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65772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80065097.2
申请日:2014-11-27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362 , H01M4/364 , H01M4/386 , H01M4/483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容量、高输出且循环特性优异、不可逆容量少的非水系二次电池负极用碳材料等。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系二次电池负极用碳材料含有:(1)含有硅元素的复合碳粒子(A)、以及(2)由石墨粒子(C)与非晶质碳复合化而成的非晶质复合石墨粒子(B)。
-
公开(公告)号:CN11815949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80071387.2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在500个循环后也可兼顾高容量保持率和低DCR保持率的碳材料和使用了该碳材料的二次电池。本发明涉及以下方式。一种碳材料,其根据流式粒子图像分析得到的粒径分布的峰数量为2个以上,通过下述式(1)计算出的粒子个数Ne为700个以上。一种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及电解质,该负极包含集电体和形成于该集电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该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该碳材料。Ne=No×F(1)(式(1)中,No(个)为根据流式粒子图像分析得到的碳材料的粒子个数。F(%)为根据流式粒子图像分析得到的粒径小于3μm的碳材料的粒子频度。)。
-
-
公开(公告)号:CN11341042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64580.4
申请日:2014-11-27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容量、高输出且循环特性优异、不可逆容量少的非水系二次电池负极用碳材料等。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系二次电池负极用碳材料含有:(1)含有硅元素的复合碳粒子(A)、以及(2)由石墨粒子(C)与非晶质碳复合化而成的非晶质复合石墨粒子(B)。
-
公开(公告)号:CN1196306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80057122.1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二次电池的放电负荷特性和二次电池的高温保存恢复率优异的碳材料,以及提供二次电池的放电负荷特性和二次电池的高温保存恢复率优异的碳材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满足下式(1)和下式(2)的碳材料,或者包含满足下式(3)的碳材料(A)和满足下式(4)的碳材料(B)的碳材料。0.1≤SAe/SAp≤1.2(1),1≤α≤10(2),0.1≤α1≤6(3),8≤α2≤20(4)。
-
公开(公告)号:CN11720379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80011271.4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材料组合物,其包含碳材料(A)和碳材料(B),所述碳材料(A)包含具有非晶态碳质物或石墨质物的石墨,通过水银压入法测定的细孔分布具有2个以上的峰,将细孔直径最小的峰与下一个峰之间的极小值以下的累积细孔容积设为y(mL/g)、将石墨的非晶态碳质物或石墨质物的包覆率设为x(%)时,满足y≤‑0.0084x+0.13;所述碳材料(B)的粒料密度为1.80g/cm3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16651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80032607.9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包含碳质粒子(A)和氧化硅粒子(B),碳质粒子(A)的使用微小压缩试验机通过特定的测定方法测定的10%粒径变位压力为10MPa以下,并且,氧化硅粒子(B)的中值粒径(D50)为0.8μm以上且20μm以下。相对于碳质粒子(A)和氧化硅粒子(B)的总量,氧化硅粒子(B)的含量小于30重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