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双极化透镜天线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935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577795.8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超宽带双极化透镜天线,包括微带辐射体、金属背腔、微带馈电巴伦以及介质透镜,微带辐射体为四臂正弦天线,且微带辐射体的每个辐射臂的末端均为曲折曲线;金属背腔安装于微带辐射体一侧,用以产生单向辐射;微带馈电巴伦设置于金属背腔内,并一端与微带辐射体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同轴连接器;介质透镜设置在微带辐射体远离金属背腔的一侧。本申请的超宽带双极化透镜天线,通过设置辐射臂的末端为曲折曲线,改善天线低频辐射特性,使天线频带向低频拓展,通过在微带辐射体前增加介质透镜,使天线能在宽频带内有聚焦的波束指向和较高的增益,超宽带双极化透镜天线具有宽频带、小尺寸、较高单天线增益的特点。

    一种组合天线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1764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1050683.2

    申请日:2022-08-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组合天线。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第一天线阵列以及第二天线阵列,第一天线阵列和第二天线阵列工作的频段不同;第一天线阵列包括多个第一阵子以及与用于为多个第一阵子馈电的多个第一馈电结构,多个第一阵子设置于上固定板之上,多个第一馈电结构设置于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第一天线阵列的地板为上固定板;第二天线阵列包括多个第二馈电结构,多个第二馈电结构设置于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用于向上固定板馈电,第二天线阵列的地板为下固定板。由于第二天线阵列共用上固定板作为天线面,同时上固定板还作为第一阵子的地板,上固定板的尺寸比传统的组合天线中下固定板的尺寸减少了至少四分之三,实现抗干扰天线的小型化。

    可穿戴天线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42112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321582.8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穿戴天线,可穿戴天线包括衣物以及设置于衣物夹层内的天线组件,天线组件包括前向天线、后向天线以及馈电网络,馈电网络与前向天线和后向天线分别连接,用于为前向天线和后向天线馈电;前向天线设置于衣物的第一区域中,后向天线设置于衣物的第二区域中,其中,在衣物被用户穿着时,第一区域位于用户身体的前侧,第二区域位于用户身体的后侧。本实施例中,由于提供的可穿戴天线设置于衣物的衣物夹层内,因此,该可穿戴天线方便用户穿戴、隐蔽性强、便于用户战术动作展开以及行进通过性强。

    天线装置及其通信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094321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57919.4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其通信设备,该天线装置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至少一个高频辐射阵元、非金属的第一支撑组件、低频辐射阵元、第一磁棒和信号输出元件;高频辐射阵元包括互为对阵振子的第一高频辐射体和第二高频辐射体,第二高频辐射体的内部设置有宽带同轴阻抗变化器;第一高频辐射体和第二高频辐射体通过非金属的第二支撑组件连接,且相向的一端均为具有预设锥度的圆台结构辐射体;高频辐射阵元的第一射频线缆通过第一支撑组件与低频辐射阵元馈电连接,并与低频辐射阵元的第二射频线缆缠绕在第一磁棒的表面后,接入信号输出元件;第二射频线缆与第一射频线缆馈电连接。该天线装置实现了在拓宽天线工作频段的同时兼顾天线效率。

    密封圈和天线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3385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52309.8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圈和天线。密封圈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圈和外圈、连接内圈和外圈的第一表面以及连接内圈和外圈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背设置;第一表面设置有与内圈同心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与内圈之间形成第一缓冲部,第一环形凹槽与外圈之间形成第二缓冲部;第二表面设置有与内圈同心的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与内圈之间形成第三缓冲部,第二环形凹槽与外圈之间形成第四缓冲部。本发明中提出的密封圈能够防止天线内部的气体在高温环境中气体流出,因此遇到低温等雨水天气后不会产生现有的单向开口的密封圈中的虹吸效应。

    一种水平全向圆极化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385183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51788.4

