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6581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334803.9
申请日:2018-04-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H02G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二氧化碳激光融冰的作业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判断需要进行激光清除冰层的部位;(2)调整二氧化碳激光,对准冰层瞄准,启动进行切割。本发明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方式清除冰层存在的工作效率低、需要停电且存在高空作业风险的缺陷,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清除冰层的速度快,效率高,且设备运输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同时,采用高能的二氧化碳激光可以为任意波长的二氧化碳激光,且激光功率根据光源与冰层的距离进行确定和调试,操作灵活方便,处理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0845924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283932.X
申请日:2018-04-0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电晕放电检测装置。包括无人机、螺旋天线、远端接收装置和用于信号处理的电路集成模块,所述的螺旋天线与电路集成模块搭载于无人机上,所述的螺旋天线与电路集成模块电连接,所述的电路集成模块与远端接收装置无线连接,能够实现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近距离高效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414130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478435.5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敷设牵引力测量设备,涉及电缆敷设的技术领域,包括:测量装置、信号采集及发射装置和后台终端;所述测量装置的一端与牵引绳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提供拉力的牵引机连接;所述测量装置的另一端与电缆牵引头连接;所述信号采集及发射装置采集所述测量装置的拉力信号,所述信号采集及发射装置将采集到拉力信号通过无线方式发送至所述后台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直接通过机械拉力计一侧固定在某一点的测量方法将会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测量值为电缆与地面摩擦力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38819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478432.1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敷设智能控制系统,涉及电缆敷设技术领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敷设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巡查进行控制的方式存在的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能够提高智能化控制水平。其中,该电缆敷设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电缆盘、测力装置、牵引装置、电控开关和控制器,测力装置设置在电缆盘与牵引装置之间,牵引装置与电控开关相连接,电控开关、测力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接,测力装置用于测量电缆受到的牵引装置的牵引力,并将牵引力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当牵引力大于预设值时,控制电控开关关闭以使牵引装置停止运转。
-
公开(公告)号:CN108363068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487444.0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1S1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输电线路走廊隐患在线监测装置和系统,涉及输电线路监测技术领域,包括激光雷达装置、预处理装置、单片机和报警装置;激光雷达装置,用于采集故障物的距离信号;预处理装置,与激光雷达装置相连接,用于将距离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结果,并将预处理结果发送至单片机;单片机,与预处理装置相连接,用于根据预处理结果,得到故障物与输电线路导线的垂直距离,在垂直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发送控制信号至报警装置,以使报警装置发出警报,能够对复杂场景中的多种线路隐患进行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242224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510701763.3
申请日:2015-10-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重庆大学
IPC: G01R3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绝缘子检测的紧贴式双层平面射频线圈,包括正面子线圈和反面子线圈,正面子线圈和反面子线圈的内端用于连接匹配电路,正面子线圈是在一个平面内由内至外按照逆时针方向绕制而成,反面子线圈是在另一个平面内由外至内按照逆时针方向绕制而成,正面子线圈和反面子线圈平行且相对使二者为镜像对称设置,并在二者之间形成空隙,正面子线圈的外端和反面子线圈的外端通过引线相连,通过该空隙卡合住复合绝缘子的伞裙并使正面子线圈和反面子线圈紧贴之而将射频线圈紧固在复合绝缘子上。本发明所产生的射频磁场均匀度好,可增强射频磁场强度,本发明可和复合绝缘子边缘卡住固定,使线圈和复合绝缘子形成紧密结合、相对稳定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6949011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281482.6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华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30 , Y02E10/722 , Y02E10/723 , Y02E10/728 , F03D7/042 , F03D7/0268 , F05B2240/14 , F05B224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监测的风力发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风力发电机和储能模块,所述装置本体用于安装在输电铁塔上,所述装置本体具有风道,所述风道的第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风道的第二端设有出风口,所述风力发电机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力发电机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性连接。上述用于输电铁塔监测的风力发电装置,风从进风口进入风道,带动设置于风道内的风力发电机发电。风力发电机将产生的电能输送给储能模块存储。储能模块用于与输电铁塔监测设备电性连接。上述用于输电铁塔监测的风力发电装置利用风能发电,并为监测设备供电,节约人力成本和蓄电池成本。因此,上述用于输电铁塔监测的风力发电装置能够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297281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79882.1
申请日:2014-10-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重庆大学
IPC: G01N24/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弧形单边核磁共振传感器,属于核磁共振检测技术领域。该传感器由永磁体结构和马鞍形射频线圈构成。永磁体结构由三块瓦形永磁铁和两片扇形铁片构成,三块永磁体磁化方向相同,均为轴向磁化,用于产生静态主磁场B0。在马鞍形射频线圈与永磁体结构之间放置了月牙形无磁非金属垫片。马鞍形线圈贴附在月牙形垫片的内环面,用于在目标区域内产生与主磁场B0正交的射频磁场B1,并检测样品产生的回波信号。该核磁共振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可贴附在圆弧形样品的外表面,特别适用于具有圆弧形外围结构的样品测量,比图复合绝缘子的护套,电缆外绝缘层,以及橡胶轮胎等。
-
公开(公告)号:CN11312806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110487774.1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6F30/20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通过构建至少一种初始电缆模型,并从所述初始电缆模型中获取初始电缆建模数据;其中,所述初始电缆模型的种类根据电缆的敷设方式确定;从所述初始电缆建模数据中确定目标电缆建模数据,以根据所述目标电缆建模数据构建目标电缆模型。通过运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使用传统的二维地理信息系统无法直观表达管道之间的空间层次分布、交叉跨越关系以及任意角度的位置信息,其空间表现和分析能力存在很大局限性的问题,实现提高电力管网数据呈现的直观性和有效性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6892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758466.3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F30/27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大负荷线路风险预测方法及装置。该基于数字孪生的大负荷线路风险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大负荷线路数字孪生模型构建;线路风险指数获取;线路风险预测。本发明通过获取待测大负荷线路的线路建模数据和参考线路电力数据集,然后结合仿真技术构建线路仿真模型并进行线路仿真模型验证实验,接着构建参考线路风险指标数据集,再构建线路风险预测模型,最后结合线路风险预测模型获取监控时间段内的线路风险指标数据,结合线路仿真模型进行模拟获取对应的线路风险指数,根据计算的线路风险指数预测线路风险情况,提高了大负荷线路风险预测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大负荷线路风险预测准确性低的问题。
-
-
-
-
-
-
-
-
-