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0851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099367.3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11/00 , C02F11/06 , C02F11/12 , C02F11/127 , C02F11/13 , C02F11/147 , C02F9/00 , C02F1/66 , C02F1/72 , C02F1/38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量资源化的处理方法,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臭氧氧化污泥细胞内容物、利用黑水虻虫蛹壳粉浆及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等作为调理材料及提高残渣保水性能的材料,实现污泥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降解以及污泥中重金属的高效去除,进而将脱水产物制备成土壤保水材料,污泥中分离出的重金属以铁氧体方式得到回收,液相中的有机碳作为污水处理厂碳源得到利用,实现了污泥的全量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14271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311298328.1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南通华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微电粉的污水无臭处理一体化设备,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净化池,所述净化池内开设有净化腔,所述净化腔的右侧底壁上开设有磁混凝池,所述净化腔内固定安装有挡板以及两个溢流堰,且两个溢流堰分别位于挡板左右两侧。优点在于:本发明微电粉的使用可快速与污水中的恶臭和刺激性气体组分结合,从源头上避免了上述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并且在电化作用下可将污水中的恶臭和刺激性气体组分电解、转化为无臭组分,显著提升污水可生化性、促进脱氮除磷;另外相比传统内电解填料大量节省了投加用量;最后可在处理过程中同步实现对微电粉的循环利用以及分离回收,有效提高了该设备的可持续使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6372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245398.0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强化厨余垃圾自升温好氧消化制备有机液体肥的添加剂及使用方法。按质量百分数计,添加剂的原料包括20‑30%消旋酶;20‑30%多酚氧化酶;10‑20%蛋白酶;10‑15%果胶酶和10‑20%纤维素酶;5‑10%MnO2。本发明通过在分拣破碎研磨后的厨余垃圾原始浆液中投加添加剂,利用自升温好氧消化技术进行处理,可大幅提高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的水解、转化效率及其腐殖化过程,从而形成可利用的有机液体肥,具有占地面积小、稳定化效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26372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45398.0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强化厨余垃圾自升温好氧消化制备有机液体肥的添加剂及使用方法。按质量百分数计,添加剂的原料包括20‑30%消旋酶;20‑30%多酚氧化酶;10‑20%蛋白酶;10‑15%果胶酶和10‑20%纤维素酶;5‑10%MnO2。本发明通过在分拣破碎研磨后的厨余垃圾原始浆液中投加添加剂,利用自升温好氧消化技术进行处理,可大幅提高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的水解、转化效率及其腐殖化过程,从而形成可利用的有机液体肥,具有占地面积小、稳定化效率高的优点。
-
-
公开(公告)号:CN11495648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737497.X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9/00 , C02F1/46 , C02F1/44 , C02F3/30 , C02F3/12 , C02F103/06 , C02F101/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强化垃圾渗沥液内碳源利用的生物脱氮处理方法,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其中,基于强化垃圾渗沥液内碳源利用的生物脱氮处理的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调节池,缺氧池1,电化学反应池,缺氧池2,MBR模块和纳滤模块;所述膜生物反应器(MBR)模块包括好氧池和外置式超滤膜;所述缺氧池1还与所述好氧池相连。垃圾焚烧厂渗沥液经本发明提供的“调节池+缺氧池1+电化学反应池+缺氧池2+MBR模块(好氧池+外置式超滤膜)+纳滤模块(NF)”处理后,尾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与总氮(TN)浓度能稳定降至100mg/L和40mg/L以下,出水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规定的尾水直接排放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0697991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911035110.0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沥液生物处理工艺及系统,构建“缺氧池+第一沉淀池+一级好氧池+第二沉淀池+MBR单元+纳滤单元”工艺,其中,MBR单元中的混合液以200%~400%循环比回流到缺氧池。在缺氧池中,反硝化细菌利用渗沥液中的易降解有机物为碳源对回流的混合液进行高效脱氮反应;在一级好氧池中形成大量活性较高且吸附能力强的污泥,通过污泥的吸附作用去除渗沥液中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在内的有机物;MBR单元中的好氧处理则使有机氮、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为前端缺氧池的高效脱氮创造条件。该工艺可大幅缩短渗沥液处理的水力停留时间,并能在NF后不设置反渗透的情况下,使最终出水水质达到直接排放的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1068737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010015308.9
申请日:2020-01-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35/10 , C02F1/24 , C02F1/78 , C02F10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臭氧氧化含油污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内循环装置,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将硝酸铁溶液浸渍碳氮化物载体;然后对浸渍后的碳氮化物载体加热干燥;加热到550℃进行煅烧,即得所述污水处理催化剂。该装置包括含油污水原水箱、循环泵、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臭氧发生器、臭氧反应器、内循环回流装置,内循环回流装置包括内嵌的催化剂磁分离装置、挡板、导流管、催化剂出口;所述臭氧反应器内污水处理催化剂的添加量为0.5‑2g/L。本发明以微纳米气泡形式通入臭氧,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使臭氧在水体中产生大量强氧化性自由基,提高臭氧利用率,最大限度去除含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还便于催化剂经内循环装置实现分离与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8249725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810069984.7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发酵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污泥经沉淀、浓缩,得到待处理污泥;S2、将接种泥与步骤S1所得的待处理污泥按比例混合得到发酵混合物,调节所述发酵混合物的pH呈酸性;S3、将步骤S2所得的发酵混合物与甘氨酸螯合镍按比例混合,进行水解发酵。本发明利用弱酸性条件下甘氨酸螯合镍能够提高产酸发酵菌Clostridia的相对丰度,加速污泥水解酸化速率,并优化产酸发酵类型为产甲烷菌提供有利底物;同时溶解到污泥中的镍元素又可以提高产甲烷菌Methanosaeta的相对丰度,有效提高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574459B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811531878.2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11/143 , C02F11/147 , C02F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分段微气泡臭氧和表面活性剂联合调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包括:S1、取原始污泥重力沉降后过筛;S2、将臭氧以微气泡形式通入步骤S1处理后的污泥内,并进行反应;S3、将表面活性剂与步骤S2处理后的污泥均匀混合,并进行搅拌反应;S4、向步骤S3处理后的污泥中通入微气泡形式的臭氧反应后,进行脱水,得泥饼。本发明通过微气泡臭氧的氧化、表面活性剂的增容与电荷中和作用实现污泥的适度破解、有机物溶解至液相、絮体重构与粒度增长,而后再利用臭氧氧化降解亲水性小分子有机物,实现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最终改善污泥脱水性能。该方法具有协同效应明显、操作方便、调理剂费用低、适应性广、脱水效果显著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