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7183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929296.X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上海微创数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IPC: G16H10/60 , G16H80/00 , A61B5/00 , A61B5/01 , A61B5/0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患者疼痛管理方法、系统、介质及患者疼痛管理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和主诉疼痛数据;根据所述主诉疼痛数据判断所述患者是否发生疼痛;在所述患者发生疼痛时,根据所述生命体征数据获取患者生命体征偏离值,以基于所述患者生命体征偏离值和所述主诉疼痛数据实现对所述患者的疼痛管理;本发明能够实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获取生命体征数据及患者主动上传的主诉疼痛数据,从而使疼痛数据的种类丰富,及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或患者疑似发生疼痛时,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有利于提高疼痛管理的准确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110992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110363060.6
申请日:2011-11-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Abstract: 一种可携式静脉输液搁手架,包括搁手板,搁手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搁手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杆,任意一个连杆的上端均各自通过销轴与搁手板的下侧连接,下端均各自通过销轴与底座的上侧连接,底座上设置有弹簧夹。护士为坐姿病人输液时,将底座放置在病人座椅的扶手上,转动连杆,使搁手板升到最高位置,病人将手放置在搁手板上,护士无需弯腰就能完成操作。弹簧夹用于与座椅扶手固定。搁手板、底座和两个连杆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搁手板可得到稳定支撑。连杆上端与搁手板下侧之间、连杆下端与搁手板上侧之间的阻尼机构或定位机构可便于搁手板在不同高度定位。本发明大大减轻了护士劳动强度,有利于防止腰肌劳损、腰突症等职业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12347405U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20354062.3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Abstract: 一种密闭式冷凝水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杯、收集袋和收集瓶;集水杯设置有第一进水口,集水杯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有第一延长管,集水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连接有第二延长管的上端,第二延长管中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延长管设置有第一螺纹;收集袋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收集袋设置有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连接有第三延长管,第三延长管设置有第二螺纹,第二延长管与第三延长管螺纹连接,收集袋与集水杯通过第二延长管和第三延长管连通,收集袋的第二出水口连接有第四延长管的上端,第四延长管中设置有第二阀门;本实用新型降低了传播感染风险,避免了交叉感染,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201664363U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20147629.6
申请日:2010-04-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Abstract: 一种用于外科腹部手术的造口腹带,由一片矩形布带构成,矩形布带的两端通过搭接装置连接,矩形布带中设置有半圆形造口袋过孔,矩形布带外侧设置有造口袋掩护盖,造口袋掩护盖一端在造口袋过孔的一侧外与矩形布带连接,造口袋掩护盖覆盖造口袋过孔,造口袋过孔另一侧矩形布带上设置有一个造口袋盛放袋,造口掩护盖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搭接装置与造口袋盛放袋连接。可根据患者腹围大小、手术伤口要求调节松紧度,提高舒适度;引流管可穿过腹带,造口袋可通过造口袋过孔穿出,避免引流管和造口袋受压,造口袋和引流管可放入造口袋盛放袋,由造口袋掩护盖盖住,保护隐私。观察造口袋黏膜血运情况时,无需解开腹带,只需打开造口袋掩护盖即可观察。
-
公开(公告)号:CN202407179U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120454864.2
申请日:2011-11-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IPC: A41D13/12
Abstract: 一种围手术期方便衣,包括前衣襟和后衣襟,前衣襟和后衣襟围合,前衣襟的上端和后衣襟的上端缝合后形成领口,前衣襟的上部和后衣襟的上部在两侧接合处分别设置有袖口,后衣襟中设置有一条开叉,开叉从领口的下方、后衣襟的中部开始向下延伸,开叉的上端起点封闭,开叉及其下端的两侧分离,前衣襟的内侧面上缝合有至少一个口袋。开叉的两侧设置有纽扣。本实用新型便于护士为术后病人更换衣服,患者无需翻身,只要抬头,将衣服从头部套入即可完成,既减少患者疼痛,又节省护士人力。前衣襟内侧面的口袋可放置导管,保护患者隐私。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加长成裙装,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无需穿裤子,更舒适便利,同时又保护了患者隐私。
