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53631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510649376.X
申请日:2015-10-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先进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相容剂涂层改性碳纤维(CF)增强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利用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三元无规共聚物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涂覆,处理时间控制在2h~5h。按重量份将涂层改性碳纤维5~80份与ABS树脂100份、无机填料10~20份,偶联剂0.5~5份,抗氧剂0.2~1份以及润滑剂0~3份熔融共混得到涂层改性碳纤维增强ABS复合材料。赋予复合材料良好的强度、模量,并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热力学稳定性。本发明所描述的方法其制备工艺可控性好,较传统的碳纤维增强ABS塑料相比,力学强度提高,热稳定性好,在机械工业、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建筑用材、电子信息、生活日用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086924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345464.6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短碳纤维和热塑性树脂基体聚偏氟乙烯;其中,短碳纤维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40%,热塑性树脂基体聚偏氟乙烯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60-9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方法相对简单,并适于工业化加工生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292640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63240.2
申请日:2014-10-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13/06 , B29C47/92 , C08J5/06 , C08K5/09 , C08K5/098 , C08K5/132 , C08K5/1345 , C08K5/3435 , C08K5/526 , C08K7/06 , C08K9/04 , C08K9/06 , C08L23/14 , C08L2205/02 , C08L23/12 , C08L23/06 , C08K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浸润性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60-95份聚丙烯树脂、0.1-1份光稳定剂、0.1-1份紫外线吸收剂、0.1-0.7份抗氧剂、0.1-0.6份润滑剂加入到高混机中,混合好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采用连接于挤出机头的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树脂的浸渍设备,将挤出机挤出的熔体从浸渍设备的熔体入口处挤入到浸渍槽中;连续碳纤维先从浸渍设备的纤维入口处进入到浸渍设备中的表面处理室进行表面处理,紧接着进入浸渍设备的浸渍槽中,与聚丙烯熔体进行充分浸润,然后通过牵引机从浸渍设备的定型口模牵出,切粒得到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简化工艺、制得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异,同时密度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571036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572259.9
申请日:2013-11-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92 , B29C47/6087 , B29C2947/9259 , B29C2947/92704 , B29C2947/92885 , B29C2947/92895 , C08L23/12 , C08K2201/004 , C08L23/14 , C08L2205/03 , C08L2205/035 , C08L51/06 , C08K13/06 , C08K9/06 , C08K7/06 , C08L23/0884 , C08L23/0815 , C08L23/16 , C08L23/06 , C08K9/04 , C08L5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上述配比,称取5-40份的回收碳纤维加入到高混机中,然后加入0.1-3份的表面处理剂对回收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2)再按配比称取60-95份聚丙烯,3-20份相容剂,0-20份增韧剂,0.1-0.6份润滑剂,0.1-0.5份抗氧剂,0-20份填料于高混机中,混合均匀;(3)将步骤(2)混合均匀的原料加入到双螺杆机中熔融共混,挤出,水冷,拉条切粒得到回收碳纤维增强的PP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力学性能优异、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255077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49760.7
申请日:2015-11-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硅烷修饰碳纤维增强聚偏氟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中,聚偏氟乙烯树脂的质量分数为70%~95%,氟硅烷修饰后碳纤维的质量分数为5%~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碳纤维表面用氟硅烷修饰,有效提高了碳纤维与聚偏氟乙烯树脂的界面结合力,从而克服了原碳纤维与聚偏氟乙烯树脂复合效果不好的缺点,有效提高了碳纤维增强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153631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49376.X
申请日:2015-10-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先进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相容剂涂层改性碳纤维(CF)增强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利用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三元无规共聚物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涂覆,处理时间控制在2h~5h。按重量份将涂层改性碳纤维5~80份与ABS树脂100份、无机填料10~20份,偶联剂0.5~5份,抗氧剂0.2~1份以及润滑剂0~3份熔融共混得到涂层改性碳纤维增强ABS复合材料。赋予复合材料良好的强度、模量,并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热力学稳定性。本发明所描述的方法其制备工艺可控性好,较传统的碳纤维增强ABS塑料相比,力学强度提高,热稳定性好,在机械工业、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建筑用材、电子信息、生活日用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15170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398100.4
申请日:2014-08-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热性能优良的碳纤维增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聚丙烯树脂100份,沥青基碳纤维20~80份,无机填料10~20份,相容剂10~20份,偶联剂0.5~5份,抗氧剂0.2~1份以及润滑剂0~3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刚性高、导热性能好,适用于薄壁化、轻量化电子/电气产品的生产加工;并且原材料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适合于工业化连续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194286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398098.0
申请日:2014-08-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8L67/02 , C08L51/08 , C08K13/04 , C08K7/06 , C08K3/34 , C08K3/22 , C08K5/134 , C08K5/20 , C08K5/5425 , B29B9/06 , B29C47/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100份,沥青基短切碳纤维20~80份,无机填料10~20份,偶联剂0.5~5份,抗氧剂0.2~1份以及润滑剂0~3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刚性高、导热性能好,适用于薄壁化、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及电子/电气产品的生产加工;并且原材料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适合于工业化连续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151707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98100.4
申请日:2014-08-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23/12 , B29C47/92 , B29C2947/9258 , B29C2947/92704 , C08K2201/004 , C08K2201/014 , C08L51/06 , C08K13/04 , C08K7/06 , C08K3/34 , C08K2003/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热性能优良的碳纤维增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聚丙烯树脂100份,沥青基碳纤维20~80份,无机填料10~20份,相容剂10~20份,偶联剂0.5~5份,抗氧剂0.2~1份以及润滑剂0~3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刚性高、导热性能好,适用于薄壁化、轻量化电子/电气产品的生产加工;并且原材料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适合于工业化连续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087331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45466.5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间相沥青原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高性能碳纤维上的应用。中间相沥青原料用元素分析法测量该中间相沥青原料分子结构中,氢原子与碳原子摩尔比值H/C为0.55~1.0;用核磁共振法测量的分子结构中环烷碳含量与总碳含量摩尔比值大于9%;用嵌入法测量所述该中间相沥青原料软化点温度为200~240℃;用偏光显微镜法测量的中间相含量为100%。采用甲基萘等萘系化合物为原料,以氟化氢和三氟化硼混合物为催化剂,通过控制聚合条件制备上述中间相沥青。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中间相沥青原料纺丝稳定性好、预氧化活性高,有利于碳纤维纺丝及预氧化过程的控制与操作,操作工艺简单,有利于高性能的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