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60227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980007559.8

    申请日:2019-01-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保存特性及快速充电特性优异的高容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一方式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的正极板、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层的负极板、间隔件、非水电解质、封口体和外装体。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石墨及硅材料,硅材料包含:由SiOx(0.5≤x<1.6)所示的氧化硅、以及由Li2zSiO(2+z)(0<z<2)所示的在硅酸锂相中分散有硅相的硅‑硅酸锂复合体。硅‑硅酸锂复合体的含量相对于硅材料为33质量%以上且93质量%以下。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7537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09632.6

    申请日:2017-02-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少量的碳酸锂在过充电时迅速地启动电流阻断机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板、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板、夹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间隔件、非水电解质、有底筒状的外装罐、以及具有在规定的电池压力下启动的电流阻断机构的封口体,正极活性物质为通式LixNiyM(1-y)O2(0<x≤1.2、0.85≤y≤0.99、M为选自Co、Fe、Cu、Mg、Ti、Zr、Ce和W中的至少1种元素)所示的锂镍复合氧化物,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为0.01质量%以上且0.2质量%以下的碳酸锂被添加至正极板中。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7537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780009632.6

    申请日:2017-02-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少量的碳酸锂在过充电时迅速地启动电流阻断机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板、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板、夹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间隔件、非水电解质、有底筒状的外装罐、以及具有在规定的电池压力下启动的电流阻断机构的封口体,正极活性物质为通式LixNiyM(1‑y)O2(0<x≤1.2、0.85≤y≤0.99、M为选自Co、Fe、Cu、Mg、Ti、Zr、Ce和W中的至少1种元素)所示的锂镍复合氧化物,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为0.01质量%以上且0.2质量%以下的碳酸锂被添加至正极板中。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0227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980007559.8

    申请日:2019-01-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保存特性及快速充电特性优异的高容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一方式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有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的正极板、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层的负极板、间隔件、非水电解质、封口体和外装体。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石墨及硅材料,硅材料包含:由SiOx(0.5≤x<1.6)所示的氧化硅、以及由Li2zSiO(2+z)(0<z<2)所示的在硅酸锂相中分散有硅相的硅-硅酸锂复合体。硅-硅酸锂复合体的含量相对于硅材料为33质量%以上且93质量%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