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盒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865964U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22434355.9

    申请日:2023-09-08

    Inventor: 吉川利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纳盒,包括收纳盒本体,收纳盒本体大致成矩形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盒盖,所述收纳盒本体的开口卡接有相匹配的盒盖;上把手,盒盖一对矩形边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上把手;下把手,在上把手对应的位置,收纳盒本体一对矩形边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下把手;在上把手对应的位置,收纳盒本体的两侧边的上表面均设有卡合斜坡,卡合斜坡的下方设有卡合凹槽;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包括卡合凹槽和凸起,凸起和卡合凹槽相互匹配形成卡合,凸起设置在上把手两侧的盒盖下边缘的内壁上。收纳盒本体与盒盖通过卡扣连接,设计简单,用户有时可以单手打开盒盖。

    收纳盒和收纳盒装置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398127U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20753511.X

    申请日:2024-04-12

    Inventor: 吉川利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纳盒和收纳盒装置,能够将形状尺寸或数量等多种多样的各种小物品整理收纳得整齐且紧凑。收纳盒(1)具有矩形平面轮廓形状,为上方开口的收纳容器的形态,以能够在前后方向X上伸缩的方式进行滑动嵌合的内侧收纳部(2)和外侧收纳部(3)组合成一体,在前后方向X上的伸缩动作,通过设置于内侧收纳部(2)和外侧收纳部(3)的底部的伸缩引导构造(15)、以及内侧和外侧两个收纳部(2、3)的嵌合接触面彼此的滑动引导来进行。由此,能够根据要收纳的小物品的形状尺寸或数量等来适当调整收纳盒(1)的收纳空间的大小。

    制冰器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399614U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20685774.0

    申请日:2019-05-14

    Inventor: 吉川利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制冰器,能够制造球体或多面体状的透明的冰。该制冰器具有:杯部;下制冰部,具有下框部和底壁部,该下框部相对于所述杯部中的侧部的内表面位于一定位置且能够从该位置向上方移动地与其抵接,该底壁部从该下框部向下方延伸;上制冰部,设在所述下制冰部的上方,具有上框部和顶壁部,所述上框部相对于所述杯部中的侧部的内表面位于一定位置且能够从该位置向上方移动地与其抵接,该顶壁部从该上框部向上方延伸;以及绝热部,位于所述杯部的所述侧部的外侧。其中,所述下制冰部中的所述下框部的外周面和所述杯部中的所述侧部的内表面中与所述外周面对置的部分共同形成为向上扩开的锥面。

    一种收纳盒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885217U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22434398.7

    申请日:2023-09-08

    Inventor: 吉川利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包括母收纳盒,所述母收纳盒的上表面开设有开口,母收纳盒的内壁垂直方向上设有第一凹凸条纹部;子收纳盒,所述母收纳盒内设有多个子收纳盒,子收纳盒的外壁设有与母收纳盒内壁第一凹凸条纹部相匹配的第二凹凸条纹部;所述第一凹凸条纹部和第二凹凸条纹部各有若干条互相平行的凹凸条纹,第一凹凸条纹部和第二凹凸条纹部通过所述相互平行的凹凸条纹相互匹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纳盒,通过设置的子收纳盒方便分类放置物品,而且,子收纳盒放在母收纳盒内不会移动,从而能够避免搬运过程中由于子收纳盒相互碰撞而造成物品损坏。

    卷式垃圾袋兼容的垃圾箱

    公开(公告)号:CN212075194U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922377934.8

    申请日:2019-12-26

    Inventor: 吉川利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卷式垃圾袋兼容的垃圾箱,具备容纳体(2a),该容纳体具有由底板(3)及从所述底板的周缘向上方立设的侧壁(4)包围的收容空间;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以能够保持垃圾袋卷(R)的宽度形成有长条的凹槽(5)。在当前使用的垃圾袋装满而要更换为新垃圾袋时,从收容在垃圾箱内的垃圾袋卷中拉出新垃圾袋,展开口,安装在垃圾箱中,则完成更换。因此,不需要将垃圾袋卷收纳在与垃圾箱不同的收纳场所。没有需要搬来的麻烦。

    多功能给料机及其运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92718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580001207.3