-
公开(公告)号:CN202409730U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120454877.X
申请日:2011-11-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Abstract: 一种可携式静脉输液搁手架,包括搁手板,搁手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搁手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杆,任意一个连杆的上端均各自通过销轴与搁手板的下侧连接,下端均各自通过销轴与底座的上侧连接,底座上设置有弹簧夹。护士为坐姿病人输液时,将底座放置在病人座椅的扶手上,转动连杆,使搁手板升到最高位置,病人将手放置在搁手板上,护士无需弯腰就能完成操作。弹簧夹用于与座椅扶手固定。搁手板、底座和两个连杆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搁手板可得到稳定支撑。连杆上端与搁手板下侧之间、连杆下端与搁手板上侧之间的阻尼机构或定位机构可便于搁手板在不同高度定位。本实用新型大大减轻了护士劳动强度,有利于防止腰肌劳损、腰突症等职业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12491004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0426915.X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Abstract: 一种可拆卸移动的隔离帘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板和一个隔离帘,所述的支撑板的右侧面连接有两个数目以上的固定装置,所述的支撑板的左侧面连接有两个连接板的一端,两个所述的连接板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转轴的两端连接,所述的隔离帘的一端卷绕在转轴上,所述的隔离帘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防水涂层,所述的隔离帘的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子母自粘贴。采用具有防水涂层的隔离帘,能阻隔飞沫、体液、血液的喷溅。清洁消毒简单,污染后按要求配置含氯消毒剂对其进行擦拭即可。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固定装置适用于将支撑板固定在各类输液架上。子母自粘贴可将隔离帘固定在各类金属杆和各类病床及轮椅配套输液架上。
-
公开(公告)号:CN212415703U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20555371.7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瞳孔测量尺,包括一个尺板,所述的尺板的一侧设置有刻度分划线,尺板上设置有瞳孔对照表,尺板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圆环,所述的圆环上设置有一个断开口。还提供了一种眼药水包装盒。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瞳孔测量尺通过圆环板可以直接悬挂在眼药水的瓶颈上,方便携带。断开口可避免取放便携式瞳孔尺时污染瓶口。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测量尺的眼药水包装盒。本实用新型的刻度尺、瞳孔对照表、镜面贴膜可以满足医护人员测量及患者自测的需求,减少了测量误差,使得患者可以及时知道药物的有效性。便携式瞳孔测量尺和镜面贴膜均以易撕线的方式设置在在眼药水包装盒的内侧,沿易撕线撕下即可使用,专人专用解决消毒问题,并且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2234713U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20487894.2
申请日:2020-04-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IPC: A61B90/00
Abstract: 一种防喷溅护罩装置,包括一个可折叠支架和一个透明防护罩,所述的透明防护罩套设在展开后的可折叠支架上、并覆盖可折叠支架的前侧的上部、后侧的上部、左侧、右侧和上侧,透明防护罩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各自开设有两个操作口,所述的透明防护罩与可折叠支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包括一个底架和两个立架,两个立架分别连接到底架的两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仅适用于日常操作,也适用于紧急状态下诊疗操作。可折叠支架的高度满足医护人员的操作需求,又不影响患者舒适度,有效阻挡患者传播的气溶胶或者飞沫等对医护人员的伤害,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211985508U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20354064.2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IPC: A61B10/00
Abstract: 一种用于鼻、咽拭子采样的防护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的罩体上部设置有鼻夹,所述的罩体两侧分别连接有耳带,所述的罩体中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开口的外侧安装有透明壳体,所述的透明壳体向外凸出,所述的透明壳体中开设有采样孔,所述的采样孔与开口连通,所述的透明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的密封装置与采样孔相适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鼻、咽拭子采样的防护口罩在罩体中设置有开口,开口中安装有透明壳体,透明壳体中有采样孔,医护人员通过采样孔就可以进行被采样人员的鼻、咽拭子的采样操作,可以阻止被采样者打喷嚏、刺激性干呕等动作时产生的病毒在气溶胶中传播,不仅保护了医护人员,也保护了被采样人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