    申请日:2021-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全向圆极化天线,包括底板、设于底板下端的输出连接器、设于底板上端的垂直极化天线以及设于底板上端并套设在垂直极化天线外部的极化天线罩,输出连接器向上穿过底板并与垂直极化天线连接,极化天线罩的形状为中空管状,垂直极化天线位于极化天线罩的轴心位置处,极化天线罩的外表面上倾斜覆盖设有多个金属极化栅,多个金属极化栅依次排列并呈格栅状螺旋旋转上升;通过螺旋状的金属极化栅能够将线极化的电磁波转换为圆极化的电磁波,形成一款重量轻、可靠性高的高增益水平全向圆极化天线,利用非常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圆极化特性。

    天线装置及其通信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094321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657919.4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其通信设备,该天线装置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至少一个高频辐射阵元、非金属的第一支撑组件、低频辐射阵元、第一磁棒和信号输出元件;高频辐射阵元包括互为对阵振子的第一高频辐射体和第二高频辐射体,第二高频辐射体的内部设置有宽带同轴阻抗变化器;第一高频辐射体和第二高频辐射体通过非金属的第二支撑组件连接,且相向的一端均为具有预设锥度的圆台结构辐射体;高频辐射阵元的第一射频线缆通过第一支撑组件与低频辐射阵元馈电连接,并与低频辐射阵元的第二射频线缆缠绕在第一磁棒的表面后,接入信号输出元件;第二射频线缆与第一射频线缆馈电连接。该天线装置实现了在拓宽天线工作频段的同时兼顾天线效率。

    螺旋天线和定位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6921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210003507.7

    申请日:2022-01-0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螺旋天线和定位系统,螺旋天线包括介质体、至少一组螺旋辐射臂和馈电网络。至少一组螺旋辐射臂缠绕在介质体的表面,每组螺旋辐射臂包括短路枝节、第一低频辐射枝节、第二低频辐射枝节以及高频辐射枝节。第一低频辐射枝节与高频辐射枝节均接入馈电网络,短路枝节与第一低频辐射枝节连接,且短路枝节和第二低频辐射枝节均接地。在馈源的激励下,第一低频辐射枝节和第二低频辐射枝节共同作用后工作在第一谐振点和第二谐振点,并且第一谐振点的频率小于第二谐振点。馈电网络用于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成满足螺旋天线的圆极化要求的电磁信号。上述螺旋天线拓宽了螺旋天线的覆盖带宽,可以覆盖更多定位系统的覆盖带宽。

    定位终端及车载导航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4679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636164.X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终端及车载导航,定位终端包括上盖、底板、卡盖、电控模块、第一密封件以及第二密封件,其中:底板可拆卸地安装于上盖,且通过设置在二者之间的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为一体,底板与上盖之间形成有容置腔;电控模块设置于容置腔内,用于信号的传输;上盖开设有卡槽,卡盖通过不脱出螺钉连接于卡槽,且通过设置于二者之间的第二密封件将卡盖与上盖密封连接为一体;本发明提供的定位终端,上盖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可保证容置腔内的防水密封性能,提高定位终端的信号接收可靠性,并且卡盖的安装简便,卡盖与不脱出螺钉在拆卸后不易丢失,且在卡盖与卡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可提高卡盖与卡槽之间的防水密封性能。

    形变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78705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1235667.0

    申请日:2022-10-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形变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在第一监测站和基准站之间不满足通视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监测站通过第二监测站接收基准站发送的第一原始观测数据,第一监测站获取第二原始观测数据,剔除第一原始观测数据和第二原始观测数据中的周跳数据,得到目标原始观测数据,从而根据目标原始观测数据确定形变量。本方法通过在第一监测站剔除第一原始观测数据和第二原始观测数据中的周跳数据并确定形变量,实现解算处理,不需要将第一原始观测数据和第二原始观测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解决了移动信号网络覆盖不到导致远程监控中心无法解算的问题,可以在监测站对形变结果进行实时预警,提高了预警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