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896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44100.9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9/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持久内存设备操作系统,所述操作系统包括,持久内存管理分系统、CPU分系统、存储分系统和网络分系统。持久内存管理分系统又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保障方法功能验证子系统、内存访问模式安全子系统、基于持久内存尾延迟优化子系统、持久内存池化管理子系统、软硬件协同持久内存可用性子系统、持久内存平台演示子系统。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保障方法功能验证子系统,具有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方法、数据加密与优化方法、持久内存安全元数据管理。内存访问模式安全子系统,具备持久内存特征的侧信道攻击与防御,以及磨损均衡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4301995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1657839.9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4L69/08 , H04L67/12 , H04L67/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工业以太网协议的转换切换与互通融合系统及其方法,解决了目前工业以太网没有统一标准,协议彼此存在异构特质难以便捷实现互通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融合工业以太网的网关支撑模块及对应不同协议的网络支撑模块,实现相关工业互联网协议的连接和通信,融合工业以太网的网关支撑模块与不同工业互联网协议控制支撑模块进行连接,接受其协议数据,将不同工业互联网的协议数据进行提取,实现不同工业互联网协议的转换和协议内部数据的传输,本发明的一种实时工业以太网协议的转换切换与互通融合系统及其方法,能在不改变原有各工业以太网协议的情况下,将不同工业以太网协议进行转换互通,实现工业以太网的融合统一。
-
公开(公告)号:CN11122177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1911426210.6
申请日:2019-12-30
IPC: G06F16/11 , G06F16/172 , G06F16/13 , G06F16/18 , G06F16/1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非易失性内存的文件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步骤1:在非易失性内存上划分区域,包括superblock、inodetable、data和journal区域;步骤2:在inodetable区域中,根据索引节点树进行元数据的索引;在data和journal区域中,根据数据块索引树分别进行文件数据块索引和日志块索引;步骤3:文件系统接收用户写入请求数据,构建元数据信息,通过B树组织数据,将写入请求数据和元数据信息存入非易失性内存;步骤4:文件系统接收用户的读取请求,通过多级哈希表,系统快速检索相应数据并返回给用户。本发明避免了用户态与内核态转换的上下文开销,简化了I/O操作;方便数据与元数据的访问,提高了非易失性存储设备的性能,从而提升系统的文件读写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41432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010104313.7
申请日:2020-02-20
IPC: G06F12/1045 , G06F3/06 , G06F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日志文件系统的非易失内存构建磁盘cache的方法及系统,包括:非易失内存cache包括非易失内存数据cache和非易失内存元数据cache;在非易失内存cache的初始化阶段,检查非易失内存中设置的关机标记,当检查到不是正常关机时,则非易失内存cache执行故障恢复操作保证系统一致性;在非易失内存cache的初始化完成后,在数据cache执行数据提交,在元数据cache执行元数据提交操作,在非易失内存cache的存储空间不足时,由数据cache执行数据回写操作,由元数据cache执行元数据回写操作;本发明避免数据的双重写,减少元数据的写放大,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309310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010135451.1
申请日:2020-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非易失性内存的JavaScript对象持久化框架,包括:持久性对象池模块、共享内存模块、数据一致性保障模块以及垃圾回收模块;持久性对象池模块负责创建与管理JavaScript持久性对象;共享内存模块支持持久性对象池模块创建管理的JavaScript持久化对象并行访问共享持久内存;数据一致性保证模块为上层应用程序调用JavaScript持久化对象提供一致性保障机制;垃圾回收模块负责回收处理无效的JavaScript持久化对象所占用的内存。本发明所述框架能够较为便捷的添加至现有的V8网页引擎当中,所述方法也可以方便的移植到面向非易失性内存的数据库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30199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57839.9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4L69/08 , H04L67/12 , H04L67/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工业以太网协议的转换切换与互通融合系统及其方法,解决了目前工业以太网没有统一标准,协议彼此存在异构特质难以便捷实现互通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融合工业以太网的网关支撑模块及对应不同协议的网络支撑模块,实现相关工业互联网协议的连接和通信,融合工业以太网的网关支撑模块与不同工业互联网协议控制支撑模块进行连接,接受其协议数据,将不同工业互联网的协议数据进行提取,实现不同工业互联网协议的转换和协议内部数据的传输,本发明的一种实时工业以太网协议的转换切换与互通融合系统及其方法,能在不改变原有各工业以太网协议的情况下,将不同工业以太网协议进行转换互通,实现工业以太网的融合统一。
-
公开(公告)号:CN113704217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737961.0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16/182 , G06F1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持久性内存文件系统中元数据及数据组织架构方法,其包括:构建根元数据区、元数据索引区、元数据区、数据区和日志区;根元数据区为分布式持久性内存文件系统的关键信息存储区域;元数据索引区,由二级索引组成,包括初级的段索引以及次级的组索引,用于快速获取元数据的序号以及元数据地址;元数据区,包括元数据位图区、详细信息存储区;数据区是分布式持久性内存文件系统中数据块的存储区域,采用基数树结构组织方式;日志区用于记录文件数据的修改,并将变化内容记录入日志,以确保文件系统的一致性。通过该方法可得到针对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分布式持久性内存,其可靠性高,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210656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0424740.0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量预测技术领域内的基于站点行为分析的共享单车流量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计算流量和归一化处理;S2,构建模型:包括站点间流动建模、动态站点内行为建模和外部影响因素建模;S3,训练模型:将训练数据输入步骤S2所构建的模型,使用Adam优化器梯度下降算法来训练模型得到最优参数;S4,流量预测:输入若干历史站点出行流量数据、站点间流通量数据及外部因子数据到经步骤S3训练的模型内,模型输出下一时间段内的站点出行流量包括流入量和流出量。本发明同时对站点间动态流通行为和站点内行为变化建模来估量站点的动态行为变化,能及时捕捉到站点的动态流量变化,达到更高的流量预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1413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104546.7
申请日:2020-0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持久内存文件系统的事务写优化框架的系统及方法,包括:模块M1:写文件输入元数据模块,元数据模块动态备份写文件系统中的元数据以及支持元数据故障恢复;模块M2:写文件输入数据模块,数据模块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在发生故障时恢复一致性状态;模块M3:当完成元数据模块和数据模块后,判断文件元数据和数据操作的原子性;并将原子性决策逻辑模块判断后的最新的元数据信息和/或数据信息写回元数据模块和/或数据模块。本发明主要针对持久内存文件系统的一致性实现问题,提供一种事务优化读写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40030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04445.X
申请日:2020-02-20
IPC: G06F16/22 , G06F16/2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DMA与非易失性内存的基数树访问系统,包括:数据存储模块:采用非易失性持久内存作为基数树的存储介质;远程读写模块:建立服务端CPU与客户端的RDMA通信连接;后台处理模块:在客户端进行远程读写时进行后台处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S1:在基数树初始化阶段,构建一块数据块,以支持远端数据的插入、更新和删除;S2:在基数树初始数据块存满后,重构数据结构为基数树结构,其中包含前缀节点和数据节点,并将树结构的前缀节点写入到客户端;S3:定期检查基数树的数据节点。本发明树能够在有效保障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极大减轻服务端CPU的压力,提高吞吐率,从而提高远程数据读写的整体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