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99748A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610028598.0
申请日:2006-07-04
Applicant: 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IPC: A61K35/56 , C08B37/02 , A61K9/48 , A61K9/08 , A61K9/12 , A61K9/20 , A61K9/70 , A61K47/26 , A61K47/32 , A61P35/00 , A61P29/00 , A61P3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河蚌提取物-河蚌葡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从河蚌肉中提取得河蚌葡聚糖,其分子量为1.7×106道尔顿,比旋度[α]D为+ 243.4°(c 0.5,H2O),单糖组成仅含有葡萄糖,分析表明含有端基、1,4连接等五种葡萄糖残基。经实验证实,具有明显的增强T和B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ConA和LPS诱导的增值反应,且量效关系明显,具有较好的免疫促进或增强作用和明显的镇痛作用以及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本发明的河蚌葡聚糖中加入可药用载体制成药物组合物,以促进其给药。
-
公开(公告)号:CN101433565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0810203383.7
申请日:2008-11-26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IPC: A61K36/185 , A61K31/519 , A61K31/437 , A61P25/16 , A61P25/24 , A61P25/28 , C07D487/04 , C07D471/04 , C07D519/00 , A61K1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骆驼蓬属植物种子中总生物碱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的制备与应用。骆驼蓬属植物(包括骆驼蓬、多裂骆驼蓬和骆驼蒿)种子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趁热溶解加入2-10%盐酸酸化、氨水碱化析出沉淀、经干燥后即得主要含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的比例为0.18∶1—4.30∶1、总生物碱含量大于50%的总生物碱提取物。总生物碱提取物经色谱法分离得到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等10个有效单体成分。通过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分析显示本发明制备的总生物碱提取物及其有效单体成分具有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可用于制备治疗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药物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433565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03383.7
申请日:2008-11-26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IPC: A61K36/185 , A61K31/519 , A61K31/437 , A61P25/16 , A61P25/24 , A61P25/28 , C07D487/04 , C07D471/04 , C07D519/00 , A61K1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骆驼蓬属植物种子中总生物碱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的制备与应用。骆驼蓬属植物(包括骆驼蓬、多裂骆驼蓬和骆驼蒿)种子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趁热溶解加入2-10%盐酸酸化、氨水碱化析出沉淀、经干燥后即得主要含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的比例为0.18∶1-4.30∶1、总生物碱含量大于50%的总生物碱提取物。总生物碱提取物经色谱法分离得到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等10个有效单体成分。通过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分析显示本发明制备的总生物碱提取物及其有效单体成分具有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可用于制备治疗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药物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0560606C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610028598.0
申请日:2006-07-04
Applicant: 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河蚌提取物-河蚌葡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从河蚌肉中提取得河蚌葡聚糖,其分子量为1.7×106道尔顿,比旋度[α]D为+243.4°(c 0.5,H2O),单糖组成仅含有葡萄糖,分析表明含有端基、1,4连接等五种葡萄糖残基。经实验证实,具有明显的增强T和B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ConA和LPS诱导的增值反应,且量效关系明显,具有较好的免疫促进或增强作用和明显的镇痛作用以及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本发明的河蚌葡聚糖中加入可药用载体制成药物组合物,以促进其给药。
-
公开(公告)号:CN101406497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810203382.2
申请日:2008-11-26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IPC: A61K36/185 , A61K31/7068 , A61P19/02 , A61P29/00 , A61K1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山柑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药材粉碎后用水煎煮或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后再加入乙醇沉淀杂质、上清液或浓度高于80%的乙醇提取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后经干燥后得提取物1。提取物1用水分散溶解后石油醚脱酯,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水溶性部位分别经减压浓缩和干燥后,分别制成提取物2和3。提取物1含有刺山柑碱A等5个新化合物在内的30个化合物。提取物2含有对羟基苯甲酸等18个化合物。提取物3含有刺山柑碱A等5个新化合物在内的18个化合物。经药效学实验显示提取物1、2和3具有镇痛、抗炎活性,可用于制备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炎或肩周炎的药物。
-
-
公开(公告)号:CN102229967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088501.6
申请日:2011-04-08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柚皮素获取红花素和异红花素的方法,为微生物转化法,包括微生物的培养、底物的转化及产物的收集纯化步骤;所述的微生物为黑曲霉3.4628(Aspergillus niger,CGMCC 3.4628);所述的底物为柚皮素。本发明选用的转化菌株黑曲霉3.4628易于购得,且可以重复使用,成本较低;柚皮素转化速度快,可在较短时间得到红花素和异红花素;且转化过程污染小,工艺简单,底物-柚皮素还可以循环利用,使规模化及低成本制备红花素和异红花素这两种物质成为可能,对红花素和异红花素的理论研究及其药用价值的广泛利用具有重要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762359A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510030088.2
申请日:2005-09-28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473 , A61K31/472 , A61P29/00 , A61P19/02 , A61P3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乌药生物碱在制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经动物试验表明乌药生物碱能显著减轻胶原关节类小鼠关节病变程度,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明显降低风寒湿痹证模型大鼠致炎足的肿胀度等。从而可用乌药生物碱作为活性成分制备治疗类风湿关节类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
-
-
公开(公告)号:CN101195804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610119149.7
申请日:2006-12-05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C12N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它是从蕨类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植物活体中采用内生真菌分离纯化技术分离获得的,经微生物分类学鉴定为内生枝顶孢霉(Acremonium endophytium)。该菌株保藏号为CCTCC M206118。本发明通过蛇足石杉内生真菌菌株液体发酵,产生了石杉碱甲类似化合物,是寻找治疗早老性痴呆活性成分石杉碱甲新资源的重要微生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