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伸缩导管及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58986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453837.0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领域,尤其涉及电磁伸缩导管及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验装置。所述电磁伸缩导管,包括:导管组件、微型电磁铁和拉伸弹簧;导管组件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以套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导管外表面布有微型电磁铁,第一导管内表面固定有柔性金属薄片;第二导管外套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管的接头端和第一导管的非接头端连接。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验装置,包括所述的电磁伸缩导管。本发明中,导管实现了自动伸缩,解决人工更换导管的工作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剂量照射,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间隙在位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8905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426115.6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间隙在位测量方法。所述方法为:两根相邻弯管在U形管段被选定防振条处进行接触试验,选取频率以及对应的测量通道;改变两根相邻弯管在U形管段以及直管段的间隙距离并进行涡流检验;记录两根试验传热管发生间隙偏差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利用幅值和相位分别绘制每对间隙偏差传热管在不同间隙偏差距离下的幅值与距离关系曲线;根据曲线进行非线性多项式拟合并得出拟合公式;采用确定的测量通道及频率对实际的相邻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进行涡流检验,根据获取的幅值信息以及拟合公式,计算得到实际的间隙距离。本发明可有效检测两条临近传热管之间的间隙距离,易于操作实施,工程实践效率高。

    一种核电厂管壳式热交换器传热管剩余壁厚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2875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533042.2

    申请日:2022-1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厂管壳式热交换器传热管剩余壁厚预测方法,获取第若干次循环末期之前每次循环末期的传热管缺陷深度,根据第若干次循环末期之前每次循环末期的传热管缺陷深度,计算传热管缺陷深度的扩展速率,预测第若干次循环末期完成后的传热管缺陷深度,根据第若干次循环末期完成后的传热管缺陷深度预测第若干次循环末期完成后的传热管剩余壁厚。本发明的方法以传热管涡流检查剩余壁厚数据为基础,针对缺陷类型为点蚀或磨损的传热管,按照数学计算方法拟合出缺陷增长速率方程,从而迭代计算传热管在未来循环寿期末的剩余壁厚。

    一种核电厂热交换器传热管涡流检验不确定度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8986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135073.7

    申请日:2023-09-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热交换器传热管涡流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热交换器传热管涡流检验不确定度试验方法。根据电厂热交换器传热管缺陷情况,确定试样缺陷种类,对于试验所需的缺陷试样,确定缺陷数量;涡流检验试验:按照涡流检验程序对每根试验样管进行涡流检验,探头在样管中回拉三次,每两次回拉之间,样管管旋转120°,任一缺陷分析结果取三次平均值;试验数据评估计算:对缺陷试样的每个缺陷进行计量,通过真实计量深度、NDE测量深度,形成实际值和测量值相关的成对数据集,使用标准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上述数据集确定传热管涡流检验不确定度。通过试验的方法获取了缺陷真实值和测量值。

    一种核反应堆堆内构件控制棒导向筒调试装置和调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4255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286818.X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控制棒导向筒调试装置,包括上部导向筒模拟体、下部导向筒模拟体、导向筒固定支架、导向筒紧固螺栓和下部导向筒定位销;所述上部导向筒模拟体模拟控制棒导向筒上部导向卡,所述下部导向筒模拟体模拟控制棒导向筒下部导向卡和连续导向段;所述上部导向筒模拟体和下部导向筒模拟体通过导向筒紧固螺栓固定在导向筒固定支架顶座上,下部导向筒模拟体穿过导向筒固定支架并通过下部导向筒定位销定位在导向筒固定支架底座上。本发明的控制棒导向筒调试装置,其导向卡可更换,导向卡间距可调整,满足不同核反应堆堆型控制棒导向筒视频检查的模拟试验。

    一种核燃料组件导向管内部视频检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44744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09910.6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运行、维护、检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燃料组件导向管内部视频检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定位导向部件和滑动检验部件,底部导向柱和定位销均匀分布在定位导向部件下部,通过依次插入乏燃料贮存格架、上管座定位销孔,实现定位和安装;滑动检验部件通过滑动部件导向板依次插入定位导向部件上部的长对位导向柱、短对位导向柱,实现对被检燃料组件的定位;滑动部件导向柱对称固定于滑动检验部件两侧,上端与导向柱上部连接板连接,用于控制搭载在检验操作长杆上的检验内窥镜在被检导向管的升降运动导向。本发明装置及方法大大降低了定位销孔的插入难度,实现高效率检验,效果良好。

    一种核电厂控制棒组件包壳剩余壁厚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1510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211547132.7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厂控制棒组件包壳剩余壁厚预测方法,能够快速、高效率、全面量化的获取所有控制棒的磨损程度,无玷污风险。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含以下步骤:S01、包壳壁厚数据获取步骤:获取堆芯位置L处已结束的几次循环中已记录的每次循环前、后控制棒包壳的壁厚数据;S02、堆芯位置L处磨损速率确定步骤:将控制棒在堆芯位置L处一次循环前、后的包壳壁厚差值ΔX作为该堆芯位置的磨损速率CL;S03、初始包壳壁厚获取步骤:获取控制棒在堆芯位置L处进入循环前的包壳初始壁厚值X1;S04、剩余包壳壁厚计算步骤:插配在堆芯位置L处的控制棒在经过循环后的包壳剩余壁厚X2=X1‑CL*循环次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