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GPU加速的三维粒子场及速度场重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4435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111003737.5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PU加速的三维粒子场及速度场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两组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多相机图像数据,以及每个相机的权重矩阵查找曲线;采用GPU,基于所述多相机图像数据和权重矩阵查找曲线进行三维粒子场层析重建,获得重建的三维粒子场,在所述层析重建过程中,使用与体素数量等同的线程数量并行计算所有体素的光强重建;对所述重建的三维粒子场进行分块,提取每个数据块的两个诊断窗口数据,采用GPU并发进程进行三维互相关计算,获得所有窗口的平均速度,重建获得三维速度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有效减少计算时间开销、提升效率等优点。

    一种基于YSZ:Eu磷光材料的最高经历温度测试方法及其系统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2345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578899.6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YSZ:Eu磷光材料的最高经历温度测试方法及其系统与应用,测试方法包括:在试件表面喷涂形成YSZ:Eu磷光材料层,再置于热环境中,取出后,在紫外光激发作用下,YSZ:Eu磷光材料层发出磷光信号,将波长580±10nm处的磷光光强度与波长610±10nm处的磷光光强度作比,得到磷光光强比,根据磷光光强比以及光强比/温度标准曲线,即可获得试件在热环境中所经历的最高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高温加热过程对YSZ:Eu磷光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发光性质造成的不可逆转变,从而记录材料所经历的最高温度,并具有测温范围广(900‑1300℃)等优点,对隔热、耐热性能测试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PIV流场缺失数据补偿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40837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954904.2

    申请日:2022-0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PIV流场缺失数据补偿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具有不同数据缺失区域的PIV流场数据集;步骤2)对第一PIV流场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步骤3)对预处理后的第一PIV流场数据集进行本征正交分解,得到POD模态;步骤4)分别对POD模态和第二PIV流场数据集进行掩码,得到掩码POD模态和掩码数据集;步骤5)基于最小二乘回归将掩码数据集投影到掩码POD模态上,得到重构时间系数;步骤6)重构流场;步骤7)将重构流场中与第二PIV流场数据集中的数据缺失区域对应的数据按时间顺序依次平移到第二PIV流场数据集中,得到数据补偿后的融合数据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数据补偿效果好等优点。

    一种无反馈管道的流体振荡器

    公开(公告)号:CN11254733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371440.X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反馈管道的流体振荡器,包括振荡器主体以及设置在振荡器主体内依次连通的整流段、收缩段、反应腔室、喉部和扩散形喷嘴,所述的整流段与后端的外部压力流源连通,所述的反应腔室的截面呈前大后小且以前后方向的中线上下对称的葫芦形,所述的扩散形喷嘴沿程的壁面进行弧形扩充后呈喇叭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频率高、更均匀的周期性横向射流振荡等优点。

    一种温度压力联合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55589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706867.2

    申请日:2017-08-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K11/32 G01L1/2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度压力联合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该系统包括温度压力探针、与温度压力探针连接的光纤耦合器、通过光纤与光纤耦合器进口连接的激光光源、通过光纤与光纤耦合器出口连接的分光镜以及设置在分光镜不同光路后方的信号处理单元,所述温度压力探针的表面涂覆Zr3Y4O12:Eu与MFG混合磷光层,所述Zr3Y4O12:Eu与MFG混合磷光层中Zr3Y4O12:Eu与MFG的质量比为(800~2500):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以非接触式方法联合测量温度场和压力场,测量温度高(500-1000℃),温度及压力测量精确度高的特点,根据改变温度压力测量探针的形状适应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压力测量,不影响温度场及压力场,适用范围广,适用于测量航空发动机或地面燃气轮机处于工作状态下的温度。

    基于YSZ:Re荧光寿命测量的温度测量系统及其测试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568526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10520.5

    申请日:2016-1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YSZ:Re荧光寿命测量的温度测量系统及其测试方法与应用,温度测量系统包括信号发射器、与信号发射器电连接的UV‑LED紫外光源、温度测量探针以及与温度测量探针配合使用的温度信号处理单元,该温度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滤光镜、光电倍增管检测器、与光电倍增管检测器依次电连接的电阻箱及示波器,所述的温度测量探针的表面喷涂有YSZ:Re荧光层,并通过光纤分别与UV‑LED紫外光源、滤光镜相连;所述的温度测量系统用于测量航空发动机或地面燃气轮机处于工作状态下的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测量温度高500‑1200℃,温度精确高的特点,根据改变温度测量探针的形状适应不同环境下的温度测量,不影响温度场,温度精度高,适用范围广。

    一种基于无反馈振荡射流的无舵面翼型升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6544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211185451.8

    申请日:2022-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反馈振荡射流的无舵面翼型升力装置,包括环量控制翼型以及设置在环量控制翼型主体内部的无反馈管道的流体振荡器和外部的康达表面,所述环量控制翼型主体内部还设有射流通道、隔板和集气室;所述集气室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集气室的孔径由进气端到出气端逐渐递增,所述射流通道的一端连通有外部气源,另一端连通集气室的进气端,所述集气室的出气端连通流体振荡器的整流端,所述隔板固定在射流通道和集气室的腔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翼展方向射流均匀稳定且增升效果更好等优点。

    一种发动机叶片热疲劳消除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67715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228495.4

    申请日:2022-1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叶片热疲劳消除装置,作用于发动机叶片内壁,装置包括振荡器阵列,振荡器阵列包括多个振荡器,振荡器相互平行,且相邻两个振荡器的相接近的两个反馈通道相连接,形成共享反馈通道,振荡器包括振荡器入口、振荡器出口、内部振荡腔和壁块,壁块对称设置在射流中心线两侧,壁块的内侧面为壁面,壁面之间形成内部振荡腔,内部振荡腔的入口与振荡器入口相连接,内部振荡腔的出口与振荡器出口相连接,共享反馈通道的一端与振荡器入口相连接,共享反馈通道的另一端与内部振荡腔的出口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消除热斑,减少热应力和热疲劳等优点。

    一种快响应双组分压力敏感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0286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349443.6

    申请日:2022-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响应双组分压力敏感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调节压力敏感组分及参考组分的温度敏感性,实现测量中温度误差及模型运动误差的同步消除。通过将双组分荧光分子附着于空心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实现涂层内部氧气的快速扩散及涂层对于压力变化的快速响应特性。通过使用激发光源及两台高速相机,即可实现直升机旋翼桨叶等高速运动模型表面压力的实时测量。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稳态双组分压力敏感涂料,能够实现双组分发光材料间温度敏感性的匹配,同步消除温度误差与模型运动误差,实现测量精度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涂层的动态响应性能,实现高频压力脉动的实时测量。

    一种适用于物体动态皮肤流动控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5777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010092760.5

    申请日:2020-0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物体动态皮肤流动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将结构可变形的材料附着于物体表面,材料和物体可相对移动,利用材料的机械不稳定性,对其拉伸与收缩,进行材料平整表面与3D纹理表面的转变,具体为:当物体表面有流动分离时,将材料进行拉伸,产生具有涡发生器效果的纹理表面,抑制流动分离,当物体表面没有流动分离时,使材料收缩,物体表面回到光滑状态,防止附加阻力的产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采用被动流动控制策略,适应能力强,可用于圆柱扰流、机翼等流动装置;用动态的流动控制策略,扩展性佳,通过不同程度的拉伸,可实现各种变工况情况的流动分离控制;采用较为成熟的被动控制策略,成本低、可靠性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