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0166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57144.9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齐耀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康跃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向力可控的超临界CO2轴流涡轮机组及其轴向力测量和调节方法,该轴流涡轮机组包括:轴流涡轮本体,其包括主轴、叶轮和排气机匣,其中排气机匣包括:机匣本体;包围件,其布置在轴向腔内,包围件为一端开口的腔体,腔体的开口端与叶轮的出口端相抵,通过叶轮的出口端密封腔体,叶轮和包围件围成密闭的调压腔;以及多个连接肋,其用于将包围件连接固定于机匣本体;高压工质储罐以及低压工质储罐;其中,调压腔分别与高压工质储罐和低压工质储罐流体连通,高压工质储罐用于向调压腔供给高压工质,低压工质储罐用于接收来自调压腔的低压工质。本发明在不影响涡轮机组主要部件功能的基础上获得轴向力以及可在大范围内调节轴向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95754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08483.8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齐耀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康跃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IPC: F04D29/10 , F04D29/12 , F04D29/056 , F04D29/58 , F04D29/063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泄漏密封系统及控制方法,低泄漏密封系统包括压缩机本体和压温控制模块,所述压缩机本体内设有与压温控制模块相连通的压温控制腔和与大气环境相连通的泄漏气排放腔,所述压温控制腔和泄漏气排放腔之间设有碳环密封,所述压温控制腔的前端设有梳齿密封,所述梳齿密封、压温控制腔以及碳环密封组成多级密封组合结构。本发明适用于高转速、高压差工况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轴承冷却困难、密封效果差以及密封控制系统复杂性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254659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1418638.7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南瑞电力工程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高压下电缆的局部放电和泄漏电流的联合检测系统,包括:高压输出装置,其用于输出高压直流电,所述高压输出装置的高压输出端与电缆的一端连接;高精度电流表,其串接于所述电缆的接地线上,所述高精度电流表用于检测泄漏电流;高频电流传感器,其钳设于所述电缆的接地线上;示波器,其与所述高频电流传感器连接,其采集和存储高频电流传感器传输的局部放电脉冲信号;检测支路,其包括串联连接的检测电容和检测阻抗,所述检测支路连接在所述高压输出装置的高压输出端与电缆的接地线的接地端之间;局部放电检测仪,其输入端与所述检测阻抗连接;显示终端,其与所述局部放电检测仪的输出端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联合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15927217U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22116114.0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室内遮光器技术领域的一种便携智能室内可升降遮光器,包括主体外壳、可升降部分外壳以及遮光膜;可升降部分外壳上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与主体外壳之间设置连杆;主体外壳与可升级部分外壳之间设置遮光膜,遮光膜上设有第一显示屏;电机上连接设置单片机,单片机上连接设置传感器、第一显示屏;连杆通过电机驱动伸展设置,可升级部分外壳通过连杆向上移动至与主体外壳展开设置,遮光膜拉伸设置在可升级部分外壳与主体外壳之间;连杆通过电机驱动折叠设置,可升级部分外壳通过连杆向下移动至与主体外壳闭合设置,遮光膜收卷设置在主体外壳内。本实用新型适用各个光热环境不同的环境,根据其光热环境特征进行智能化的光热环境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216622991U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22116115.5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室内遮光器技术领域的一种便携智能室内可升降遮光器,包括可移动外壳、主体外壳、遮光膜以及连杆组件;连杆组件的上端部滑动设置在可移动外壳中,连杆组件的下端部滑动设置在主体外壳中;可移动外壳上设有传感器和单片机,单片机通过传感器传递信号驱动电机设置;可移动外壳与主体外壳相互闭合时,多根支杆的端部分别滑动至可移动外壳以及主体外壳的两端,遮光膜收卷设置在主体外壳中;可移动外壳与主体外壳相互展开时,多根支杆的端部向可移动外壳、主体外壳的中心点移动,遮光膜拉伸设置在可移动外壳与主体外壳之间。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个光热环境不同的环境,根据其光热环境特征进行智能化的光热环境改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