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IV流场缺失数据补偿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40837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954904.2

    申请日:2022-0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PIV流场缺失数据补偿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具有不同数据缺失区域的PIV流场数据集;步骤2)对第一PIV流场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步骤3)对预处理后的第一PIV流场数据集进行本征正交分解,得到POD模态;步骤4)分别对POD模态和第二PIV流场数据集进行掩码,得到掩码POD模态和掩码数据集;步骤5)基于最小二乘回归将掩码数据集投影到掩码POD模态上,得到重构时间系数;步骤6)重构流场;步骤7)将重构流场中与第二PIV流场数据集中的数据缺失区域对应的数据按时间顺序依次平移到第二PIV流场数据集中,得到数据补偿后的融合数据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数据补偿效果好等优点。

    基于振荡射流的法向流推力矢量喷管控制装置及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337117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787507.6

    申请日:2021-07-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振荡射流的法向流推力矢量喷管控制结构及飞行器,其中控制结构包括控制器,依次连接的气流干管、开关阀、第一气流支管、第二气流支管和多个扫掠型振荡射流激励器,扫掠型振荡射流激励器的数量为偶数,均分为第一激励器组和第二激励器组,第一激励器组和第二激励器组分别布置在喷管出口的两侧,喷管出口侧沿主流方向渐扩,扫掠型振荡射流激励器的轴线与所在处喷管侧壁的法向夹角小于45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了流动控制的策略,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应性强,无需利用复杂的机械结构改变喷管外形,降低了飞行器的重量;不会因为喷管外形的改变增加飞行器的阻力;同时可以显著提高飞行器的隐身性能。

    一种基于自激发扫掠振荡射流的矢量喷管

    公开(公告)号:CN113294262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770810.5

    申请日:2021-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激发扫掠振荡射流的矢量喷管,包括气流管道、气源、开关阀、激励器、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所述气源通过所述开关阀向所述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输送气体,所述激励器沿着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板喷射气体。本发明通过控制开关阀来控制某一侧的激励器阵列的开闭,当一侧的振荡器阵列开始工作并产生振荡射流时,由于康达效应,喷管出口的主射流朝该侧发生一定角度的方向偏转,从而调节主射流的偏转方向的目的。同时由于所述激励器为自激发扫掠振荡器,只需要使用发动机不到1%的流量就能够对发动机主气流实施有效控制,为采用二次流实施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提供了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基于振荡射流的法向流推力矢量喷管控制装置及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337117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787507.6

    申请日:2021-07-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振荡射流的法向流推力矢量喷管控制结构及飞行器,其中控制结构包括控制器,依次连接的气流干管、开关阀、第一气流支管、第二气流支管和多个扫掠型振荡射流激励器,扫掠型振荡射流激励器的数量为偶数,均分为第一激励器组和第二激励器组,第一激励器组和第二激励器组分别布置在喷管出口的两侧,喷管出口侧沿主流方向渐扩,扫掠型振荡射流激励器的轴线与所在处喷管侧壁的法向夹角小于45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了流动控制的策略,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应性强,无需利用复杂的机械结构改变喷管外形,降低了飞行器的重量;不会因为喷管外形的改变增加飞行器的阻力;同时可以显著提高飞行器的隐身性能。

    一种基于自激发扫掠振荡射流的矢量喷管

    公开(公告)号:CN215890242U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21551900.7

    申请日:2021-07-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自激发扫掠振荡射流的矢量喷管,包括气流管道、气源、开关阀、激励器、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所述气源通过所述开关阀向所述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输送气体,所述激励器沿着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板喷射气体。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开关阀来控制某一侧的激励器阵列的开闭,当一侧的振荡器阵列开始工作并产生振荡射流时,由于康达效应,喷管出口的主射流朝该侧发生一定角度的方向偏转,从而调节主射流的偏转方向的目的。同时由于所述激励器为自激发扫掠振荡器,只需要使用发动机不到1%的流量就能够对发动机主气流实施有效控制,为采用二次流实施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提供了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