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60613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52703.6
申请日:2012-12-19
Applicant: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IPC: A23L1/10 , A23L1/29 , A61K36/899 , A61P1/02
Abstract: 防治复发性口腔溃疡饮食干预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富硒粤航一号糙米22.5~67.5,粤航一号精米22.5~67.5,淮山2.5~6.5,云苓3.0~7.0,陈皮0.3~1.5。本发明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提供一组有效的膳食干预食物组合,同时可用作膳食干预食材开发,该组膳食食材具有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健脾、改善肠道菌群失衡、调节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通便秘,还兼有降血脂等作用。能有效解决患者脾虚、便秘、防治高血脂,降低患病率作用。本食材组合物可经加工成为速食米粉、速食粥等,方便使用,无药物副作用,使用安全,疗效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690340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089387.3
申请日:2012-03-30
Applicant: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巴西坚果过敏原与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重组巴西坚果过敏原是天然存在的过敏原衍生的非天然存在的变异体,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本发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经密码子优化后人工合成重组巴西坚果过敏原的编码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抗原表位,通过定点突变针对一个或多个抗原性高的位点进行定向置换,降低其过敏源性,构建成低过敏原性的重组巴西坚果过敏原突变体。利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蛋白表达,获得高纯度的重组巴西坚果过敏原及其突变体蛋白。与天然过敏原相比,该重组蛋白突变体与特异性IgE的结合能力明显降低,可安全地应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乃至判断其它蛋白质的过敏原性的高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584966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110358700.4
申请日:2011-11-14
Applicant: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IPC: C07K14/415 , C12N15/70 , C12N15/81 , C12N15/82 , C12N15/29 , C12N15/10 , A61K39/35 , A61P37/08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花生过敏原与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重组花生过敏原是天然存在的过敏原衍生的非天然存在的变异体,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经密码子优化后人工合成重组花生过敏原的编码基因,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抗原表位,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针对一个或多个抗原性高的位点进行定向置换,以降低其过敏源性,构建成低过敏原性的重组花生过敏原突变体。利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蛋白表达,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花生过敏原及其突变体蛋白。与天然花生过敏原相比,该重组蛋白突变体与特异性IgE的结合能力明显降低,可安全地应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乃至判断其它蛋白过敏原性的高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382192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327574.6
申请日:2011-10-25
Applicant: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新的重组免疫毒素。该免疫毒素是由靶向分子和毒素分子构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免疫毒素的抗原性位点,并通过突变等方法获得抗原性降低的免疫毒素。其既保留了特异性导致特定细胞凋亡或抑制其生长的能力,同时具有更低的过敏原性和副作用,增强了免疫毒素在治疗等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本发明确定了免疫毒素高免疫原性的T/B细胞表位,对高抗原性的T/B细胞表位进行置换以降低免疫毒素的过敏原性;而且本方法为降低免疫毒素的过敏原性以及副作用提供了基础,延长了免疫毒素的使用周期,增强了免疫毒素在抗肿瘤、抗自身免疫和过敏性疾病等方面的疗效和应用前景,特别地降低了免疫毒素的毒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329777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206260.0
申请日:2011-07-22
Applicant: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IPC: C12N5/10 , C12N5/0775 , C12N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凋亡高效表达hVEGF165细胞模型及其建立方法,该细胞模型以BMSCs作为转染细胞,与hBCL-2和hVEGF165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其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大鼠BMSCs分离纯化,从而获得大量纯化活力良好的BMSCs;2)重组腺病毒转染BMSCs,采用病毒感染复数MOI=400转染72h的BMSCs建立细胞模型。其用途特征是:1)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等疾病;2)用于移植至受体器官。本发明转染重组腺病毒BMSCs较普通BMSCs的细胞凋亡比例有明显减少,寿命延长,能够高效表达hVEGF165,有利于将该细胞模型移植至受体器官,并且可以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120752A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1010019296.3
申请日:2010-01-11
Applicant: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厦门大学
IPC: C07J71/00 , A61K31/7048 , A61P7/02 , A61P29/00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血小板活化、聚集及炎症作用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化合物结构为(25R)-26-氧-β-D-葡萄吡喃糖基-5α-呋甾-3β,12β,22,26-四醇-3-氧-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半乳吡喃糖苷。本发明首次从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活化、血小板钙离子变化、血小板活化信号转导途径及血小板活化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全面研究了该化合物在心血管领域的作用。结果提示该化合物是迄今发现的薤白皂苷类化合物中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的物质,大于相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并且同时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相关炎症的作用。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可以作为治疗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5548C
公开(公告)日:2002-05-29
申请号:CN99116108.4
申请日:1999-03-31
Applicant: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由约10味中草药干品组伍加工为中成药剂,其特点是:10味中草药干品为柴胡、北黄芪、淮山药、女贞子、茯苓、丹参、绵茵陈、虎杖、贯众、甘草组伍,加工成颗粒冲剂、合剂、口服液剂型。本发明对比进口干扰素,具有转阴效果相似,取材容易,药源丰富,给药方便(口服),疗效确切,停药复发少,无毒副作用,所需费用少的优点,对比其他中药制剂,除对乙肝病毒具有良好的转阴疗效外,还有良好的护肝、降酶功效,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临床上能很快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肝功能,使HBV转阴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280830A
公开(公告)日:2001-01-24
申请号:CN00114166.X
申请日:2000-03-31
Applicant: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Inventor: 古英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密闭软包装式血液透析液及其专用包装袋和用途,其特点是:由A液和B液构成,所述A液和B液为独立密闭软包装式液体,可由专用透析机将A液和B液混合成血液透析液;经混合后的血液透析液,其钾离子浓度K+≥3、防止患者产生低钾症,或者钠离子浓度Na+≥145、防止患者发生失衡综合征,提高病人耐受超滤的能力。本发明在整个透析过程中透析液都处于与空气隔绝状态,从而使透析液中的CO2气体不会逸出、碳酸氢钠浓度恒定不变,保证透析液的质量。同时可减少对制剂部门的依赖,避免了供需的矛盾。
-
公开(公告)号:CN102120752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010019296.3
申请日:2010-01-11
Applicant: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厦门大学
IPC: C07J71/00 , A61K31/7048 , A61P7/02 , A61P29/00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血小板活化、聚集及炎症作用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化合物结构为(25R)-26-氧-β-D-葡萄吡喃糖基-5α-呋甾-3β,12β,22,26-四醇-3-氧-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半乳吡喃糖苷。本发明首次从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活化、血小板钙离子变化、血小板活化信号转导途径及血小板活化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全面研究了该化合物在心血管领域的作用。结果提示该化合物是迄今发现的薤白皂苷类化合物中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的物质,大于相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并且同时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相关炎症的作用。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可以作为治疗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675439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095034.4
申请日:2012-03-31
Applicant: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重组黑麦草花粉过敏原与其突变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述重组黑麦草花粉过敏原是天然存在的过敏原衍生的非天然存在的变异体,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本发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经密码子优化后人工合成重组黑麦草花粉过敏原的编码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抗原表位,通过定点突变针对一个或多个抗原性高的位点进行定向置换,降低其过敏源性,构建成低过敏原性的重组黑麦草花粉过敏原突变体。在人工控制下进行蛋白表达,获得高纯度的重组黑麦草花粉过敏原及其突变体蛋白。与天然过敏原相比,该重组蛋白突变体与特异性IgE的结合能力明显降低,可安全地应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乃至判断其它蛋白过敏原性的高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