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27564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65757.1
申请日:2013-05-07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2M1/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桥正激功率因素校正装置。传统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在工作时,同时导通的半导体功率器件数目较多,功率损耗较大。本发明包括功率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主电路主要包括输入侧电路,变压器T,和输出侧电路。控制电路包括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反馈电路,交流输入电压的相位检测电路,变压器T的磁复位检测电路和PFC控制器及驱动电路。本发明与传统的BoostPFC电路相比,单级电路就能满足低电压的应用场合,并能满足电路前后级隔离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169346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110040377.6
申请日:2011-02-1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协调多机器人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现有的方法会使多机器人系统消耗过多的能量。本发明根据气味源释放气味分子的运动学模型,建立机器人对于气味源位置的观测模型;然后在每一个采样周期内,如果检测到气味,则使用Kalman滤波理论和机器人对气味源位置的观测值,估计气味源的位置;基于群体中检测到最大气味浓度的机器人对气味源位置的估计值,更新各个机器人对气味源位置的估计值,并使用机器人对气味源位置的估计值作为计算机器人下一步位置的依据。本发明有效地提高气味源定位的精度,保证多机器人系统能量的较小消耗,同时满足实际中要求快速定位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186292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111079.1
申请日:2011-04-30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功率因数恒流开关电源的原边电流基准发生电路及方法。现有的原边电流基准发生电路电路复杂。本发明中的第一乘法器的一个输入端作为原边电流基准发生电路的一个输入端,导通角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作为原边电流基准发生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输出端与第一乘法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一乘法器的输出端作为电流环的一个输入端,电流环的另一个输入端作为原边电流基准发生电路的再一个输入端,电流环的输出端与第二乘法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乘法器的另一个输入端与导通角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乘法器的输出端作为原边电流基准发生电路的输出端。本发明无需采样保持,消除了采样保持带来的误差,提高了输出电流的恒流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065615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110004696.1
申请日:2011-01-11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5B3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路LED均流驱动电路。现有的驱动电路较为复杂且成本高。本发明中的高频交流电压脉冲产生电路的正输入端接外部的直流输入电源的正端,高频交流电压脉冲产生电路的负输入端接外部的直流输入电源的负端,高频交流电压脉冲产生电路的一个输出端接电感Lr的一端,电感Lr的另一端接电容Cr的一端,电容Cr的另一端分别接正向整流电路的正输入端和逆向整流电路的负输入端;高频交流电压脉冲产生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接正向整流电路的负输入端和逆向整流电路的正输入端。本发明利用电容充放电平衡使得两条并联的支路电流均衡,使得在相同输出电压下均流的LED数量可增加一倍。
-
公开(公告)号:CN102034030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609631.5
申请日:2010-12-2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机器人系统合作定位危险气味源方法。现有的定位方法成功率较低,系统耗能过多。本发明首先建立气味源的观测模型,然后获得气味源位置的估计值,气味源位置的先验概率分布;其次如果检测到气味,修正先验概率分布,得到后验概率分布,并对后验概率分布采样,获得该气味源位置的估计值,产生机器人的新位置;如果没有检测到气味,直接采样气味源位置的先验概率分布,获得该气味源位置的估计值,产生机器人的新位置;最后用一致性算法控制机器人向新位置移动。本发明方法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并有效地提高气味源定位的精度,保证多机器人系统能量的较小消耗,同时满足实际中要求快速定位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88255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16613.2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中继站的水下作业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母船、中继站和多个水下机器人。该方法首先基于水下机器人的一般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得到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模型。通过引入动态事件触发机制,对数据进行筛选传输,减少水下机器人进行信息传输时的能量消耗,增加作业时间。同时,采用静态输出反馈方式对系统进行控制,并综合考虑随机发生的饱和现象以及网络攻击现象,基于Lyapunov稳定理论分析了闭环控制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建立了满足给定性能指标的充分条件。最后,基于奇异值分解方法,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设计了基于中继站的水下机器人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实现了水下机器人系统的安全有效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5363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13508.6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5D1/485 , G05D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未知环境下数模协同驱动的AUV最优艏向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未知时变海流环境下欠驱动AUV的三维六自由度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并设计滑模控制器。其次针对滑模控制器在三维未知海流环境中受到的干扰力,设计PPO强化学习算法的补偿方案,并构建状态空间、动作空间和奖励函数,以及演员网络和评价者网络,对AUV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强化学习根据欠驱动AUV在当前三维未知时变海流影响下的位置和速度,实时输出滑模控制中干扰力补偿,由滑模控制器输出最终控制量。本发明提高了滑模控制在复杂海流环境中的精度和鲁棒性,实现水下自主航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的环境最优艏向定位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33713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242969.X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18/22 , G01S15/88 , G06F18/241 , G06F18/25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时间序列信号相似性度量与分类方法。所述分类方法首先以输入的时间序列信号为基准,通过层级过滤筛选掉差异性极大的信号,并选择衡量时间序列信号相似度的衡量指标。所述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时间序列信号相似性度量方法用于统计数据集在各个相似度衡量指标上的重要性,同时改进层次分析法中的标度方法,构建更准确的判断矩阵,来得到数据集关于各个相似度衡量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在实测数据集上利用该方法进行相似性度量,实现分类测试,并进行了不同相似性度量方法的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反映不同数据集内时间序列信号之间的相似性,在分类准确率和计算速度上均表现出色。
-
公开(公告)号:CN11889726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19738.1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DPG的雷达干扰决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对雷达干扰交互场景,进行强化学习问题建模。其次针对行强化学习问题建模,使用改进的DDPG算法,解决混合动作空间中的干扰决策问题。然后在模拟突防中,使用改进的DDPG算法进行干扰决策,产生干扰动作回传给强化学习问题建模,获得下一状态、返回干扰动作的奖励函数;循环迭代本步骤,直到DDPG算法在每一轮突防中,返回奖励函数的总和趋于稳定。最后在实际突防中,使用迭代得到的DDPG算法,根据状态输入进行干扰动作决策。本发明可在少量先验知识的基础上,从干扰机与雷达干扰场景的交互中进行学习,实现干扰突防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74877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914122.5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2.4G的无人机集群通讯网络方法及装置。地面基站广播控制信息控制无人机集群并监听无人机集群广播的信息,所有无人机和地面基站均可以接收和广播信息。具体通讯流程如下:地面基站广播控制信息,无人机集群接收到控制信息后,无人机按照编号依次广播自身信息。地面基站监听到所有无人机广播的信息后,再次广播控制信息。在集群通讯的过程中,若地面基站超过一定时间没有接收到无人机广播的信息,则判定集群网络通讯异常,基站进入超时重发机制,重新广播控制信息并建立无人机集群的通讯网络。本发明实现了地面基站对无人机集群控制和监听,通过自动重发机制解决了集群通讯出现异常的情况,提高了通讯网络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