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全息可变焦透镜的变焦方法及焦点位置的获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69463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43293.9

    申请日:2014-04-10

    Abstract: 电控全息可变焦透镜的变焦方法及焦点位置的获得方法,属于可变焦透镜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可变焦透镜的制作工艺要求高,电场分布调节复杂的问题。它通过全息的方法将顺电相电控全息晶体制作成全息可变焦透镜,通过改变外加电场来控制可变焦透镜的焦距变化,利用电控全息晶体的二次电光性质以及电控衍射性能,克服了现有变焦透镜变焦工艺复杂以及响应速度慢的缺陷;其焦点位置的获得方法能够得到变焦透镜的变焦条件及规律。本发明用于电控全息可变焦透镜的变焦及焦点位置的获取。

    用于空间在轨模块更换的抓持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2490181B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110371842.4

    申请日:2011-11-21

    Abstract: 用于空间在轨模块更换的抓持机构,它涉及一种空间模块更换的抓持机构。本发明为了解决空间在轨模块更换抓持机构存在结构复杂、功能单一、体积庞大、质量较重、定位精度不高和不灵活的问题。步进电机安装在主动架体内,主动架体的上端面上连接有过渡盘,过渡盘的上端面上设有锥形定位体,锥形定位体外部罩着被动架体,锥形定位体的下部对称装有两个径向布置的定位柱,螺杆上端与锥形定位体螺纹连接,螺杆上连接有楔形滑块,螺杆的下端与步进电机连接,锥形定位体上开有第二豁口,第二豁口的顶部卡装有管柱,输送管与管柱的沉孔连通,管柱的斜面与楔形滑块相抵靠,挡片与锥形定位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本发明用于航天器在轨模块服务和在轨连接任务中。

    一种小型航天器对接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3625656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721764.5

    申请日:2013-12-24

    Abstract: 一种小型航天器对接机构,它涉及一种航天器对接机构,以解决现有小型航天器对接机构存在对接过程碰撞剧烈、定位精度低、控制难度大和对接后不够稳定的问题。连接套筒和三个弧形围板均设置在被动上盘与被动下盘之间,每个弧形围板的一端设有一个第一导向板,每个弧形围板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二导向板,相邻的第一导向板与三个第二导向板之间构成V型定位槽,三个支架沿同一圆周均布设置在主动上盘与主动下盘之间,步进电机固定于主动下盘的中心处,步进电机与丝杠连接,螺纹升降盘旋于丝杠上,每个锁爪的下端穿过滑道与螺纹升降盘铰接,锁爪与滚轮的表面接触,每个锁爪的上端位于相应的V型定位槽内。本发明主要用于小型航天器的捕获和对接。

    一种节能除霜空气源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344068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329107.6

    申请日:2013-07-31

    Abstract: 一种节能除霜空气源热泵系统,它涉及一种热泵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空气源热泵采用逆循环除霜,存在影响室内舒适性、四通换向阀换向时造成四通换向阀泄露,进而导致系统性能降低,影响热泵工作,以及采用热气旁通除霜存在除霜时间长,影响压缩机安全运行的问题,它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内机、过滤器、第一节流装置、室外机、气液分离器和第二节流装置,压缩机的出口与四通换向阀连通,四通换向阀分别与室内机和室外机连通,它还包括蓄热换热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蓄热换热器包括蓄热套、换热管和相变材料,蓄热套的内表面包覆在压缩机上,四通换向阀分别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连通。本发明用于空气热源泵除霜用。

    高速电控全息晶体衍射分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99593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010154243.2

    申请日:2010-04-23

    Abstract: 高速电控全息晶体衍射分束器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分束器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实时控制分束开关、只能将光束分为两束以及分束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本发明的分束器由顺电相电控全息晶体构成,晶体内刻有Raman-Nath光栅。分束器的制备过程为:在晶体两端加直流电场,令两束相干光入射到该晶体内相交干涉,在晶体内形成一个稳定的Raman-Nath光栅。利用该分束器实现的分束方法,其过程如下:将分束器置于光路中,使待分束光束通过分束器,当需要分束时,在分束器两端加直流或交流电场,即可实现分束。本发明可用于光学互联、图像处理、光计算等领域中,可实现高速电控分束。

    电控折射率光栅实现光学图像信息处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6862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82863.7

