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参皂苷Ⅳa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疾病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11069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38351.7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竹节参皂苷Ⅳa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疾病的药物上的应用。优选方案为竹节参皂苷Ⅳa通过miR-17-5p/MFN2信号通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药物。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FD+CCl4组中肝指数明显增加,ALT、TG及GLU的含量明显增高;形态学表现出明显的脂肪变性及胶原纤维沉积;脂代谢相关基因、炎症因子IL-6、IL-1β及miR-17-5p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MFN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FN2的蛋白水平降低。经竹节参皂苷Ⅳa干预后,ALT、TG及GLU的含量下降,形态学上脂肪变性减轻,胶原纤维沉积减少,脂代谢相关基因、炎症因子IL-6、IL-1β及miR-17-5p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MFN2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MFN2的蛋白水平也升高。竹节参皂苷Ⅳa对NASH有保护作用,且与调控miR-17-5p/MFN2信号通路有关。

    一种用于竹节参分子鉴定的引物及序列特异扩增区域(SCAR)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49534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724704.8

    申请日:2015-10-2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竹节参分子鉴定的引物,所述的引物为Z1,其序列为:F5’-AGACGTCCACATGGGCTA-3’;R5’-TAGACGTCCACGTTAAGTTAG-3’。同时提供了特异性引物Z1进行竹节参序列特异性扩增区域标记分子的鉴定方法,具体为基因组DNA的提取及SCAR分析。应用特异性SCAR引物Z1对竹节参及其它人参属植物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5℃退火30s,72℃延伸30s,循环34次;72℃补充延伸5min,取PCR反应产物,在100V电压下,经琼脂糖凝胶电泳30min,凝胶分析系统检测照相,即可完成鉴定。本申请依赖于特异性引物和PCR实验技术,就能够实现对竹节参及其它人参植物的快速鉴别。SCAR标记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在不同实验室均易实现。

    一种RAPD标记竹节参及其近缘植物的品种鉴别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02272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397829.4

    申请日:2015-07-0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RAPD标记技术与人工绘制品种鉴定图(MCID)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竹节参及其近缘人参属植物(人参、西洋参、三七以及竹节参变种狭叶竹节参、羽叶三七、珠子参)的快速鉴别。采用改良的CTAB法从叶片中提取竹节参及其近缘植物总DNA,从16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并且具有特异性条带的4条引物构建DNA指纹图谱,共扩增出4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2条,多态性比率为91.30%。根据特异性条带的有无,将竹节参及其近缘植物一一鉴别区分开,绘制图谱关系分析图,构成人工绘制品种鉴定图。该方法快速简单,结果直观可靠,为竹节参及近缘品种的初步鉴别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在体外用ELISA方法建立的IL-6/sIL-6R结合的分子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01246160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0710053142.4

    申请日:2007-09-06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白细胞介素-6(interluekin-6,IL-6)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和采用ELISA方法建立的IL-6/sIL-6R(solubleinterluekin-6 receptor,sIL-6R)特异结合的体外分子模型,及该分子模型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是:经过原核表达的IL-6与其受体sIL-6R特异性结合形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IL-6/sIL-6R复合物。所述分子模型的优化条件为:包被IL-6R 1∶500;加入IL-61∶1000及IL-6抗体1∶2000。采用本发明建立的IL-6/sIL-6R结合的分子模型具有高通量的特性,利用该分子模型可以寻找有效阻断IL-6/sIL-6R生物活性的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靶向CD133载sPD1微泡的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抑制宫颈癌的药物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339371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36105.9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联合靶向CD133载sPD1微泡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将生物素化脂质微泡滴加PE标记链酶亲和素孵育,加入再加入生物素化的CD133抗体,经孵育后离心得到靶向CD133微泡。将所得的靶向CD133微泡和sPD1质粒室温下孵育后,再用PBS冲洗,离心,即可得到靶向CD133载sPD1脂质微泡。本发明将靶向CD133载sPD1脂质微泡应用于制备抑制宫颈癌移植瘤的药物上,结果表明靶向CD133载sPD1脂质微泡具体更高的抑瘤效果,靶向CD133载sPD1脂质微泡的体积抑制率和体重抑制率分别为78.01%和72.25%。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