明板位于所述滑台的上方,并用于固定待键合的第二芯片;所述显微镜设于所述基座上,用于观察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所述光源设于所述显微镜上,用于使视场明亮。本发明的芯片键合平台及方法,可方便地实现各芯片的微流道之间的精确对准,提高多层芯片制备的成品率和良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1829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531593.5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可穿戴汗液贴片的疏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1~2g聚四氟乙烯加入装有60~100mL无水乙醇的烧杯中,封口膜密封,超声分散5~10min,搅拌40~60min,获得均匀的聚四氟乙烯分散溶液;S2:加入氨水,封口膜密封,搅拌30~50min;S3:加入1~3mL硅酸四乙酯和0.4~1.2mL含氟硅烷,封口膜密封,搅拌24~32h,即得。本发明只需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实现涂层的制备,不仅不会改变可穿戴汗液贴片本身柔性的特点,还极大地改善了现有可穿戴汗液贴片汗液残留的问题,通过贴片的重复使用还避免了频繁更换贴片带来的不一致性误差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