    申请日:2015-06-23

    Inventor: 吉川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88/28 B65G65/48

    Abstract: 本发明的多功能给料机利用水平的底盘将漏斗的下表面封闭,并在底盘的共同中心轴的周围贯穿设置多个小圆形开口部,在各个小圆形开口部的下侧分别连接小型给料机,并能够通过所述小型给料机将供应到漏斗内的材料向下方排出,在底盘上设置具有多根辐条的中央旋转刮出叶片,通过使中央旋转刮出叶片旋转,能够将残留在上述底盘上的材料向旋转方向移送并通过小圆形开口部排出到各个小型给料机内。

    凝结剂溶解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30353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110198095.9

    申请日:2011-07-11

    Inventor: 今吉守 吉川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凝结剂溶解装置,该凝结剂溶解装置构成为如下结构:在溶解槽设置水位保持用隔板;在所述溶解槽的水位保持侧设置搅拌器;在所述溶解槽的上部面板上设置凝结剂定量供给装置以及压力水供水管;在所述上部面板上开口而形成凝结剂定量供给口,在该定量供给口的一侧附近设置所述压力水供水管的向下供水喷嘴,并靠近水面设置该向下供水喷嘴的下端喷射口;其中,在所述定量供给口的另一侧附近朝倾斜方向设置水膜喷雾嘴,用以从所述定量供给口与所述水面之间向所述向下供水喷嘴的所述下端喷射口的正下方形成水膜。据此,通过所述水膜将从所述供给口撒落并供给的凝结剂引导到所述下端喷射口的正下方。

    粉粒体供给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38053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680028465.1

    申请日:2006-08-09

    Inventor: 吉川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G65/48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粉粒体供给机,其将从内筒(3)的下端(3”)与底板(1)之间的间隙排出到圆环状通路(内外筒的间隔部(D))的流动性较差的粉粒体,从间隔部(D)的落下口(8),通过落下口(8)正下方的刮板(11)向机外进行定量供给,其特征在于,落下口(8)是从外筒(2)的外侧至内筒(3)或者至内筒(3)的内侧的一个圆弧形,在以圆弧形的曲率中心(C’)为中心的小圆筒(9)上设置有刮板(11)。另外,刮板(11)和辐条(5)在落下口(8)的部分处的转动方向是相反方向,构成为由辐条(5)和内棘爪(7)输送至落下口(8)内的粉粒体,通过刮板(11)在与上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利用外筒(2)的下缘(2”)刮平而排出。

    批量计量供给装置及其运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54110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80033323.1

    申请日:2019-04-18

    Inventor: 吉川修

    Abstract: 在粉体等的原料的批量计量供给装置中,在环状通路(5)内的排出口(6)的上游侧,设有在下降时使所输送的原料的输送量减少的一次升降刮板(17);在一次升降刮板的下游侧且排出口的邻近的上游侧,设有使通过一次升降刮板的下降而减少的原料的输送量进一步减少的二次升降刮板(19);设有控制单元(37),其在一次升降刮板下降时,使旋转叶片(8、10)的旋转速度降低至比通常速度慢的第一速度,在二次升降刮板下降时,使旋转叶片的旋转速度降低至比第一速度慢的第二速度;在设于排出口的下方的滑槽部,设有能够开闭原料落下路径的滑动闸门(24)。

    半导体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12911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80012774.7

    申请日:2019-02-14

    Inventor: 长友春敏

    Abstract: 半导体装置包含:多个第1信号输出电路,其具有第1晶体管(MN101、MN105)和第2晶体管(MN102、MN106),输出两个晶体管的连接点的电压,该第1晶体管和该第2晶体管串联连接在提供电源电压的信号线与提供基准电压的信号线之间,并且各自的栅极被提供规定的电压;以及多个第2信号输出电路,其具有第3晶体管(MN103、MN107)和第4晶体管(MN104、MN108),输出两个晶体管的连接点的电压,该第3晶体管和该第4晶体管串联连接在提供电源电压的信号线与提供基准电压的信号线之间,并且各自的栅极被提供规定的电压,第3晶体管与第1晶体管布局相同但特性不同,第4晶体管与第2晶体管布局相同但特性不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