    申请日:2010-05-26

    Abstract: 本发明是采用电控折射率光栅方法实现光学图像的信息处理。其方法是:使两束具有相干性的光束相交后照射二次电光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在二次电光材料中建立折射率光栅,在光栅建立后,即可通过外加电场控制折射率光栅。当施加外加电场时,折射率光栅显现,有拉曼-纳斯衍射产生,入射信号光图像被放大、缩小和旋转。然后用另一波长的激光器直接照射此已经记录折射率光栅的二次电光材料。当施加外加电场时,有拉曼-纳斯衍射产生,入射激光束被衍射成各阶衍射图像,相应的各阶衍射图像是被同时放大或缩小的。本发明具有速度快、体积小、方法简单、应用灵活的优点。

    立方相钽铌酸钾钠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72361A

    公开(公告)日:2009-02-25

    申请号:CN200810137234.5

    申请日:2008-09-28

    Abstract: 立方相钽铌酸钾钠晶体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钽铌酸钾钠晶体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钽铌酸钾晶体产品容易开裂,顺电(立方)相钽铌酸钾晶体光学质量低,烧结温度高,耗时长,成品率低及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立方相钽铌酸钾钠晶体的化学式为K1-yNayTa1-xNbxO3或M:K1-yNayTa1-xNbxO3。方法:一、称取原材料;二、制备钽铌酸钾钠多晶体;三、降温后引晶;四、采用顶端籽晶助溶剂法,即得。本发明是首次采用顶端籽晶助溶剂法实现了立方相钽铌酸钾钠晶体的制备。本发明得到的产品不开裂、无条纹长出、光学质量高且晶体的组分均匀,晶体的光学和机械性能好。本发明工艺简单,耗时短,烧结温度低且成本低廉。

    一种基于非对称旋涂法的PEDOT:PSS电极的曲面成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8902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017116.6

    申请日:2024-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对称旋涂法的PEDOT:PSS电极的曲面成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得到洁净衬底;S2、量取PEDOT:PSS溶液,将量取的PEDOT:PSS溶液滴于衬底内壁;S3、使PEDOT:PSS溶液完整涂布于衬底的内壁中;S4、通过离心机对衬底进行离心旋涂;S5、在离心旋涂完成后,用镊子将衬底取出,观察薄膜形成情况;S6、将衬底置于恒温加热平台,将液体蒸干使薄膜成型;S7、对镀膜完成后的衬底内壁,检验成膜成果的试验指标。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基于非对称旋涂法的PEDOT:PSS电极的曲面成膜方法,可以改善其导电问题,使器件得到保护的同时,使器件具备防静电性能,EMI屏蔽性能,从而提高器件的稳定性。

    一种具有梯度压电性能单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100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67676.X

    申请日:2024-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梯度压电性能单晶的制备方法,属于单晶制备技术领域。使用顶部籽晶助熔法在单晶生长炉中生长KTN基单晶,熔融体沿籽晶方向生长的KTN基单晶,KTN基单晶生长界面处温度的不均匀分布诱导产生内应力,内应力诱导产生应变以及挠曲电场;室温下对KTN基单晶沿单一晶相方向施加交流电场,晶体内部不同位置处的挠曲电场在施加交流电场的晶相方向上大小梯度变化,与外部交流电场的共同作用下诱导KTN基单晶对应方向的畴结构宏观取向梯度变化,表现出大小梯度变化且具有相反符号的压电系数d33。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出了具有梯度压电性能单晶,有助于拓展功能梯度材料的应用场景以及基于铁电单晶的新型功能梯度器件的设计思路。

    可调谐的柔性太赫兹超表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8905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58468.5

    申请日:2024-07-17

    Abstract: 可调谐的柔性太赫兹超表面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光场调控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STO超表面受限于衬底的厚度,不适用于系统的轻量化和集成化的问题。可调谐的柔性太赫兹超表面,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金属超表面阵列、混合柔性可调衬底和保护层,所述金属超表面阵列上表面包裹有柔性可调包裹层;所述混合柔性可调衬底和柔性可调包裹层均为钛酸锶与聚酰亚胺混合材料,所述钛酸锶与聚酰亚胺的体积比为3:20。本发明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弯曲或变形,适应各种复杂测量环境,能有效解决传统材料在变温环境下信号稳定可调的诸多限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