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20763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435096.4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IPC: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油茶砧穗互作的交流mRNA鉴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S2:二代转录组测序;S3:将两个三代全长转录数据在转录本ID后分别添加后缀_Co和_Cc后,合并为一套作为参考基因组,采用二代转录组样本分别和合并后的三代全长转录数据进行参照比对;S4:砧穗间mRNA双向交流的验证。本发明可以精准识别mRNA交流、分析关键基因通路,具有多层次验证机制,优化了育种策略、丰富了植物嫁接理论,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4734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10746.6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 红安县国有紫云寨林场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鉴定鹅掌楸品种的方法及其专用KASP引物组合。SNP引物组合由32个引物组组成。每个引物组由3条引物序列组成,用于扩增一个SNP位点。32个引物组中各个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依次如序列表中序列1至序列9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SNP引物组合可用于鉴定鹅掌楸品种,对农业生产和品种选育过程中明确鹅掌楸品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高通量、准确、低成本、操作简单、节约人力、物力等有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637622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1072419.7
申请日:2019-11-0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IPC: A01G2/10 , A01G17/00 , A01N59/16 , A01N47/18 , A01N43/80 , A01N43/38 , A01N37/10 , A01P1/00 , A01P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桐无性扦插繁殖方法,包括制备基质、插穗采集预处理、插穗处理、插穗扦插前预处理、扦插和插后培育条件控制及管理,采集生长状态良好母树新生枝条,每个插穗带2个新生芽,进行消毒和生长调节剂处理,采用直插法插入备用的基质中,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上,气温控制在28~35℃。
-
公开(公告)号:CN110495391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682064.7
申请日:2019-07-2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鹿茸草无菌高效育苗方法,本发明通过种子处理、表面灭菌消毒、接种及移栽等步骤,使得鹿茸草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100%,移栽成活率达到86%;采用该接种方法,可使鹿茸草种子较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培养出的无菌苗健壮、长势整齐,能够有效获取清洁种子,打破种子休眠,保证种子表面消毒效果,使得种子均匀分散于培养基表面,且操作简单易行,能够提高种子的利用率,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鹿茸草幼苗,可有效保护野生鹿茸草植物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14047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35343.3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取七叶一枝花自然开裂的成熟饱满种子;步骤二:将晾干的七叶一枝花种子浸泡到赤霉素和PEG(聚乙二醇)的混合液中24-84h,所述混合液中赤霉素的浓度为400-600μM,所述混合液中PEG的质量浓度为15-40%,浸泡过程使所述七叶一枝花种子处于自然光照下;步骤三:将浸泡后的七叶一枝花种子置于沙子中,浇水,进行恒温暗培养。该方法与现有的七叶一枝花的繁殖技术相比较,通过GA3和PEG的协同作用,能够完全打破其休眠,新鲜种子的萌发率可达85%以上,从种子处理到萌发只需4个月,极大的缩短了种子萌发的周期,且种子萌发率高、苗壮、整齐、移栽成活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20808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150271.X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苎麻剥麻方法,包括劈麻、折麻、反拉去骨和去皮的顺序步骤,还公开了一种实施该方法的剥麻机反拉去骨执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按照苎麻条在所述苎麻剥麻方法中的走向顺序设有喂料槽板、进料辊、导向槽板、导向辊、自定心劈麻组合刀具、压麻辊、限位开关组件、夹麻组件、折麻升降机构、反拉去骨装置、去皮机构组件、取麻机构、滑台、线轨和伺服电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苎麻剥麻方法与实施该剥麻方法的剥麻机反拉去骨执行装置相互配合,能够彻底解决在苎麻剥麻过程中麻骨残留的问题,大大降低操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208083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150201.4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苎麻剥麻机收麻反转脱麻机构,包括控制系统、交流电源和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一端与交流电源电性连接,控制系统另一端与伺服电机电性连接,伺服电机与直联减速机连接,直联减速机的主轴贯穿支撑架板A和支撑架板B,支撑架板A与支撑架板B间隔布置形成空隙,空隙中设有中央齿轮副,中央齿轮副通过键固定在主轴上,中央齿轮副与摆转杆组件相连接,摆转杆组件延伸出空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同时完成苎麻条的折断、麻骨剥离和收集麻纤维工序,机械结构简单,能够降低人工操作强度,彻底解决麻骨残留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2412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203075.8
申请日:2025-02-2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IPC: A01G13/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遮荫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促进闽楠幼苗个体生长和植株构型建设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前支架、后支架、翻转调光板,翻转调光板与前支架、后支架之间为转动连接,转轴平行于翻转调光板的长度方向,翻转调光板包括透明板和透明板上方两侧铰接的两个遮荫网板,遮荫网板与透明板之间的铰接轴平行于透明板的长度方向,透明板处于正置状态时,遮荫网板贴合在透明板的上表面,遮荫网板可绕铰接轴向上向外翻起,遮荫网板相对于透明板翻转的最大角度小于90°。本发明遮荫网板和透明板便具有多种位置关系,对应多种遮荫率,使得装置的遮荫率可以便捷进行调整,有利于根据天气光照情况灵活调整闽楠幼苗培育的遮荫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493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50921.9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果便捷采收的装置及方法,采收装置包括可拆卸伞网和伞网底座,所述可拆卸伞网包括伞骨、伞面、伞面固定夹、伞顶固定夹和伞面活动夹,所述伞网底座包括固定底座、底座软垫、底座束带、伞骨支架,采收方法包括树体修剪措施、安装和采收时间确定、装置安放回收、油茶果收集。本发明利用收集网收集掉落油茶果,提高了油茶果采收效率,减少了采收人工成本,自然掉落油茶果成熟充分,含油率显著提高,落在网上茶果不与地面接触,霉变率低,有效保障了茶油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8216484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545068.1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IPC: A01M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林地传粉昆虫调查装置及调查方法,包括黄色诱捕盘d、不锈钢矩形管和不锈钢片c,不锈钢矩形管包括不锈钢矩形管a和不锈钢矩形管b,不锈钢矩形管a插接在不锈钢矩形管b顶部,四个不锈钢片c以垂直阵列在四个方向固定在不锈钢矩形管四周,四个黄色诱捕盘d分别固定在不锈钢片c前端;包括以下步骤:诱捕剂配方筛选和确定;在油茶林地布置固定样地,采用对角线法每隔5‑6m埋设一个调查装置;将诱捕剂加入诱捕盘;放置24h后收集诱捕盘内昆虫,统计昆虫种类及数量并对昆虫制作针插标本后鉴定。本发明利用昆虫诱捕剂将昆虫诱捕至诱捕盘,不受昆虫活动频繁的影响,提升捕捉效率、降低调查工作量,不会造成油茶花的脱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